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新型职能定位和发展思路
——以闽江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为例

2018-07-23

长沙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闽江中心教育

万 芳

(闽江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0)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提升,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程度越来越高,大大提升了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水平。但以前是热门部门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目前却走入了低谷,有许多高校甚至取消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该何去何从,成为了现代高校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一 国内外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历程

(一)国外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为萌芽阶段,出现了图片、模型、书本、黑板、粉笔等相结合的方式,也确立了直观性教学原则。20世纪20年代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起步阶段,出现幻灯教育、无声电影及广播教育等技术手段。到了20世纪30、40年代,有声电影与录声教学逐步出现,到了50、60年代,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出现了电视和程序教学机。在20世纪70、80年代各种媒体相继出现。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使用多媒体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为标志[1]。国外更倾向于把教育技术列为新的领域,而把美国教育领域内视觉运动的兴起作为教育技术发展的起点。

(二)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我国现代教育技术于20世纪20年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为萌芽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运用幻灯、播音和电影等媒体进行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活动。1949年11月文化部成立了电子化教育处,在这个阶段,以播音和电视教育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而学校电教则促进了我国的教育改革。20世纪90年代以后是我国教育技术的重新起步和发展阶段,教育领域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日益高涨,我国现代教育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2]。

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促进了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产生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学校的电教机构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相继更名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重要职能由原来的电教设备建设与管理转向数字化资源建设与管理。

二 闽江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成立的历史背景及现状

(一)闽江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成立的历史背景

闽江学院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由原来的福州师范专科学校和闽江职业大学的电教中心、计算中心以及网络中心合并后重新组建而成的。上世纪90年代后期,计算机教学在全国慢慢开展起来,但福建省整体教育水平滞后,教学仍采用传统模式。进入21世纪,随着高校扩招,现代教育技术也得到快速的发展。2002年闽江学院成立后,原来两校相关职能部门合并,2003年成立闽江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设立网络部、电教部、计算机部。

(二)闽江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现状

1.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现代教育技术环境。闽江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成立后,在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快速增加,电教等一些常规性的手段在教学中应用的速度加快,力求达到高水平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环境。截止目前,陆续建成10间语言实验室、164间多媒体教室、3间录播教室、8间公共教学实验室,以及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所有多媒体教室实现网络集控方式集中管理,实现教学督导时时更新,达到现代教育技术硬件环境省内一流的水平。

2.开展网络教学改革,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库。闽江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于2011年开始投入使用,并且经过两次升级改造,平台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已经基本建设完成。截止目前,网络教学平台累积访问量达25847891人次,共有注册用户53042人,共有课程13599 门。教学资源库总访问31612人次,共有资源数量11706条,自建资源数量170条。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提高了教学水平与质量。

3.加快校园网络建设,为学校信息化发展提供保障。经过多年建设,闽江学院已建成覆盖校本部、工业路、洪塘、首山路等所有校区所有楼群的有线网络;建成了较为先进的网络机房,构建了私有云平台环境下的数据中心,构筑了较为完善的网络物理安全环境;构建以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和统一数据库为核心的数字化校园基础软件平台,提供WWW、EMAIL、FTP和VPN等公共网络服务,建成支撑学校管理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形成校区内部“千兆主干,百兆接入”、四个校区之间光纤互连、外部接入中国教育科研网与中国公众互联网、结构完整的IP网络。无线网络实现部分覆盖。

三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面临的挑战

(一)部门发展的挑战

随着高校教育中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校园网络的建设和应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人员对闽江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还没有清晰的认识,他们没有真正把现代教育技术的业务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因此学校的师生并没有真正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价值。他们也不注重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业务水平还停留在基础保障运维上。多媒体教室逐渐普及,如果教育技术中心只负责硬件的维护,那么它的发展道路只能越走越窄[3]。由于涉及面窄,他们只能局限于保障设备完好和保证教师能够顺利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长期下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就会面临着裁员或者合并。

表1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职能交叉表

(二)部门职能的挑战

先进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现在的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师——学生转变为课堂多媒体模式。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改变。现代教育领域中,许多原有的专业技术和器材被计算机、网络和数码技术逐步取代。于是原来只能由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完成的工作,现在一些相关职能部门也能够胜任。

