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起一片艳阳天

2018-07-22

吉林农业 2018年14期
关键词:通榆整村易地

通榆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以此统筹全县各项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两年来,全县实现24个贫困村整村退出,脱贫22181户,42672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21.52%下降到现在的7.08%。

精准设计制度体系

为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通榆县委充分发挥“把方向、谋全局、定政策、促落实”的核心作用,建立县委常委定期例会制度,实现脱贫攻坚工作统筹研究、民主决策、信息对称、分工执行。2016年召开各类扶贫会议百余次,2017年召开“千人大会”12次,实现第一时间研究、第一时间部署、第一时间落实。建立“七个责任体系”,制定完善47项制度办法,出台18个部门助推脱贫攻坚支持计划,完成全县脱贫攻坚整体设计。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由县委副书记兼任县扶贫办第一主任,推行三级书记抓扶贫、四级联动抓包保工作机制,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合力抓脱贫的攻坚态势。为172个行政村配备了第一书记,有效加强脱贫攻坚力量。

精准发展特色产业

通榆县委按照贫困程度精准施策,注重发展地域特色产业项目,两年来,累计安排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1.31亿元,实施产业发展项目184个,依托招商引资大企业、本地企业及合作社叠加带动贫困户7.3万户13.5万人,实现户均增收1900元。

庭院经济成效明显。2017年全县域推广发展庭院经济,庭院种植达2.9万亩,庭院养殖达92万只,累计带动贫困户2.7万户,户均增收超过2000元。成功召开全市庭院经济现场会,工作经验在央视一套播出。

“守家经济”初具规模。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和返乡创业者将生产车间建在村屯或农户家中,通过编制艺术品、“掰辣椒把儿”等手工劳动,采取计时计件结算等方式获得劳动报酬,实现户均增收1000元。

光伏扶贫开始显效。全县90个贫困村的500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已全部并网,全县总装机容量达45兆瓦,项目投运后每年可獲得扶贫收益2700万元。保利协鑫10兆瓦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完成,首批120万元光伏扶贫资金已到位。通过实施光伏扶贫,贫困户可获得20年稳定的“阳光收入”。

电商扶贫持续发力。启动实施“4+4”电商精准扶贫模式,实现90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站、电商物流全覆盖,信息化应用在农村得到高效普及。开展各类电商扶贫培训班142期,培训1.2万人,扶持贫困群众开设网店、微店200多家,建立“爱心淘小铺”4个、爱心超市5个。组建电商扶贫联合社,推动“平台+企业+贫困户”扶贫模式。通过电商创业、就业等多种扶贫方式,共带动2.09万名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近400元。

金融扶贫保障有力。全县涉农金融机构共投放精准扶贫贷款余额4.47亿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余额3.76亿元。在7个乡(镇)84个行政村建设村级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为农民群众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目前,已为6户家庭农场发放贷款555万元。

精准聚焦民生保障

通榆县委聚焦“三保障”,精准破解贫困群众“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问题,切实提高脱贫成效。

义务教育持续保障。全面落实教育扶贫“两免一补”、学前教育保教费、高中和职业教育助学金等各项政策,持续加大贫困学生费用减免力度,推动学校标准化建设。着力推动贫困家庭大学生就业,已毕业的23名学生中实现就业13名。

医疗保障更加有力。针对通榆因病致贫人口比重较高的现实情况,创新实施“五道防线、五个全覆盖”,解决了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县财政每年列资2100万元,实行城乡贫困人口重特大疾病政府兜底救助,并将起助标准线由5万元降到3万元,政策实行以来共发放兜底救助金724.35万元,救助重特大疾病贫困患者608人。加大补贴工作力度,贫困人口新农合参保率达100%,县域内目录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85%。在县、乡公立医院建立了“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服务平台,共垫资3038.8万元,受益群众5486人。全面开展巡回医疗、家庭医生入户签约服务,巡回诊疗3.7万人次,签约服务率达100%。

危房改造全面完成。两年累计完成危房改造13821户,圆满完成了改造任务。采取集中连片建设集体产权房的方式,解决260户无房户的住房难题。全省“扶贫日”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观摩会在通榆召开。

精准完善保障机制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通榆县委逐步完善各项保障机制,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持。

资金保障充足安全。全面强化资金筹措、使用、监管等各个环节,两年共筹措脱贫攻坚资金56.4亿元,建立“村民表决、乡镇实施、部门评估、县级监管”运作方式,严格履行“一个责任书、四个合同”,确保了脱贫攻坚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帮扶保障作用明显。全面落实驻村包保帮扶工作机制,积极创新社会扶贫帮扶载体,通过开通“微善行”捐款平台,开展系列帮扶活动,两年共接受社会各界募捐物资2.74亿元,有力地促进了贫困人口脱贫。

低保保障切实有效。将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2400元提高到3200元,增加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补助资金1600万元,人均补差标准达到每年2302元。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重点推进危房改造、道路建设、易地扶贫整村搬迁、卫生环境治理、绿化美化等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完成241公里的贫困村村组道路和两座危桥建设,建设172个行政村村级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卫生室,投资9715万元实施276个自然屯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相关配套服务设施日趋完善。

精神扶贫凝聚力量。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培训力度,全县共举办各类政策宣传培训90场次,发放政策宣传资料30余万份,并在央视《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播放,营造全社会参与精准扶贫的良好氛围。以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为重要抓手,在全县推广乌兰花村“新村俗民约”,广泛开展“四道”模范家庭评选活动,贫困群众自主脱贫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精准实施整村搬迁

2016年,投资1.4亿元,实施乌兰花镇陆家村、迷仁村易地扶贫整村搬迁试点项目,成功打造易地扶贫整村搬迁“陆家模式”,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在通榆召开。2017年,投资近30亿元,在29个村20个安置点实施易地扶贫整村搬迁项目,涉及贫困人口5029户9151人。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一次性解决了贫困村、贫困户的全部脱贫退出问题,给村里带来了“三变”“三化”和“三转”多重成效,为全国探索了成功经验。

宏伟蓝图催人奋进,百年梦想指日可待。全县脱贫攻坚总决战的号角已然吹响,在啃硬骨头和攻城拔寨的关键阶段,通榆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党中央和省、市、县的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全县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继续奋斗。

(本刊通讯员 商志刚)

猜你喜欢

通榆整村易地
吉林通榆:秸秆离田率达95%
盂县农商行“整村授信”工程启动
农村商业银行整村授信实践及其问题与对策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吕梁石楼金融扶贫出新招
通榆县社会救助基层能力建设调查与思考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不忍舍弃又不能释怀的一副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