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2018-07-23张进琴

健康大视野 2018年7期
关键词:安全管理风险管理

张进琴

【摘要】目的:对急诊分诊中联合安全管理与风险管理对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进行调查。方法: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84例急诊科患者为调查对象。所有人员在系统随机分组下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42例。干预组患者予以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对照组仅予以安全管理,比较患者满意度,同时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护理风险事件仅有1例护理差错病例,发生率为24%;对照组2例投诉、3例护理差错、1例护理意外和1例文书记录问题,发生率为167%,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6%,对照组为810%,P<005。结论: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能够进一步保证患者安全。

【关键词】急诊分诊;安全管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183-01

急诊科患者病情危急、严重,多存在合并创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非常高。急诊患者的抢救、治疗工作相比其他科室更为复杂,因此对护理管理的要求更高[1]。安全管理、风险管理均是护理管理模式的一种,本次研究以84例急诊科患者为调查对象,对急诊分诊中联合安全管理与风险管理对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84例急诊科患者为调查对象。患者入院后本人或家属签署调查知情同意书。干预组患者年龄24-75岁不等,平均(468±173)歲,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脑出血患者14例、脑梗死患者16例、创伤患者1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4-76岁不等,平均(463±172)岁,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9例。脑出血患者14例、脑梗死患者15例、创伤患者13例。患者无精神类疾病;患者无意识障碍表现;患者或家属无不同意参与调查人员。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备统计学差异。

12一般方法

安全管理:对照组予以安全管理。首先要明确划分分诊区与急诊救治区域,做好明确的标识,区分急诊室功能,让患者能够一目了然。将分诊流程图以及就诊流程图悬挂在醒目部位,方便患者查看,保证就诊顺序井然。其次要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安全管理能力,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教育意识。按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安全管理内容、操作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护理人员安全管理以及风险识别的意识和能力[2]。规范护理人员行为、语言沟通方式,加强护理人员沟通技巧,使其能够更好地与患者沟通。严格落实分诊制度,提升护理人员分诊业务能力,准确记录分诊情况。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落实无菌操作,所有护理人员必须按照要求戴手套、口罩,避免医源性感染,同时避免呼吸系统感染。最后要建立多方位、多渠道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监督方式,全方位保证患者安全。

风险管理:干预组患者同时开展风险管理。首先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各区域组长共同组成风险管理小组,对风险事件进行定性、分析、讨论,制定相关应对措施,并落实管理制度[3-4]。其次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知识、管理技能,使其能够明确风险管理目的和管理方式,落实风险管理护理责任。同时让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基础护理工作的内容,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质。最后针对急诊分诊存在的风险事件建立更完善的分诊相关制度,规范护理文书书写。鼓励护理人员将风险事件如实呈报,规范风险事件呈报方式和内容,加强监控。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同时对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调查。包括投诉、护理差错、护理意外、文书记录问题四大项。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量表进行统计,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

14数据统计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卡方、t值视为检验值,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风险事件干预组护理风险事件仅有1例护理差错病例,发生率为24%;对照组2例投诉、3例护理差错、1例护理意外和1例文书记录问题,发生率为167%,P<005,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6%,对照组为810%,P<005,详见表2。

3讨论

急诊科患者病情危急,风险事件发生率非常高,因此很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在临床中发现,急诊科医疗纠纷的发生多为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不畅导致,并非医疗技术、能力不足导致,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沟通管理[5]。安全管理目的在于如何提升患者在院安全度,而风险管理则重在于防范风险事件,对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定性、评估,并制定预防措施避免再次发生。因此,联合安全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够进一步保证患者护理安全性。

我院结果可见,干预组护理风险事件仅有1例护理差错病例,发生率为24%,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6%,对照组为810%。干预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且患者满意度更高,证明了干预组的管理方式在分诊管理中更具有优势。

总的来说,风险管理结合安全管理能够进一步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汤敏仪.急诊分诊安全管理联合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8,7(01):78

[2]吴翔燕,郭玉兰,张鸿兰,黄国连,宋小峰.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4):2002-2003

[3]赖伟兰,黄秋萍,胡佳俊,陈会娥.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结合风险管理对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14(07):730-732

[4]黄丽娟.急诊分诊管理控制在急诊护理中应用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8):2790-2791

[5]蒋月花.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07):171-172

猜你喜欢

安全管理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新版GMP中质量风险管理实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