(三)来自外部环境的挑战

如果说21世纪初是部分人的信息化时代,现在则是全民信息化时代。只要有一部手机在手,想要学习、了解任何信息都可以。同时,由于公共教学平台的出现,现代教育中心中与公共教学资源相关的建设和管理职能被大大削弱。随着新媒体技术和公共教育服务企业的蓬勃发展,很多原来少数人才能掌握和使用的信息化手段已经越来越被普遍化应用,原来必须要相关职能部门才能做的事情交给专业化的企业能做得更好。这样就给高校领导造成一种印象,或者说出现了其他选择:是养着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一帮人好,还是选择社会化服务。

四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职能新型定位及发展思路

面对机遇与挑战,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要站在新的起点上化被动为主动,突破阻碍,为高校的教育教学提供更多的保障和支撑。

(一)加强工作人员素质培养和提升,拓展职能范围

要继续加强培养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教育技术中心人员也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面对困境和激战,认真思考选择自己业务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同时还要加强对国内外先进教育技术理念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4]。首先,要管理好多媒体教室,并对设备系统工程硬件进行及时维护,使教室内的设备和系统能够全天候地良好运行。就目前来看,多媒体教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高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手段和场所,这也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存在的基本条件。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还要不断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加大培训教师的力度,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硬件环境要合理运用,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高校中的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加大开发和应用网络课程力度并多录制名师、名教课程,积极开发和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校拥有足够的精品课程。特别是要常态化培训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理念、教学模式的普及和应用,不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1.对最新的教学方式进行追踪和研究。学习国际、国内最先进的教学手段、方式,不断研究和革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依据高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建议,并不断改革,同时协助教学部门,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2.不断研发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在满足师生需求的前提下,与授课教师进行充分的沟通,依据课程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配合研发出最有效果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

3.研究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要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出发,不断开发出一些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具有实用性和适用性的信息化学习方式和学习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全校师生提供适应新形式新条件的学习方式和平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帮助,使教与学都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

(三)进一步规划公共教学资源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1.对公共教学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教学的辅助部门,应该与教务处等相关部门一起,根据需要对学校进行整体规划,并对教育对象和更新周期进行系统的、专业的规划和设计。

2.对公共教学设备进行规划和预算。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高校中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公共教学设备提供支持并为之服务,因此它在管理公共教学设备方面的实践经验非常丰富而且专业。

3.对公共教学设备建设技术方案进行设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可以参考计算机、语言的专业要求,并根据平时在维护方面的服务经验,设计出符合高校发展需要的公共教学设备技术方案,并为高校各个院系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参考建议,还给高校的决策部门提供技术借鉴。

4.编写制定高校需要的校级技术规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如果能够梳理和总结出教学活动中的经验,并分类整理好,使其形成技术性的文献,就能充分发挥自身在建设和管理教学设备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加强教学资源平台的规划与管理

在高校的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信息孤岛的现象,导致许多部门之间的信息无法相互交流,亦不能共享。相同的信息在不同的学校使用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状况的出现使得信息资源为教学提供服务的发展受到阻碍。建设教学资源并不是简单地把资源进行堆积而是要在考虑资源系统性和教育性的同时,对资源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分类。在分类时还要考虑分类是否科学,以便使资源检索变得更加便捷高效。因此现代教育中心在对资源平台的建设进行规划和设计时,要遵循基本原则,并对已有的资源进行集中整合,建立一套能够实现各种优秀资源共享的数字化交互式的学习系统和数字化平台,进而能够使得教学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并得到高效的利用[5]。

(五)加强对师生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担负着实施和管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工作,因此对全校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宣传和推广是它们的责任和义务。

1.对教育技术的日常培训。现代化教育技术中心有责任和义务为高校培养出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骨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还要长期推行培训骨干队伍的工作,把培训教育技术当成日常工作,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提升。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使教师学会运用教育技术和服务类的网络教学资源,使教学活动在课堂内外都能够快速方便高效的进行。

2.建设网络化的培训平台。现代教育中心要加快网上培训平台的建设,并在网络平台上给学员提供大量的资料,供师生进行相关软硬件的管理和建设的自主选择学习,此外还要为师生提供一些公共服务平台的链接,使高校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此外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和推广现代教育技术,不断为全校师生提供教育技术服务,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3.提供现代教育技术学科实践平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还要建设好学生服务平台,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帮助。在平台上为学生提供教育技术信息,对他们进行培训,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此外,还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使他们主动进行网络学习,并使他们在学习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同时还要不断优化现代教育技术人员的配置,不断充实技术服务的力量。

猜你喜欢

闽江中心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题解教育『三问』
闽江雨情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沈葆桢题闽江仰止亭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