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和演奏分析
2018-07-23赖雨阳
赖雨阳
摘 要:在浪漫主义时期,在协奏曲的创作上,涌现了大批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其中門德尔松就是其中典型代表。尽管他的一生非常的短暂,可他的音乐创作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宝藏。《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便是其创作后期极富于浪漫色彩的作品,也是其器乐曲的优秀代表,深刻体现出作者富于诗意的浪漫主义情怀,直至今天,对整个世界还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而,本文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品的音乐情感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出作曲家独特新颖的创作手法。最后从演奏的角度对《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结构特点予以分析,利用科学、纯熟的演奏技法对这首乐曲进行演奏,并对其作品予以最佳诠释。
关键词:浪漫主义;门德尔松;e小调;协奏曲
在门德尔松38年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共创作了250部作品。《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集中了门德尔松成熟的创作特征,体现出了作者的对大自然的追求以及浪漫主义的态度,无忧无虑的性情。在这部作品中,无论在音乐表达、旋律及创作形式上,均可以与贝多芬及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相媲美,均为经典之作。此作品对当代小提琴演奏技巧及方法起着很大的作用。
如今,《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已经成为演奏家们音乐会上争相上演的经典曲目。本文意在结合自己的学习以及演奏经验,从音乐表现和演奏技巧予以分析,加深演奏者及听众对它的了解,以便更好提升练习水平,做到对作品的最佳诠释。
一、门德尔松简介
门德尔松的全称为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祖父辈均为犹太望族,他于1809年2月3日生于德国。其祖父摩西·门德尔松是当时启蒙主义哲学家,而其父亲亚伯拉罕在柏林的社会地位极高,是位首屈一指的银行家。而其母亲利亚是一位钢琴家,原本为普鲁士宫廷中一位珠宝商的千金,教育良好,门德尔松从其目前身上受到了良好的启蒙。门德尔松一共有四个兄弟姐妹,其中姐姐范尼·卡西里也是一位钢琴家和作曲家,而且是门德尔松珍贵的挚友。
二、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分析
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从谱面标记的“molto appassinonato”意为“非常热情地”,所以是热情的快板。主题充满活力和激情,小提琴直接奏出主题旋律,高昂的情绪推动着乐章的发展,并起着主导的作用:
在以上主题中,摆脱了原有奏鸣曲形式,在前奏上简洁、明快,没有结合乐队协奏,而是利用小提琴的明快细腻直接切入主题,给人以淙淙细流滋润着干涸的田野之觉。整体旋律不断在一种繁杂中往复,疾驰中交织。曲调也随着这种或抑或扬而得到了延伸。对于乐队为主片段的演奏,小提琴利用其独到的音域反衬着乐队的疾驰之感。在对主题的渲染上,既有清亮悦耳的旋律,也有优美舒缓的乐音,更有间歇间由几点清丽装饰出来的片段,在小提琴的演绎技巧中,实现了曲调纵深向的延伸,在其中三连音及双音的装饰下,结合上行八度的分解和弦将主题推向了高潮,随之而来的就是顺理成章的衔接及过渡。连接部中出现了一个新的主题材料,它与主部主题的特点相近,也是热情充沛的且具有抒情的味道:
在该曲的第二乐章中,洋溢着一种抑郁、幽深的不惑之感,像柔柔的、缓缓的风吹过一样,将拿原有的暗淡、焦灼及惆怅依稀带走,只留下内心中对时间、对人生、对生命的感动。岁月离去了,我们依然相互依偎着,走在深深的岁月里。在副部主题的演绎上,充分发挥了单簧管及长笛的演奏优势,随着小提琴清丽的乐声扬起,那种美丽、温暖的感觉瞬间四溢:
