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对比分析*
2018-07-23龙士兵
龙士兵
(广德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安徽 广德 242200)
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结直肠癌发病原因十分复杂,与生活、饮食、肠道慢性炎症、遗传等因素有关[1],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疾病的进展,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肠梗阻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常见方法,常规开腹手术虽疗效满意,但创伤较大,并发症多,影响患者预后。近年来,微创技术飞速发展,腹腔镜手术在临床手术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被应用于不同类型的疾病手术治疗中,充分发挥了微创技术的优势,减少了手术难度,降低了手术创伤,促进了患者康复,被患者、医师广泛认同。本研究收集了68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7月期间我方医院有关科室收治的68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入组标准[2]: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预计生存期≥6个月;术前未接受化疗、放疗;排除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精神异常、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和耐受能力极差的患者;在知情的基础上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入院顺序将6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38.7~65.4岁,平均年龄(53.82±3.22)岁;其中直肠10例,升结肠11例,乙状结肠5例,横结肠4例,降结肠4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37.4~64.5岁,平均年龄(53.81±3.21)岁;其中直肠11例,升结肠12例,乙状结肠5例,横结肠3例,降结肠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等比较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全身麻醉,取截石位,于腹部正中部位做10~15 cm切口,分离乙状结肠两侧系膜,使肠系膜下动静脉充分暴露,清理血管和淋巴结。锐性分离直肠、盆壁筋膜间隙,注意保护盆腔神经。于肠系膜血管根部2 cm处横断血管,切除肿瘤。有效清除盆腔,留置引流管,关闭切口。
1.2.2观察组 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麻醉与体位同对照组,气管插管建立人工二氧化碳气腹,气腹压控制在12~15 mmHg。于脐部建立观察孔,在右麦氏点置入10 mm套管针,作为主操作孔,在左麦氏点置入5 mm套管针,作为副操作孔。操作方法:(1)直肠癌前切除术,于右侧游离直肠、乙状结肠,将肠系膜下静脉和动脉切断,清除周围淋巴组织,锐性分离,确保双侧下神经充分显露,切断骶直肠筋膜,分离盆侧壁,切断直肠侧韧带,锐性分离直肠前壁并“裸化”远端直肠,与肿瘤下缘2 cm处切断肠管。(2)半结肠根治术,应用中间入路结肠游离法,循腹主动脉外侧或肠系膜上筋膜旁进行解剖,切断右结肠动静脉及左结肠、乙状结肠动静脉,行腹腔外肿瘤切除,重建肠管。(3)乙状结肠根治术。超声刀游离乙状结肠,清除肠系膜下血管周围淋巴组织,向上挑起游离的肠系,切开侧腹膜,游离肠管。
1.3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38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情况,统计肠梗阻例数、手术时间、吻合口瘘例数、切口长度、肺部感染例数、术中具体出血量、吻合口出血例数、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数以及下肢静脉血栓例数。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
2 结 果
2.1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但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结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胃肠道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2.3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比较 随访1年,均获随访资料,观察组34例患者术后发生5例并发症,2例吻合口出血,2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吻合口瘘,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对照组患者发生12例并发症,其中2例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3例肺部感染,2例肠梗阻,2例吻合口出血,2例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为35.29%。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94,P=0.001)。观察组局部复发1例(2.94%),远处转移1例(2.94%),对照组局部复发3例(8.82%),远处转移2例(5.88%),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24,P=0.077;χ2=1.025,P=0.311)。
3 讨 论
结直肠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治疗关键在于切除病灶,保护患者生理功能,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在肠外科领域广泛应用,大量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可取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疗效[3],加上腹腔镜的微创特点,其治疗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同。从本次研究中发现两组68例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两种术式均可有效清除淋巴结。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可能与腹腔镜手术特殊性有关,也与操作者操作生疏有关[4],相信通过腹腔镜的利用操作越来越规范,可使腹腔镜手术时间得到优化。与开腹手术相同是的,腹腔镜手术同样需遵循肿瘤根治原则和无瘤操作原则[5],切除足够长度的正常组织,并在血管根部切断。以往开腹手术创伤大,出血量多,术野不清晰,在切除正常组织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腹腔镜手术具有放大效应,更加清楚地观察解剖结构,彻底清除病灶和淋巴结,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患者疼痛。同时,超声刀解剖和止血,对组织损伤小,确保从根部结扎切断血管,彻底清扫区域淋巴结,遵循“肿瘤非接触”原则,避免接触和挤压肿瘤,提高治疗效果[6]。从表1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出血带来的时候并发症,利于创口愈合,加快胃肠道功能、免疫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2%,高于对照组32.35%(P<0.05),与朱渝军等[7]研究结果一致。同时经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比较(P>0.05)。腹腔镜手术切口小,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免疫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术后感染发生风险。同时,小切口可降低肠梗阻发生率。下肢静脉血栓和吻合口出血是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常见并发症,前者与长期卧床和术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后者与吻合口血运、吻合器正常使用有关[8]。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与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少、疼痛轻有关,有利于加快康复速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关注的是,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今后还需进一步改进腹腔镜技术及设备,尽可能消除这些不足,提高手术效果。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但在临床应注意手术适应证,提高术者技术水平,从而保障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