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可舒片对稳定型心绞痛(气滞或血瘀型)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短期干预研究
2018-07-23贾静涛殷国田
贾静涛 殷国田
(1河南省南阳市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 南阳 473065;2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 河南新乡 453000)
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冠心病类型,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稳定的粥样斑块引起病理改变,从而减少局部心肌血流量,诱发缺血性心绞痛。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会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1]。由此,“双心医学”概念被提出,并指出临床治疗心血管疾病时不仅需要改善心血管疾病症状,还需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中医学认为,稳定型心绞痛属“胸痹、心痛”等范畴,主张以化瘀祛痰、通络行气、利气活血和生肌强心为基本治疗原则。心可舒片是一种纯植物中成药,具有双心效应,适用于冠心病合并不良情绪患者,且毒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本研究将心可舒片应用于稳定型心绞痛(气滞或血瘀型)患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9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稳定型心绞痛(气滞或血瘀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58.23±6.79)岁;病程 1~12 年,平均病程(6.51±2.03)年。治疗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59.16±7.22)岁;病程 1~13年,平均病程(7.02±2.54)年。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程和年龄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标准 符合《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2]中稳定型心绞痛(气滞或血瘀型)的中医诊断标准者;符合《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3]中稳定型心绞痛西医诊断标准者;按加拿大心血管协会(CCS)心绞痛分级评定为Ⅰ~Ⅲ级者;心绞痛发作次数≥2次/周或≤6次/d者。
1.3 排除标准 伴有其他严重心脏疾病者;心肺功能重度不全者;存在肝肾功能损害者;有精神疾患者;有造血系统疾病者;高血压病控制不良者;对本研究相关药物过敏者;有妊娠计划或妊娠期、哺乳期女性;使用心脏起搏器者;中断治疗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给予西药常规治疗。采用他汀类调脂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西药进行常规治疗,并保证患者饮食低盐、低脂。持续治疗12周。
1.4.2 治疗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可舒片(国药准字 Z37020042),1.24 g(4片)/次,3次 /d,饭后口服。持续治疗12周。
1.5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1)中医证候积分。心悸、疲倦乏力、自汗、气短、懒言、皮下瘀斑、刺痛、舌质等8项症状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胸闷、胸痛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分、2分、4分、6分;脉象按无、轻、中分别计0分、1分、2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2)心绞痛情况,包括心绞痛发作频次和持续时间。(3)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焦虑或抑郁、日常活动能力、行为能力、疼痛或不适和自我照顾能力等5个维度,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差。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和12周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
2.2 两组心绞痛发作频次和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频次和持续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和12周后,治疗组的心绞痛发作频次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绞痛发作频次和持续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心绞痛发作频次和持续时间比较(±s)
?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EQ-5D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和12周后,治疗组的EQ-5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稳定型心绞痛主要是由于体虚、饮食、寒邪和情志等病因侵入心系,导致人体内在阴阳失衡而致病发。《素问·痹论》曾记载:“心痹者,脉不通”。《证治准绳》中也指出:“在络而不行者痛”,均表明其基本病机为心脉痹阻。病症有虚实之分,寒邪、血瘀、痰浊和气滞为实证表现,气血阴阳虚损为虚证表现,实证则以气滞血瘀证较为常见[4]。
中医针对气滞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主张采用化瘀祛痰、通络行气、利气活血和生肌强心之法治疗[5]。本研究采用心可舒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结果显示,治疗4、8和12周后,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频次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可舒片是由木香、山楂、丹参、三七、葛根等天然中药材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其中丹参为君药,具有凉血消肿、养血安神、活血祛瘀之效;三七为臣药,具有消肿止痛、止血散瘀作用,君臣之药相辅相成,达到通经止痛、活血养血之效;佐药则为山楂、木香、葛根,山楂具有化滞散瘀、健胃消食之效;木香具有健脾消食、散血止痛、导滞作用;葛根可疏通血络、清凉下火、行气调中、开胃下食: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消滞通络之效[6]。钟向红等[7]采用心可舒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焦虑患者,不仅显著改善了患者的血脂,其HAMA评分和HAMD评分也显著下降。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4、8和12周后,治疗组的EQ-5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心可舒片用于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滞或血瘀型),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心可舒片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滞或血瘀型)可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其心绞痛发作频次和持续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