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新船屋绿色设计研究

2018-07-23龚亚西

关键词:渔家渔船传统

危 忠,夏 健,龚亚西

(苏州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 苏州 215011)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渔民的生活生产发生巨大改变,传统渔村逐渐走向没落。如何把握新形式下“体验式”旅游发展方向,让游客在体验原汁原味渔家生活的同时,带动渔村经济的发展而保护与传承传统水乡渔文化,需要一种传统形式下的新型空间载体来实现旅游体验、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的三种诉求。

1 从江南传统船屋到新船屋

1.1 江南传统船屋

江南自然地理环境,以太湖流域河网水系为主,周围的大小湖泊将近二百五十多个,更有无数的河、渎、港、浦等纵横交错、彼此连结[1]。拥有丰富的水产,不仅滋养了依水而居的居民,也孕育出了独特的水上建筑——船屋。

历史上,由于太湖流域的水系发达,木质帆船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于是衍生出了许多重要功能,如渔船、货船、客船、农船、战船等。若是以帆桅、吨位区分,太湖渔船(船屋)则可分为大渔船(大船屋)、中渔船(中船屋)和小渔船(小船屋)(见表1)。由于大鱼船中的七桅渔船极具代表性,是渔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因此文章主要从传统船屋中的七桅船屋为重点研究对象。

七桅船屋古称“罛船”,“罛”,大网也,即大网船,为太湖流域捕捞中最大的渔船。船屋平底方头,舱浅船身宽,平稳耐风浪。船屋长约26 m,宽约5 m,船头高约3 m,载重60 t以上,航行时可抗风力7~9级。船屋夹板密封,都用柏木板拼成,用油灰麻线捻缝,衔接处尚建有“沟渠”,故排水极为畅通(见图1)。

图1 传统船屋剖面图

大船屋以船梁和木龙骨架为支架,构造坚固,船梁被划分成13个功能各异的船舱,从船头到船尾分别是:(1)尖船头,(2)玖瑰舱,(3)头桅舱,(4)船头,(5)大桅舱,(6)网舱,(7)大舱,(8)二桅舱,(9)夹舱(即小卧舱),(10)大梢,主卧舱,(11)伙舱,(12)大船峭,(13)小船销。 并将船尾两间小房间一间做卫生间兼洗澡间,另一间做储物间。船屋的船舱内用“替舱板”铺成木板地面,既可保护船底,又使“替舱板”与船底具有实用的小空间;既可存储小杂物,又有部分保温隔热的功效。船舱高1.5 m,人在舱内基本可直立活动,因此形成了甲板上、下两部分,各自拥有独立的活动空间(见图2)。渔民们日常的生活起居在甲板下,生产捕捞作业则在甲板上。因船屋太大难以驳岸,故船屋均会配以小舢板,方便捕捞作业时上下网、下水捞鱼以及外出购物和摆渡时用。

表 1 太湖渔船(船屋)分类

图2 传统船屋功能分布图

传统船屋形成年代久远,是渔民生产、生活重要的物质载体,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而至今流传下来的渔歌、渔谣、渔谚等渔家文化,渐渐失传的修船工艺和行船技艺,同样赋予了它很高的文化和技术研究价值。为此,文章将从以上三点论述,以期对船屋的价值传承和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传统船屋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首先,生活条件差,传统船屋体型较大难以靠岸,不能依靠陆地提供水电,用水用电存在极大的困难。传统船屋甲板下船舱低矮,且为密封的舱体又闷又热,整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差。其次,环境污染重,渔民生活的排水排污就直接倒入湖水当中,对所在周边水域环境造成一定污染。渔民平时都是用船上特有的土灶进行煮饭,虽说跑烟较快,但对周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最后,建造修缮难,修船造船的匠人越来越少,传统船屋多由柏木建成,在修缮前要去材料产地,精心的采购合适优质的船料,不仅维修难度大,维修成本也大。使传统船屋保存下来更加困难。

