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剪纸艺术在数字时代的创新发展

2018-07-23康康

艺术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剪纸艺术数字时代创新

康康

摘 要:剪纸艺术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艺术形式,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化,包括剪纸艺术在内的许多民间艺术形式在全球化、现代化的大潮中,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何保护这些传统艺术形式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试图阐述在数字技术时代,艺术形式、艺术观念被解构、重组,剪纸艺术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剪纸艺术;数字时代;创新;发展

1 剪纸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剪纸作为一门古老的民间工艺美术形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艺人利用剪刀在纸上镂空、雕刻,塑造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剪纸艺术始于公元6世紀,隋唐以后,剪纸艺术日趋繁荣。唐代还出现了专门描述剪纸的诗句。到了宋朝,开始出现了剪纸行业和剪纸名家。明清时代是剪纸艺术发展的高峰期。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一直流传至今。[1]

2 剪纸艺术的发展困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节奏的变化,包括剪纸艺术在内的许多民间艺术形式在全球化、现代化的大潮中,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何保护这些传统艺术形式,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通过考察和资料收集我们发现,千名国家级民间技艺传承人已有200余人去世,由于思想观念、经济效益的影响,很多民间技艺陷入后继无人的窘境,面临失传风险。保护和继承濒临失传的传统民间技艺,是一项十分重要且紧迫的任务。剪纸同其他民间艺术一样,也面临着失传的困境。一方面,这与民间技艺的传授方式有关。这些民间技艺一般由师傅亲自口传手授,将他的经验和技巧手把手地教授给徒弟,没有系统的教学资料,学深学精也完全凭个人的悟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显著变化,对民间工艺品的接触越来越少。例如,逢年过节带上礼物走亲访友是中国的传统习俗,民间工艺品是很好的伴手礼。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这一习俗渐渐淡化了,人们开始习惯于用电话问一声好、用微信发一个红包。这种行为习惯的改变适应了技术发展潮流,是大势所趋,但同时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播、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导致民间工艺逐渐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和市场。

3 剪纸艺术在数字时代发展的策略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传统文化艺术要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就必须主动思变、自我革新,进行基于文化基础的改造和创新。如果仅仅是在设计中简单照搬传统艺术的材料、造型、题材,则很难引起当代人的共鸣。对于剪纸艺术而言,一方面,要将剪纸自身的艺术价值运用到新的设计形式中,不断挖掘其艺术内涵;另一方面,要借助数字技术,赋予剪纸这一传统民间技艺新的艺术延展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3.1 尊重发展规律,为传统艺术注入新的价值

信息技术革命,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同,它不仅仅带来了科技的革新,深刻影响着工业的生产方式,同时也带来了观念的革新,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数字化、大数据、云计算,彻底颠覆了人们的传统思维、传统观念,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行为方式。实体书店正在慢慢消失,人们更多地阅读电子书籍;纸质钞票使用越来越少,移动支付越来越普及。未来,数据将占领我们的生活,这是时代的趋势、历史的必然。作为艺术工作者,我们必须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在继承传统艺术基因的基础上,持续不断地进行观察、思考和创新,探索一条符合现代审美和情趣的剪纸艺术发展之路,在新的时代语境下赋予剪纸艺术新的价值内涵。

3.2 顺应文化肌理,延续地方风格的艺术魅力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催生了各地对本地区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就剪纸艺术而言,由于各个地区经济、文化、习俗迥异,剪纸艺术在各个地区也展现出不同的特色和风格,陕北剪纸淳朴粗犷、江南剪纸灵动精巧,东北剪纸刚劲有力、华南剪纸剔透雅致。我们应充分顺应各地区的传统文化肌理,加强对有地方特色的剪纸艺术的保护与开发。一方面,应充分认识剪纸艺术传承人是剪纸艺术传承的核心要素,各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和整理中,要着重加强对剪纸艺术传承人的关注和扶持。比如,2006年扬州市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办法,开展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的调查、认定、命名工作。[2]另一方面,各地应建立剪纸文化遗产数据库,理清传承谱系、传承路线,记录和整理技艺、技巧,让各地区独具风格的剪纸艺术以数字艺术为载体传承延续下去。

3.3 突破载体束缚,赋予剪纸艺术新的表现形式

事实证明,民间艺术如果一味坚持其传统形态只会越来越难以发展,并最终被时代潮流所吞没。实现对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弘扬,必须依托创新载体,打破形式束缚,才能更具生命力。对于剪纸艺术而言,剪纸动画是一个很好的传播媒介。

20世纪50年代,在老一辈艺术家的努力下,中国早期动画曾在国际动画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赢得了“中国学派”的美誉,传统剪纸动画是其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但是,传统剪纸动画也有其局限性。在拍摄方式上,传统剪纸动画以剪和刻为主要手段塑造角色和场景,采用逐格拍摄的方式,也就是每做一个动作,拍摄一张照片,最后依次序连续播放。为了保证动画的连贯性,一秒钟要拍摄25张照片,一分钟要拍摄1500张照片,因此一部传统剪纸动画作品需要耗费巨大的工作量。这给动画创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在造型塑造上,传统剪纸动画偏向平面化,没有明确的结构比例和透视关系,人物动作简单,镜头运用在空间立体感上很难突破。虽然传统剪纸动画的制作工艺凝结了老一辈艺术家智慧的结晶,但在速食文化、美日动画的冲击下,传统制作方式已无法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剪纸动画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可能性。借助计算机技术,可以既彰显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又避免其烦琐的制作工艺。目前,常用的动画制作软件有Flash、Photoshop、Maya,常用的后期制作软件有After Effects等。动画制作者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行研发制作软件。比如,浙江大学就推出了自主研发的三维剪纸动画系统,借助这套软件,动画制作者不但可以有效减少剪、刻、涂等剪纸工艺手工制作程序,大幅降低工作量,同时能够在保持传统剪纸艺术美感的基础上,突破制作技法上的局限性,取得传统剪纸动画无法媲美的视觉效果。这一探索为剪纸动画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2006年,剪纸动画《桃花源记》诞生,并荣获日本TBS电视台DigiCon6+2数字作品大赛最优秀作品、中国国际动漫影视作品“美猴奖”大赛最佳短片等大奖。该片在3D技术平台上,通过贴图渲染的方式,模拟包括水墨、剪纸、皮影等在内的多种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是一次传统艺术与数字技术结合的创新实践。借助三维技术,突破了传统水墨、皮影、剪纸的二维局限性,增加了虚实变化,拓展了纵深之美,使角色动作更为流畅,面部表情更为丰富,空间立体感更为强烈,利用中国传统艺术符号,为受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近年来,国外的动画影片也越来越多地使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例如,2011年5月,以中国题材为主的美国动画影片《功夫熊猫2》在内地上映。该影片的片头、片尾均采用了皮影艺术的表现形式。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既为传统艺术注入时代活力,又为现代艺术注入历史基因,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4 结语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传统艺术的传播与推广方式。数字技术带给传统艺术的不仅仅是挑战和革新,也有机遇。剪纸艺术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巨大的生命力,它们只是需要借助与时俱进的技术与方式,在创新中延续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剪纸艺术[DB/OL].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剪纸艺术/807553?fr=aladdin.

[2] 刘静宜.扬州剪纸艺术研究[D].河北大学,2013:37.

[3] 哈威·费(加).数字冲击波[M].黄淳,译.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4] 赵东.数字化生存下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以陕西为中心[D].山东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剪纸艺术数字时代创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探究
数字时代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转型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