APP下载

东欧当代文献剧的样本

2018-07-23王自淳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东欧

王自淳

摘要:在琳琅满目、异彩纷呈的世界剧坛上,东欧戏剧一直以不俗的艺术品位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占有一席之地。由立陶宛国家剧院演出的话剧《我们班集体》,是波兰著名剧作家、导演、戏剧评论家、华沙戏剧学院院长塔杜什·史渥伯杰内克于近年创作的一部文献剧,导演是以新锐著称的俄裔美国人雅娜·罗斯。《我们班集体》于2010年获得了极富盛名的“胜利女神文学奖”,并被欧洲戏剧大会评为最好的欧洲当代戏剧之一。塔杜什曾两度获得爱丁堡国际戏剧节“艺穗大奖”和三次波兰文化部“现代戏剧构作奖”。因此,《我们班集体》堪称东欧当代文献剧的样本,无疑代表着东欧当代文献剧的发展状态和艺术水准。

关键词:东欧;文献剧;《我们班集体》

中图分类号:I71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4-0060-01

文献剧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兴起于德国的一种戏剧样式。它与布莱希特的“叙事剧”有着某些同源性,都强调观演的“客观”性,追求“间离”效果,但在戏剧构作的总体呈现上又各有不同。文献剧是以真实的历史文献资料为基本素材,将新闻报道、图片、视频等真实的生活材料与舞台表演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反映社会现实及人的生存状态,使人们在不断分析、判断的思辨状态中进入更深层的思考。

当然,这种看似客观的展现,其实也还是蕴藏着创作者的思想观念的。正如魏斯所言:“文献剧需要表明立场”。

《我们班集体》就是一部典型的文献剧。与前几年享誉剧坛的波兰戏剧《阿波隆尼亚》行如一辙,《我们班集体》依然秉承东欧戏剧一贯的反思与批判的精神气质,以犹太人的历史遭遇为模板,冷静解构,客观剖析,直击人性的弱点,最终归于宗教……

故事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波兰的一个小镇上,一群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人构成了一个和谐友善的班集体。他们中有波兰人,也有犹太人,有天主教徒,也有犹太教徒,但平静的生活使他们无忧无虑、和谐相处,并共同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然而,随着战争的爆发,这个班集体和小镇都开始不由自主地、莫名其妙地发生着变化,每一个个体都被卷入了无法抗争的人生轨迹。纳粹的入侵和苏联的占领,走马灯般的城头变幻大王旗。在不同的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裹挟下,人们的反应和命运也各不相同——有人选择撤退或沉默,而有人则主动配合苏联内卫军或纳粹。犹太人得到了苏联人的礼遇,当纳粹占领时,则大部分犹太人又被残忍地杀害,而在参与谋杀、强奸、折磨和抢劫的人中,就有受害者的同班同学,当然,也有少数人选择帮助犹太人。战后,一些大屠杀的幸存者又怀着切齿仇恨参加了特务机构,借机向以前折磨他们的人展开了残酷的报复。人性之恶就在这周而复始的轮回中赤裸裸地展示着……

从导演手法和技巧运用上看,雅娜·罗斯对文献剧的掌控已是驾轻就熟,而且别有新意——舞台基本由三个表演区构成,在中间的主表演区,倾斜的屋顶如厚重斑驳的巨大石板悬于头顶,中间的吊灯处却为透空圆孔,既有残缺感又如人们压抑绝望中一孔光明的希冀。当然,这个巨大的倾斜面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作为影像资料的投射面,大量视频、图片等文献资料的投放與演员的现场表演交互推进,演绎剧情。

此外,这个倾斜面还不时投射出各种扭曲变形的图案、变换着不同的色彩、色温,烘托着场面的情绪变化、诠释着作品的深刻意旨;在舞台的左前区,是仅供一个演员朗读书信和发表感慨的独立表演区。战前移民美国的阿尔伯特始终以书信交流的形式,关注着留在家乡的“我们班集体”,也是以旁观者的视角,客观记录着班集体成员的生存状态和命运轨迹。

最后,历经磨难辗转异国他乡的幸存者也是在这个表演空间回望故乡,感叹人性。这一表演区的运用,既对书信等“文献”做出了独特表现,又以旁观者审视的目光造成了一种强烈的“间离”效果;舞台右侧的表演区是几排固定的连排座椅,这里既是演员候场区又是乐队席。乐队和演员在此与主表演区之间不断“跳入”“跳出”营造间离效果,直至最后,以始终坐此旁观的年龄差距极大的另一组演员扮演前一组剧中人物,巧妙地创造出了两种不同的生命视角,令人赞叹。

此外,导演在强调该剧“文献”性的同时,还使用诸多手段和技巧来加强戏剧张力和舞台表现力。比如,以多名演员肆无忌惮、花样翻新地摔打蹂躏干瘪的偶人来表现人物的悲惨境遇,演员在现场以皮垫子拼命击打地板造成“啪”“啪”脆响表现枪击声和殴打声,用哗哗作响的数百只金属汤匙营造出金属摩擦的刺耳喧嚣,令人惊悚愤懑,不寒而栗,感染力极强。为了加强“间离”效果,她以几件管乐器现场演奏的方式调节戏剧节奏,每当一段血腥惨烈的事件发生后,都以鼓乐齐奏的歌舞狂欢来打破情绪链,使观众的情感迅速跳出,进入一种客观冷静的思考判断状态,进而体会出世界的荒诞与生命的无奈。

总之,作为文献剧,《我们班集体》的确表现出了诸多非凡之处,但是,在长达225分钟的戏剧演出中,能够准确接受海量文献信息并在不断“跳入”“跳出”中清晰解读“表演”与“表现”的观众,恐怕为数不多。

换句话说,这种文献剧作品的价值意义,也许更多是在艺术层面,对人类精神世界和深邃思想的哲学品味与先锋探索,并不指望大众娱乐层面的商业市场价值。

猜你喜欢

东欧
马克思主义新人道主义美学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评介
Новейшая дипломатическая инициатива Китая направлена в Восточную Европу и Центральную Азию
我国钢琴室内乐发展现状及训练策略初探
——兼与东欧钢琴室内乐发展比较
东欧挂车第一品牌 Wielton策马加鞭瞄准更大市场
东欧的后共产主义变革
从波兰看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改变了什么
东欧剧变与保加利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