1.2 江南新船屋

江南传统船屋的现状:传统船屋逐渐减少,源于渔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一方面,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传统船屋难以适应现代机械化捕捞作业而逐渐遭淘汰;另一方面,国家对渔民实施上岸定居政策,颁布封湖禁渔政策等原因,使得目前太湖的传统渔船寥寥无几,仅存的几只中小型船屋也大都被废弃停留在渔港。

江南新船屋的需求:(1)文化传承对于新船屋的需求。在传统船屋传承日渐式微,对其的保护越发得到国家与政府的重视,传统船屋对于研究江南捕捞、渔家生活、人生礼仪、文化教育、信仰祭祀习俗等领域极为重要。因此急需一种新船屋延续其历史、文化和技术等价值。(2)全域旅游对于新船屋的需求。我国旅游业正从景点旅游时代迈向全域旅游时代。即从以往的“一日游”,转变为现在的“深度体验游”。苏州地区随着对乡村旅游热度的提高,对于原生态渔村旅游度假的需求也逐年增加;对渔家生活的深度体验成为开发商和游客热捧的旅游项目。在追求居住舒适性与渔家生活趣味性的同时,一方面,可考虑将传统渔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引入新船屋,让游客在充分体验原汁原味的渔家生活的同时,感受渔文化所带来的魅力;另一方面,把先进的生活设施引入新船屋,可避免传统船屋所带来的生活不便,大大提高居住的舒适性。(3)经济发展对于新船屋的需求。新形势下深度体验性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了渔文化特色旅游的同时复兴了渔村经济,作为渔文化重要载体的传统船屋已难以适应现代化生活需求,因此需要一种新载体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江南新船屋的定位:为解决文化传承 、全域旅游、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问题,急需一种在形式上具有传统船屋的形态,在功能上满足现代化舒适生活,兼顾体验性和经济性需求的新船屋,同时在技术上要保证绿色、环保、可持续。

2 国内外船屋设计研究进展

船屋属于水上建筑,水上建筑是指各类建造于水面上的建筑。水上建筑按建筑基础受力形式、规模尺度、风格、建筑功能、布局、动力情况等有不同划分方式(见表2)。船屋属于靠自带动力的小型集中式、漂浮式、休闲式传统地域的水上建筑。因此对国内外船屋与水上建筑两部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表2 船屋与水上建筑关系

2.1 国内外水上建筑设计研究

在过去几十年发展中,国外对于水上建筑的理论研究已有一些积累,其中多为旅游介绍、新闻报道等非学术性的文章,而在少有的学术性文章中大多是针对水上建筑的理念、结构、使用状况等部分做出概念性的表述[2]。荷兰学者 Ir.Ties Rijcken提出“漂浮社区”的概念,重在强调从“滨水”到“水上”居住模式的发展关系及其相互联系[3]。美国学者Rebecca Pasternack就水上建筑研究的课题专门在荷兰进行了访问研究,详细介绍了荷兰水上建筑发展历程及代表人物,并对水上建筑定义及其基本分类做了初步探讨[4]。

国内的学者对于水上建筑的理论研究也有一些积累,但其中大多是对国外已有经验的介绍和对水上建筑的构想,以及对水上建筑设计原理、设计策略系统归纳总结。褚冬竹着重介绍了欧道斯的水与建筑的“共生”理念与其实践发展轨迹,以此作为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借鉴与思考[5]。陆邵明在2011年世界建筑大会上就以“水上城市”为主题,通过对水上城市的理论和模型解读及其优势和可行性的研究,对未来水上生活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和展望[6]。马成通过大量文献资料的研究和归纳演绎,阐述了水上建筑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脉络、类型及相关研究进展,系统归纳了水上建筑的设计原理和设计策略[7]。

2.2 国内外船屋设计研究

国外学者对于船屋的研究主要是对其结构以及各个时代的演变进行总结与概述。如Richard L.De Gollan的《Boat house dock》,是从船屋结构方面对船屋进行叙述,Adam Momement在其书中阐述了从18世纪中叶到21世纪全球40多座传统船屋的历史和演变。

