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大东钱初考
2018-07-23北京
杨 然 (北京)
朝鲜大东钱,或者说大东银币,是在朝鲜高宗(太祖)十九年,即西历1882年铸造的一组三枚钱币:大东一钱、大东二钱、大东三钱。
大东钱是朝鲜钱币从非机制币向机制币过渡时期的产物,其中间无孔,正面为大东一钱、大东二钱、大东三钱的文字,以环形排列,直读。背面正中间为一“户”字,指代铸币机构——户曹,环形内有彩色珐琅填充。依照资料与实物对比印证,目前可以确定有四种珐琅,即黑色、蓝色、浅绿色、绿色以及一种无珐琅钱。
大东钱为银币,以钱为单位,一钱即1/10两,朝鲜的一两银子重量为37.5g,故大东一钱约重3.75g、大东二钱7.5g、大东三钱11.25g,但由于铸造工艺问题,实际上重量常在此上下浮动。
多彩大东,其中浅绿与湖蓝应可归于一种颜色
大东钱产生于著名的朝鲜壬午之乱之际。1882年7月23日,朝鲜实际掌权的闵妃外戚集团被兵变推翻,闵妃诈称已死外逃,兴宣大院君李昰应重掌政权。大院君李昰应是朝鲜当朝第二十六代国王李熙(初名李载晃)的父亲。李熙于1864年以王室旁支身份即位朝鲜国王,是为高宗(李熙于1897年在日本的压力下与中国断绝关系,改朝鲜王国为大韩帝国,年号“光武”,自命皇帝,即为太祖,故有的资料也称其为太祖),年仅12岁,由其父李昰应摄政,史书通称“大院君”。大院君这个封号一般是给予儿子当了国王,父亲却没当上的人的封号,所以多数都是已经亡故的人,李昰应是李氏朝鲜立国五百年来第一位活着受封大院君的人。1873年闵妃发动宫廷政变,以国王亲政为由驱逐大院君,从而实际掌控了政权,直至1882年被兵变推翻。
壬午之乱最终引来与朝鲜利害攸关的中日两国的干涉。1882年8月26日即阴历七月十三日,马建忠、丁汝昌、吴长庆与朝鲜闵妃派系大臣定计诱捕了大院君并将其拘禁,壬午之乱落下帷幕,闵妃复出掌权。
大乱平息之后,一向亲日的闵妃政权“乃使全权大臣朴永孝金玉均等往日本,考察制度、革新内政。”[1]同时借鉴了此前当百大钱等各种铜钱发行导致物价上涨币制紊乱的教训,欲改发行金银币来平抑物价、驱逐劣钱,大东钱就在这个背景下诞生。在大东钱之前,朝鲜一直使用以常平通宝为基础的中国式铜钱。在大东钱之后则改为了仿照日本龙洋系列铸造的“大朝鲜开国”银币和铜币,因此大东钱成为了关键的过渡性品种,同时也较少为人所知。
因为铸造流通时间太短,关于大东钱的铸造和使用也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大东钱是1882年开始铸造,1883年即停铸。更为精确的记载则称1882年铸造了大东一钱和大东二钱,1883年铸造了大东三钱[2]。按照上面的历史背景所述,这个说法似乎更有道理,因为铸造大东钱应该已是1882年接近年底的时间,有资料精确为1882年10月[3]。从形制上看,大东一钱和二钱除了珐琅颜色外并没有其他版别,而大东三钱则还存在大字、中字、小字等多个版别,似乎也可作为并非一起铸造的佐证。
现在除了少数资料[4]外多数认为大东钱是真实进行了流通的,从大多数大东钱的珐琅均有不同程度的脱落,并且字面也有不同程度的磨损来看,参与流通的说法比较可信。关于它的停铸,一种说法是铸造成本太高,甚至超过了面值,于是很快停铸,由于珐琅彩的工艺使然,这个说法是主流[5]。另有一种说法是由于国际银价的剧烈波动,尤其是作为原料的马蹄银等价格上涨,大东钱无法维持,于是被抛弃,这个说法也可以得到相关的佐证[6]。这两个说法也经常被结合起来作为大东钱停铸的原因。最后还有一说是朝鲜的贵族富人阶级(称为两班[韩语:양반,英语:yangban])在大东钱刚刚投入流通就全部收购,致使大东钱没能起到流通币的作用而被抛弃,因为见于韩国本土目录,故此说法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7]。有资料将停铸的时间精确到了1883年6月[8]。
总之我们知道的事实是,大东钱基本上就是铸造于1882-1883这两年间。有一份记载说,在乙酉年即1885年曾改铸过无珐琅版大东钱[9]。以前人们多认为无珐琅的大东钱是由于珐琅脱落造成的残品,但实际上根据实物,确实有铸造时即为无珐琅的大东钱存在,且一二三钱三种皆有实物可证。我们知道1884年在汉城安装了第一台完全意义上的机制币机器[10],并在1886年铸造了若干“大朝鲜开国四百九十五年”系列的金币、银币和铜币样币,而直到1888年才铸造了更为著名的“大朝鲜开国四百九十七年”银币和铜币的流通币[11]。
1885年这个卡在中间的关键时间点上,有明确记载和实物的是在“大朝鲜开国四百九十四年”铸造的大朝鲜乙酉年一两银和五文铜币,据称铸造了50枚以测试机器[12]。而在稍早的记载中,1884年也铸造了常平通宝当五钱机制样币[13]。由此看来,1885年改铸无珐琅版的大东钱是完全有可能的,且应该不会是大规模铸造,而是样币性质。新的机器到来,还未确定最终钱币的式样时,依照此前的样式进行仿制样币是非常合理的,常平和大东都符合这个特征,为了后来打下基础的乙酉年样币也是同一逻辑脉络。因此我认为无珐琅版大东钱应是1885年左右的机制样币产物。当然也仍然有许多因为珐琅脱落或是少数因为某些原因没有添加珐琅的原版大东钱存在,具体如何区分由于手边实物不足尚无法得出确切结论。