尽管这个乐章在主部主题的渲染及演奏技巧、意境及情绪的体现上均与副部主题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抒情性的影响,使得原本疾驰、矛盾的情境得到了弱化。没有其他乐曲中在主副主题上的截然反差。两个主题在不断转调、衔接中,实现了顺畅过渡。加之其三连音的使用,在演奏技巧的娴熟及乐感的不断升华中, 我们感受到了生命在徜徉、在流动,随着乐曲的逐步递进,其紧张感也趋于缓解,在一种令人感悟的主题演奏中,华彩乐段在层层递进中被演奏者演绎的惟妙惟肖。对于此段的演奏,很多曲作者并不写出详细乐谱,而是留给演奏者一个发挥及炫技的机会。而这一点对于门德尔松来说,他却将之作为了整个乐曲的必要组成,并利用这一段落,对小提琴的精彩技艺进行了充分展现,这也是他与其同样为小提琴家的朋友---费迪南德·大卫相互沟通的结果。由于此项改进,使得整幅作品极富完整性及流畅性,在风格及形式上也保持了统一。
在各章节之间的转入也是顺序渐进的,中间没有割裂感,没有断层感,既突出了摇篮曲的优美,也体现了间奏曲的流畅,结合三段体形式,整个主题没有经过华丽的包装及渲染,小提琴的抑扬之声娓娓飘出,似远方飘来的云,阴郁着似乎有雨滴下落。在这一段落中,作者的浪漫主义情结被渲染的淋漓尽致:
进入了该乐章的中间部分,脱离了原有静谧、深邃之感,将一种庄重引入听众的耳畔。这种新主题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势纷纷落下,那敲击式的节奏感,紧张、急促,那种急切的氛围溢于乐声之外。随之而来的是八度及双音的融合奏法,在小提琴的抑扬中,与整个管弦乐队完美融合,迷茫、杳渺的氛围围绕在周边,犹如作曲者在浅吟低唱。
收尾两章遥相呼应,同样这一奏鸣曲的形式,与中间段落形成了极大反差,这种表现技法诙谐、趣意盎然类似于《仲夏夜之梦》中的相关段落。第三乐章开始一段引子与第二乐章中段主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也是流畅明快、富有活力的,这使两个乐章之间不间断地自然过渡,起到一种缓冲的作用:
随着乐曲的不断演进,主题部分富于的动感及热情均被鲜明体现了出来。在给人以清新、活力四射的同时,有股群情振奋之感在乐曲间跳跃。它像《仲夏夜之梦》中那些飞翔的小精灵一样轻盈、飘逸:
乐章节奏音型简单而又带有粗犷,犹如一首古老的民歌又像一支民间舞曲。由此可见,第三章更活泼风趣。这主要体现在小提琴断奏弓法技巧的使用,犹如琴弦上的淙淙溪流缓缓奔泻而出。随着十六音符的使用,乐曲在调性上不断翻新,使人为小提琴的丰富技感而感叹。
整个乐曲的主副部主题既联系紧密又有着很大差别。在副部主题的开端,随著B大调的切入,乐队开始缓缓跟进,在抑扬顿挫的乐声中,那种强劲之感犹如《婚礼进行曲》的铿锵有力:
在过渡至展开部后,在小提琴及乐队的联合演绎下,主部主题在不断变换、不断调转中被演绎得丰富而美感尽显。在主部主题的切入上,以标准的十六分音符为主线,在小提琴的快速转进中,乐队遥相呼应,副部主题呼之欲出。随着乐感强度的减弱,在长笛的悠扬中,小提琴欢快奏出跃动鲜明的主部主题:
随着两种乐器不同乐声的交织演绎,主部主题随之奏响,娓娓道来的乐声,似乎在诉说悠远的往事,小提琴的独奏,在唯一一段抒情韵律中,使我们的思绪越发悠远:
最后乐曲进入再现部,重现的主、副部主题以E大调出现,但变得更急促炙热,形式更加丰富。音乐衔接的紧凑,色彩鲜明,但又有各种变化。在主部主题时独奏小提琴与乐团低音声部形成了明亮与浑厚的明显对比,副部主题则独奏小提琴与乐队交织在一起,犹如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完成。在乐曲的结束部,作曲家充分的利用小提琴演奏技巧,以不同音区的持续颤音,越来越急促的十六分音符,使人眼花缭乱。最后,在整个管弦乐团的衬托下与十六分音符的推动下奔向全曲顶端,热烈而欢腾的为全曲画上完美的句号。
三、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演奏分析
(一)第一乐章的演奏分析
在乐曲的开头,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引子部分,而是直接切入主题。由小提琴演奏出极为明快的 “非常热情的快板”,但进入了主部主题后,这种“热情”随之减弱,而是像进入了一个宽裕而明亮的空旷场地,有一个歌手在深情抒发着对自然的美感及爱。此时的曲调是悠扬的、缓慢的,八分音符及最基本速度都极为稳定。在二分音符或者高音长音的时候,音要站稳,不要有着急的感觉,把音充分的拉够拍子。经常也有有人因为技术的不过关,而把主部主题的旋律演奏的不清楚、不稳定。
