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Ang-Ⅱ、MMP-9的影响及预后分析

2018-07-23郭学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6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郭学义

(河南省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安阳 455000)

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局部脑组织发生软化坏死。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目前,临床对脑梗死的治疗普遍以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溶栓及改善微循环为主,而阿司匹林是常用的药物之一,但单一使用阿司匹林效果不佳。氯吡格雷是一种强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通过阻断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从而发挥抗血栓形成的作用[2]。本研究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 -Ⅱ(Ang-Ⅱ)、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的影响及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研究组男35例,女30例;年龄50~68岁,平均年龄(60.12±3.90)岁;发病时间3~30 h,平均发病时间(8.45±3.13)h。对照组男 37例,女28例;年龄51~70岁,平均年龄(60.20±4.01)岁;发病时间 4~35 h,平均发病时间(8.50±2.95)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均经头颅CT/MRI检查并结合病史确诊为脑梗死,且无脑出血;首次发病;无脑血管病病史。(2)排除标准:近3周内接受过外科手术或有外伤史;合并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者;合并肝、肾或心功能衰竭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控制血压、稳定斑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脑保护剂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32026500)口服,100 mg/次,1 次 /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片(国药准字H20123115)治疗,75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Ang-Ⅱ、MMP-9细胞因子水平。(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和ADL评分。NIHSS评分越高,患者神经功能越差;ADL评分越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5 疗效评价标准[3]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病残程度0级,NHISS评分减少91%~100%;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病残程度1~3级,NHISS评分减少46%~9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NHISS评分减少18%~45%;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Ang-Ⅱ、MMP-9、VEGF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 Ang-Ⅱ、MMP-9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VEGF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ng/L,±s)

表2 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ng/L,±s)

?

2.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比较(分,±s)

?

3 讨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常见于中老年患者,其发病率占脑血管疾病的70%~80%,包括血栓形成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等,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言语不利、肢体活动无力等,给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4]。因此,抗血小板聚集是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主要措施之一。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可通过抑制血小板前列腺素环氧酶,阻断血栓素A2生成,从而达到抗血小板的作用。此外,该药对肾上腺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亦有阻滞作用,能够有效抑制抗原抗体复合物及胶原凝血酶的形成,从而预防血栓形成,恢复脑供血,防止脑梗死复发。但部分患者经阿司匹林治疗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疼痛等胃肠道反应,影响最终治疗效果,故常需联合其他药物以提高整体疗效[5]。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噻吩吡啶类的衍生物,可通过选择性、不可逆性与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表面受体结合,阻断ADP介导的血小板活化,抑制糖蛋白和GPⅡb/Ⅲa复合物活化过程,从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及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VEGF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主要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可增加血管通透性,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及新血管生成。Ang-Ⅱ是一种分泌型的细胞因子,作用于内皮细胞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2,能够促进血管收缩。MMP-9是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的血清标志物,具有降解胶原蛋白、弹性蛋白以及激活炎症细胞等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Ang-Ⅱ、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VEGF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用药,可降低脑梗死发生和局部动脉栓塞风险,有利于缺血局部侧支循环的生成。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可发挥协同效应,共同对疾病转归产生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