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占得春风第一枝

2018-07-22

吉林农业 2018年14期
关键词:伊通全县畜禽

近年来,伊通满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工作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为基础,以满足和优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推行绿色发展理念为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三大目标,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加大农村改革,协调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农业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2017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20万亩。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全年完成玉米调减面积24.18万亩。同时,广泛实施了粮食高产创建、玉米螟生物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粮食生产稳步提升,粮食总产量32.35亿斤,实现农业总产值108亿元。

农业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庭院棚膜经济和特色种植业,加快伊丹食用菌、景台中草药、伊通镇和三道百合、河源镇山珍食品等园艺特产业发展,打造地域性知名品牌。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示范县试点工作,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伊通大米通过地理标志认证,“伊通黄牛”“伊通梅花鹿”“伊通百合”“伊通大榛子”“伊通白蘑”等地理标志产品完成申报认证。积极创建全国绿色农产品示范县,建设“玉米、水稻、蔬菜、水果、食用菌”五大绿色原料基地和绿色有机肥产业基地。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超过88.8%,机械化深施肥技术推广面积占总面积的80%以上,机械化秋收面积占总面积的83.6%。围绕十大农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温氏集团年产20万吨猪饲料、嘉悦生态农业科技园项目、35万头生猪屠宰和12万对种鸽繁育等重点项目建设。重点项目投资和国定资产投资5.7亿元,超额完成年初市里下达的任务指标。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新亮点。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预计实现畜牧业总产值39.6亿元,新建、扩建和改建牧业小区38个,累计备案登记标准化牧业小区346个,各类规模饲养户(场)发展到28561户;畜牧业发展融资开创新途径,“吉农牧贷”资金发放再创新高,通过有效融资作用,新增畜禽养殖总量达到750头(只),新增效益2580万元。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重点围绕粮食、牧业两大主导产业,着力谋划玉米、水稻、畜产品以及副产物精深加工项目,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县现有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32家。成功举办了大樱桃、蓝莓、大榛子采摘节,智慧农业步伐加快。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积极推進农村电商发展,培训各类电商人员3200余人;伊通大米成功实现线上销售,在马鞍镇、伊通镇、三道乡建立玉米物联网观测点3个,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系统在全县得到了全面推广与应用。

绿色农业发展有新起色。依法落实秸秆禁烧制度,整县推进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还田工作,通过实施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五化”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1%以上,新增秸秆综合利用社会化服务组织14个,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推广健康养殖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促进全县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顺利通过国家对免疫无口蹄疫区项目建设检查与验收,建立健全了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全县年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7.6%,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对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新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有新突破。全县打造提升精品线路4条、省级美丽乡村3个、美丽庭院2000个、干净人家6000个,积极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幸福家园,共计修建水泥路7.23公里,修排水沟11.2公里,建围墙3.382公里,村屯美化绿化共植树876.4万株,主要公路两侧栽花150公里,种草4.73万平方米。(本刊通讯员 赵明日 崔立平)

猜你喜欢

伊通全县畜禽
伊通烤烧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农发行伊通县支行争取县级财政补贴已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