连接部和副部主题,连接部旋律犹如一条涓涓溪流涌入人心田,又像窗外的一缕阳光。而副部主题在独奏小提琴G弦的持续音之后缓缓进入,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故事,这段旋律恬静中透出淡淡忧伤,体现出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特点。这两段旋律都可以运用走长弓与大揉弦的结合来增强旋律感和歌唱性,揉弦要松弛,快慢要均匀,推进音乐向前流动。
展开部的华彩乐段使用了和弦分解和模进,横跨三根弦或者四根弦的大换弦。因为换弦跨度大,所以换弦时应当使用整个手臂的换弦动作,手和手臂保持一条直线的快速上下大换弦。
(二)第二乐章的演奏分析
第二乐章主要是通过平稳的运功来演奏出浪漫、抒情的旋律。所以在运弓方面要求平稳、舒展、流畅,不能有过多的重音。因为第二乐章是慢板,所以对于运弓的要求是连续不断的全弓换弓,这时候要减轻弓子对琴弦的压力来靠摩擦力来运弓,换弓衔接时要自然不露痕迹,不要出现杂音,这样才能艺术地演奏如歌般的优美旋律。整体换把的动作要轻柔不仓促,提前准备好。换把时,左右手都应该同时减轻压力,越靠近要按的把位,手指按弦的力量应当越轻,直到找准音。左手换把滑动时快速让人不易察觉,不拖泥带水不带过多的滑音。
在第二乐章中应当多使用慢速放松的揉弦。但乐章中还是有些地方需要戏剧性的强弱处理。如果是渐强,那么应当控制弓子,弓速由慢逐渐至快,揉弦幅度由小逐渐到大;减弱则是弓速由快至慢,揉弦幅度从大到小变化。
在整个主题部分,要演奏得从容、舒展、流畅。十六分音符要交代清楚,每一个音都很肯定很准确,不要一带而过。对于运弓要走长弓,连弓要演奏的非常连贯,在戏剧性冲突的时候明显的表现出来强弱效果。
再现部分要比呈示部分演奏得更轻,重复的音和重复的小节段落都不能演奏得一样,要有不同的感情表现,像在回忆和追寻遥远的记忆。
(三)第三乐章的演奏分析
在第三乐章中还需要留意三个方面的技巧:跳弓、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连弓、短时值的和弦。
跳弓最重要的是要先找到弓子的支撑点,拿弓子保持直立稍微向琴马倾斜,运弓要短,使用整个手臂的动作。(可以通过《克莱采尔》第八课来练习跳弓)在第三乐章中有一段运用了连续的上跳弓,这种跳弓可以像画圆圈的方法,借助手臂向上的推力来演奏,但右手不能僵硬,动作要放松、轻巧。
在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连弓中,为了让音符和节奏均匀稳定,可以采用变换节奏型的这种方法先练习,把本来时值均匀的十六分音符分成前长后短或者前短后长的附点音符来帮助练习。
短时值的和弦演奏是在发音前把整个弓子的重量都搭在弦上面,同时勾住三根弦。发音之后右手上扬,像是要把声音从琴弦上拨出来。
在演奏第三乐章的时候,引子部分没有过多华丽的言语,直截了当的强弱问答关系,一强一弱,一问一答。接下来的主部主题,应当演奏的轻快明朗、活泼,像跳跃的精灵。在处理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的时候要稳定好节奏,清晰明了,弓子用短。在再现部之前出现的一段抒情的旋律应当通过流畅的长弓来表达感情,但速度依旧不能慢下来。最后再现部的时候用急促的带有强弱的十六分音符把音乐推向高潮。
四、结语
门德尔松把古典主义的传统艺术构思和浪漫主义的幻想都融入到了这首《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之中。浪漫抒情是门德尔松的特点,但他反其道而行之,摒弃大多数作曲家常用的大调创作,采用小调的形式扬长避短的将乐曲的如歌的柔美,像涓涓溪流表现得淋漓尽致。直到今天都无多少人能超越。
一部作品的艺术价值靠演奏来体现的。不能仅仅只追求谱面的完成,应当认真的对待每个音符、每个乐句,理解音乐的内涵,运用所学的技巧尽力去诠释。对一个作品的解释与分析,有助于演奏者对创作者的精神内涵予以了解,通过心与心的交流与沟通,实现对作品的完美演绎。音乐演奏的过程是一个理解、诠释得到深化成长的过程。因此我们应当更多的关注音乐背后的故事。这样去演奏一部作品才能打动人心,真正的艺术价值才能被真正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越瑟夫·马克利.西方音乐欣赏[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2]杨民望.世界名曲欣赏[M].上海音乐出版社,1984.
[3]孙冀豪.《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的作品及演奏分析[J].音乐探索,2010年,第6期.
[4]宋比多.论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的演奏[J].艺术教育,2005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