国内学者主要是对船屋的建筑文化内涵及船屋的历史变迁和种类进行分析论述。朱年、陈俊才对江南渔船的大小载重及桅数,将渔船分为大、中、小渔船三种类型;以及从船型与结构、起源与沿革、船俗与捕捞及对渔船未来的思考,阐述江南传统的大型渔船[8]。陆邵明介绍了英、荷、法等国滨水城市的憩息或居住的“水上船家”的意义、设计、运作的策略及其经验[9]。吴水田、李佳等主要阐述了岭南疍民居住形态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对疍民船屋的形态、结构、聚落形态及船屋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10-11]。

从上面的分析介绍可了解到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的学者,主要研究船屋历史及演变,结构方面来论述,少量涉及设计部分和绿色设计部分,并没有提出适合江南的游客深度体验渔家文化的策略。因此,文章结合绿色设计策略,提出适合江南地域的船屋绿色设计策略,解决新时代游客在江南渔村旅游对于船屋的舒适性、体验性、节能环保可持续性的需求。

3 江南新船屋的设计

新船屋首要的设计重点就是在保证游客能够深入体验渔家生活、生产的文化习俗,具有很强体验趣味性的前提下,能够满足游客的舒适性,以及对环境的绿色可持续性。

3.1 新船屋的形式

新船屋为在形式上与传统船屋的一致,以及能容纳各种设备、有较完善的功能、满足10人左右生活才具有经济性。所以新船屋,参照七桅渔船尺度,长约26 m、宽约5 m,形式上仍保留七桅船屋的七篷形式,桅杆从船头到船屋顺序依然是招篷、头篷、大篷、二篷、七篷、四篷、小篷桅杆(见图3)。桅杆位置及尺寸材料根据新船屋的功能需要作出相应调整,能够对船舱内进行通风送气。由于传统船屋船舱高只有1.5 m,难以满足舒适体验的要求,添加设备和主要建造材料的变更,使自重船屋下沉的更多,所以在原有船屋的基础上,向下扩充0.6 m,使得船舱高度达到2.1 m。这样在使船舱内高度增加而新船屋的整体形式变动都在水下,对整体风貌影响较小。使新船屋带有浓重的江南地域特色,又满足游客体验的趣味性、舒适性需求。

图3 新船屋功能分布图

3.2 新船屋的功能布局

新船屋的功能布局还是沿用传统船屋的形式,总体分为甲板上和甲板下两部分,即基座与上部主体(烟篷)两个部分。

基座部分主要是满足游客对于深度体验的舒适性要求与绿色环保可持续的要求,主要包含绿色节能设备、卫生间、居住空间、交通空间等功能空间。居住空间根据具体需要将原有的13个功能舱合并重新排序。将尖船头与玫瑰舱合并成居住空间,将头桅舱、大桅舱、二桅舱等与储物空间融合到墙体当中去,将前后船头,大舱风舱等置换为游客居住空间。基座尾部做成一个集约的设备综合室,管线从“替舱板”下走,便于管线的安装,能够综合解决居住空间水电设备的存储空间问题。

上部主体将传统船屋的烟篷及船屋空间连接,形成一个包含室内厨房、餐厅,以及多功能活动区等使用空间,供传统渔民捕鱼生产作业的室外舱面区域。整个室内主体上部区域用两层墙体做法,外层由太阳能光伏板包裹,内墙采用木结构与膜结构,从而减轻墙体的重量。

游客白天可以跟船主一起体验捕渔与其他传统渔家习俗。晚上可在餐厅及多功能区体验渔家文化习俗的人生礼仪习俗、文化教育习俗等适合室内展示的活动。这样既能很好的保护、传承、传播传统渔家文化,又能给渔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4 新船屋的绿色设计策略

绿色可持续设计策略是新船屋允许出现的必备前提,一方面可为船屋提供节材、节水、节能策略;另一方面,对环境无污染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在一起,保护水环境,并对环境产生积极的作用。