也有记载提到后来大东钱还有过铜币版本[14],中国较为陈旧的钱币目录更是直接将大东钱作为了铜币记载[15]。我认为这两种是不一样的,前者是记载有铜质的样币,这个完全有可能,但并未见过实物。后者则更像是误读或是以讹传讹,抑或是将伪币当真而进行了记载,显见有误。
前面说了,按照珐琅来分,大东钱共有黑色、蓝色、浅绿色、绿色和无珐琅五种[16]。其中比较特殊的是浅绿色,这个颜色有时会被归类为蓝色,有时会被归类为绿色,但是按照实物来看,这个颜色与蓝和绿都有本质上的不同,更近似于湖蓝或是孔雀蓝,故我按照一些记载将其称为浅绿色。
大东钱的珐琅质感有几种明显不同的感觉。一种很像是粉状的,近处观察有一层很薄的釉面或几乎没有釉面的感觉。一种是颜色饱满,釉面高亮并呈现玻璃样透明的质感。还有一种上面有一些黑色的坑洞,但整体仍然呈现釉面的质感。根据珐琅烧制工艺的书籍所示[17],这三种都是烧造过程中时间控制不同所造成的现象。粉状质感的是由于烧制时间不够,珐琅彩料呈现糖霜状的凝结,但未能融化成玻璃状态。这一种再向上演变还有呈现橘皮质感的状态,这是超过糖霜质感的时间但还未达到玻璃质感的烧制程度所致。玻璃质感的是时长控制较好,最为完整的状态。而黑色坑洞是由于烧制时间过长,出现了氧化现象所致。
NGC评级MS61的大东三钱无珐琅,可以看出样币的风格
珐琅脱落的大东钱一般可以在珐琅残缺的部分看到明显亮于币面的白色银质金属层,这也是珐琅烧制的工艺所致,一般珐琅颜料都会在纯度较高的银层上烧制,方法是加入银箔作为打底或是高温加热局部使纯银析出表面。当然依照当时烧造的条件也会直接加珐琅彩烧制,推测这也是造成有些珐琅脱落有些更为牢固的主要原因。相对的,根据珐琅烧制工艺分析[18],珐琅的颜色也基本可以排除窑变因素,而是专门挑选的不同颜色珐琅彩料进行烧制的。
大东钱正面有的字口犀利高耸,有的字迹模糊。根据我所见到的实物,很多看似磨损的情况更像是模具老化或是币胚质量不佳造成。根据前面铸造历史的分析,我认为很有可能大东钱的铸造本身分为不同阶段,期间使用的模具会变化,而且量较小,所以老化比较严重。又因为没有详细的规划,所以币胚质量也参差不齐,这可能比流通痕迹更是造成字面底板状态不佳的原因。
可以看出珐琅的颜色、质感均有很大不同。其中湖蓝色即浅绿色珐琅,实物看介于蓝色和绿色之间,又与可以视为标准的蓝色、绿色珐琅有很大不同,因此结合记载应列为单独的浅绿色或湖蓝色版本。
近乎玻璃的质感,是为珐琅烧造完整
烧造过度留下的坑洞
略呈粉状的质感,烧造不足所致
大东钱中的一钱和二钱均没有其他版别,只有珐琅颜色不同,而大东三钱一般认为有大字、中字、小字三种版别。[19]大字版和小字版极易区分,大字版正面大东三钱和反面圆圈都要大出许多。而小字版则近似于大东二钱的感觉。介乎其间的大约即为中字版,只是不很容易分辨需要对照来看。不同版别的大东钱的大小也不尽相同,有些会比另外的大出一圈,十分明显。但究竟是否大小与不同字口版别有对应关系,抑或是只是时间或批次不同的币胚所致,我所掌握的实物数量不足,尚无法确定。
放大镜下观察良好的珐琅缺失,可以看到银白色的底色
字口差异巨大
以上就是我根据文献与实物对于大东钱的一些浅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来同好共同探讨研究。
注释:
[1][2][9]张子远:《朝鲜金银镍铜币(上)》,《泉币》第十期,P9。
[3][5][14]Edgar J. Mandel, Cast Coinage of Korea, Western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72, P127.
[4]市原盛宏(Ichihara Morihiro),“Coinage of old Korea”, 《Transactions of the Korean Branch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Vol. IV, Part II》,P69.
[6]韩国银行:《韩国货币史》, 中国金融出版社,2018,P69.
[7][16][19]大光社:《2018大韩民国货币价格图录》,大光社,2017,P187.
[8]Thomas Michael, Standard Catalog of World Coins 1801-1900 8th Ed.,Krause Publications, 2015, P886.
[10]J.Cribb. B.Cook. & I.Carradice:《世界各国铸币史》,中华书局,2005,P431。
[11]大光社:《2018大韩民国货币价格图录》,大光社,2017,P189..
[12][13]大光社:《2018大韩民国货币价格图录》,大光社,2017,P188.
[15]刘文林、吴振强、王贵箴:《朝鲜半岛钱谱》,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P135。
[17][18]琳达.达尔蒂:《珐琅艺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P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