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槲寄生的一个新寄主植物*

2018-07-23任路明陈学林达清璟满自红

生物学通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槲寄生披针西北师范大学

任路明 陈学林** 茹 刚 达清璟 满自红

(1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甘肃兰州 730070 2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甘肃永登 730333)

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Nakai]为桑寄生科槲寄生属小灌木,高0.3~0.8 m;茎枝圆柱状,二歧或三歧分枝;叶对生,厚革质,长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基出脉3~5条;雌雄异株,花序顶生或腋生;果球形,直径 6~8 mm,成熟时黄色或橙红色;花期4—5月,果期9—11月。除新疆、西藏、云南、广东外,我国大部分省区均产;朝鲜、日本、俄罗斯等地也有分布[1-2]。槲寄生是我国传统中药,以干燥的带叶茎枝入药,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的功效,用于风湿痹痛、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胎动不安等症[3]。近代研究表明,槲寄生还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降血压、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等药理作用[4]。已有的研究报道,槲寄生的寄主有槭属(AcerL.)、桦木属(BetulaL.)、桤木属(AlnusMill.)、栎属(QuercusL.)、栗属(CastaneaMill.)、枫杨属(PterocaryaKunth)、梨属(PyrusL.)、李属(PrunusL.)、苹果属(MalusMill.)、杨属(PopulusL.)、柳属(SalixL.)、椴树属(TiliaL.)和榆属(UlmusL.)植物[5]。

本研究人员于2017年8月在甘肃省永登县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时发现了一个槲寄生种群,通过野外采集标本、标本室鉴定及查阅文献资料,确定该槲寄生种群的寄生植物有山杨(Populus davidianaDode)、小叶杨(P.simoniiCarr.)、花叶海棠[Malus transitoria(Batal.)Schneid.]、北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Blume)Hara subsp.pekinen-sis(Rupr.)P.S.Green et M.C.Chang]和春榆[Ul-mus davidianaPlanch.var.japonica(Rehd.)Nakai]。其中北京丁香作为槲寄生的寄主植物,在以往的文献资料中均未见有记载。凭证标本保存于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室(NWTC)。采集人号:任路明、茹刚170830005LY;采集时间为2017年8月30日。采集地点:甘肃省永登县连城自然保护区天王沟水电站附近,河边疏林中;地理位置为102°44′43.93″E,36°42′30.33″N,海拔2011 m。槲寄生和寄主植物北京丁香见图1。

北京丁香隶属于木犀科丁香属,为落叶小乔木。树皮纵裂;叶片纸质,卵形至卵状披针形或近圆形。圆锥花序由侧芽抽生;花冠白色,呈辐状,长3~4 mm,裂片长1.5~2.5 cm。蒴果长椭圆形至披针形,先端锐尖至长渐尖,光滑。花期5—8月,果期8—10月。生长在山坡、山谷的灌丛、疏林、密林中或沟边,分布于我国甘肃、河北、河南、内蒙古、宁夏、陕西、山西及四川北部[6-7]。

丁香属植物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我国拥有其81%的野生种类,是丁香属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我国西南、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其主要的分布区[8]。与其近缘的木犀属(OsmanthusLour.)植物是五脉槲寄生(Viscum monoicumRoxb.ex DC.)、柄果槲寄生[V.multinerve(Hayata)Hayata]和瘤果槲寄生(V.ovalifoliumDC.)的寄主[5]。丁香属作为槲寄生属植物的寄主,在以往的文献资料中从未有报道。北京丁香作为槲寄生的一个新寄主植物,扩大了槲寄生的寄主范围,为槲寄生人工栽培过程中寄主植物的选择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猜你喜欢

槲寄生披针西北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槲寄生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披针形蜈蚣藻不同生长时期营养成分分析及感官评定
菩萨蛮·题沙雅红柳
封面照片说明
半边莲Lobelia chinensis Lour.
幸福的槲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