4.1 绿色材料选择与设计

光催化混凝土船基座:以TiO2为代表的光催化技术具有成本低廉、安全无毒、催化活性好、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高、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并在废水和废气处理、自清洁和光解水等领域得到广泛运用。而且光催化混凝土特别适用于多雨和潮湿,具有充足阳光照射的地方[12]。考虑船屋的特殊性,与水环境、光环境联系紧密,而将其用于新船屋的基座部位,可以让光催化材料充分发挥作用来净化水环境,消除水中的一些残留农药,有机污染物等,降低水中的化学耗氧量,可抑制菌藻的生长,又可对船屋的基座起到保护作用,减少船屋维修成本。新船屋基座采用箱型基础,在浇筑混凝土成型后,在其养护期间逐步卸下基座四周的模板。进行拉毛处理形成锯齿形表面,后立即喷洒具有净化功能的纳米TiO2水性浆液。在等基座完全干燥后就形成具有光催化功能混凝土基座。

ETFE(ethylene-tetra-fluoro-ethylene)膜船烟篷:在新船屋的上部主体的内墙采用木结构与ETFE膜材料,船屋的帆上与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组合运用。ETFE膜是现代膜结构建筑的重要材料,可见光的透光率达90%以上,ETFE膜结构轻盈,运输安装施工极为简便;自洁性能好,清洁周期长;具有阻燃性,遇火热熔收缩,能够阻止火势蔓延,不产生滴落物伤害;光反射率低,有效减缓光污染情况[13]。因此,在新船屋上部主体采用两套墙体,最外层有太阳能光伏板与铝合金材料构成的一套体系,可为船屋提供充足的清洁能源。里面一层墙体是由木头与ETFE膜材料构成一套体系。随着使用功能的变化,两套体系可以相互配合使用,使新船屋极具灵活性、适应性。

4.2 循环处理与节水设计

首先,船屋的节水设计,可从采用高效的节水器,如安装人体感应开关、采用节水型马桶、节水型淋浴器、节水型龙头等方式,从而减轻船屋的给排水系统的负荷。

其次,船屋的中水回收利用可采用家庭小型中水回用设备,这种设备使用方便、安装快捷、成本低廉、效益明显,且与整体厨房能有效融为一体,是不单独占用空间的小型中水回用设备。

最后,船屋的污水处理,可采用船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对其进行处理,一般10人左右的船用处理设备尺寸约是1 300 mm×1 170 mm×1 380 mm,体积较小,安装方便。

4.3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与节能设计

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公认的高效率、低能耗的理想太阳能电池[14]。因为设备间在船尾,为使管线安装方便,将其与新船屋的帆结构,ETFE膜材料设计相结合,安装在船尾二篷、七篷、四篷、小篷间的帆上(见图4)。

船屋因处于水面光照时间长,可以移动等特点,可长时间高效的获得太阳能。风环境与船屋联系也十分紧密,但太阳能发电系统和风能系统在单独运用时稳定性较差,且太阳能系统主要是在白天工作;风能系统在夜间工作效率更高,会因湖面的温差变化不断增大而运作加强;这两个系统在时间上存在互补性。因此可采用小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且将发电装置布置在桅杆的顶部,将管线从桅杆中走,这样既美观,又方便(见图4)。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作为一种综合利用光能、风能的电源系统,可为船屋提供高可靠性、低成本的电源[15]。

对于船舱下的通风,头篷大篷均采用中空的形式,将其组织为自然通风循环系统,一个送风管道,一个排风管道;还可在上下舱楼梯间位置的顶板处采用可开启的采光顶板,这样既起到自然通风采光的效果,又能节约能源。

图4 新船屋剖面构造图

5 结语

适合江南地区的新船屋设计策略,延续了传统船屋的形式与功能布局,很好的保留了帆桅、甲板上下分区格局特色;还综合使用绿色新型材料、高效节水设备及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等一系列设备;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可以净化自然水域空间。一方面,使得传统渔家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很好的满足现代深度体验生活的高品质要求,促进渔村的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渔家渔船传统
渔家网事
千舟竞发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白雲 山村 渔家
渔家妹子打鱼回
渔家灯火
国内新型远洋金枪鱼围网渔船首航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