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皮肤药理和临床应用

2018-07-23吴振涛

健康大视野 2018年7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甘草

吴振涛

【摘要】近年来临床上正在试用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制剂治疗各种皮肤病,包括过敏性紫癜、银屑病、湿疹、玫瑰糠疹、荨麻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样皮疹、带状疱疹、扁平疣、斑秃、白癜风和皮肤色素沉着等。综述甘草提取物及其黄酮类化合物、甘草酸等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皮肤肿瘤、病毒性皮肤病、色素沉着等皮肤病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甘草;皮肤药理;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253-02

许多皮肤病,尤其是顽固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特效药。临床上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细胞毒免疫抑制剂虽能很好控制症状,但往往有严重的鼻梁反应,且容易复发。为了寻找到疗效高、毒副作用低的皮肤病治疗药物,人们把研发目标投向了中草药。近 20 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开发了甘草、雷公藤、白芍、川芎、苦参等单味中药提取物以及许多中药复方治疗皮肤病,其中对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最为广泛与深入。 甘草是中医临床各科中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其中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皮质激素样作用、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作用常被皮肤科采用。为了推动甘草在皮肤病领域中的研究和进一步开发,笔者比较全面综述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皮肤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供学界参考。

1甘草在皮肤药理方面的作用

甘草提取物及其黄酮类化合物、甘草酸等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皮肤肿瘤、病毒性皮肤病、色素沉着等皮肤病均有药理活性。甘草在抗皮肤炎症和变态反应中,甘草粗提物方面,连续 3 d 给小鼠 ig 甘草 75%乙醇提取物 2、6 g/kg 可以明显抑制外涂二甲苯致小鼠耳肿,4 h 的耳肿厚度平均抑制率分别为 294%和475%,也明显抑制 sc 角叉菜胶导致小鼠足跖肿胀。连续 3 d 给小鼠 ig 甘草水煎剂 12、4 g/kg 也明显抑制二甲苯致耳肿,连续 3 d 给大鼠 ig 甘草水煎剂07、14、28 g/kg 显著抑制 sc 蛋清致足跖肿胀,但无明显剂量依赖性。sc 甘草水浸膏可抑制巴豆油导致的小鼠耳肿,但如摘除双侧

肾上腺后甘草的抗炎作用丧失,提示甘草抗炎需要糖皮质激素参与。炙甘草对 Ig E 介导的小鼠三相耳肿的抑制作用强于生甘草,从中分离得到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在 15 000 以上的抗变态反应部位(不含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给小鼠 ig 此部位 3、15、75 mg/kg 也显示抗三相耳肿作用。甘草在黄酮类化合物中,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是其抗炎、抗变态反应成分,ig 给予甘草查耳酮甲25、5、10 mg/kg 可显著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小鼠足跖肿胀,抑制二甲苯、花生四烯酸和佛波醇酯引起的小鼠耳肿。体外实验发现甘草查耳酮甲抑制白介素(IL)-1β 诱导人皮肤纤维细胞产生前列腺素 E2,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 150 nmol/L,但不抑制其诱生 IL-6 和 IL-8。浓度高至 1 μmol/L 也不影响 IL-1β 升高环氧化酶-2 m RNA 和蛋白水平,而地塞米松对以上反应都有强烈抑制作用。

2甘草在临床应用方面,以在黑素细胞方面应用为例

甘草的化学组成较为复杂,目前为止从甘草中分离出的化合物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甙、异甘草甙、新甘草甙等数十种化合物,但其中的主要成分为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祖国医学认为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咳祛痰、调和诸药的功效。西方医学认为甘草还具有抗炎、杀菌和美白、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有研究发现甘草有抑制黑素细胞酪氨酸酶和黑素瘤细胞黑素合成的作用。本研究用目前常用的Transwell微孔滤膜法检测体外培养黑素细胞迁移,研究表明:甘草提取物在浓度为 125 mg/L 时黑素细胞迁移与对照组比较差異无统计学意义,但当浓度为 25 mg/L、50 mg/L、100 mg/L、150 mg/L、200 mg/L 时黑素细胞迁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浓度继续增大对于黑素细胞的影响,我们目前的实验未涉及,我们将在今后的试验中扩大甘草提取物浓度范围,以全面、系统地分析其对黑素细胞调控作用。在细胞中,钙是重要的第二信使,通过其可调节细胞迁移活动。

3结语

甘草的化学组成极为复杂,目前为止从甘草中分离出的化合物有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甘草甙、异甘草甙、新甘草甙等数十种化合物,但其中的主要成分为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中医学认为,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解毒清热,补气健脾的功效,现代医学认为,甘草可对咳嗽、口腔溃疡和胃溃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近来有研究发现甘草有抑制黑素细胞酪氨酸酶和黑素瘤细胞黑素合成的作用。黑素细胞由神经嵴发出,共经过3发育阶段成型。胚胎发育期,在家族整合素的影响下,所有细胞均处在迁徙过程中,胚胎细胞在次过程中可直接发育成黑素细胞,并自动找寻生长位置。生活中,一些皮肤炎症可造成黑素细胞大量沉积,从而导致晒伤和雀斑等。黑素细胞的集聚和迁徙,与炎症的消退、切口的愈合和肿瘤细胞的扩散有直接联系,对患者病情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甘草及其有效成分在皮肤科领域的应用已被深入研究,可是甘草及其有效成分并不是治疗皮肤病的注册药物。甘草酸仅仅注册保肝治疗肝病这一适应症。正是由于甘草酸是注册药物,医生和患者可以从正规渠道获得,从而推动了甘草酸试用于皮肤病的治疗,尽管取得了成功,但不能推广使用,必须在生产厂家申请并注册了治疗皮肤病这类新适应症后,推广应用才是合法的。现有的皮肤药理研究资料以及大量的临床观察数据已足够让广大新药研发单位和生产厂家有信心,申请到这类新适应症是十分有把握的。 药理研究已证明甘草黄酮类化合物抑制黑素形成,临床初步观察治疗色素沉着性疾病有效。药厂可以综合利用提取甘草酸后的甘草残渣,进一步提取甘草总黄酮,将甘草总黄酮开发成治疗黄褐斑等色素沉着性疾病新药及化妆品,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由于甘草总黄酮毒性较低,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Fu Y, Chen J, Li YJ, et al. Antioxidant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six flavonoids separated from licorice [J]. Food Chem, 2013,141(2): 1063-1071

[2]张明发,沈雅琴.甘草抗炎和免疫调节药理研究进展 [J].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1, 26(4): 261-268

[3]张明发,沈雅琴.甘草酸及其衍生物抗炎抗变态反应药理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1,26(5): 359-364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甘草
竟然是甘草惹的祸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坐骨神经痛42例
炙甘草水煎液的HPLC-MS分析
甘草直播高产栽培技术
HPLC测定光果甘草中光甘草定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