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可·信任·宽容·激励
2018-07-22蔡仁朋
蔡仁朋
摘 要:面对经常犯错误的学困生,如果班主任能设身处地地想到学生犯错误的原因,细心找出其闪光点,耐心诱导其改正错误,对症下药做工作,那么所谓的学困生都是可以转化的。本文结合多年初中班主任经历转化学困生的体会:班主任应高度重视学困生,对他们的存在给予“认可”;班主任应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对他们的行为给予“信任”;班主任的心胸应宽广,对学困生的行为给予“宽容”;班主任应带领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对学困生的进步给予“激励”。
关键词:学困生;班主任;转化;育人
教书育人,是每位教师最根本的工作任务。师以教为主,人以德为本。我们要培养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就必须全面贯彻国家“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在新的时期,新的形势下,“学困生”的德育教育贯彻显得更为重要。转化学困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难点,也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学困生是指品德不良、学习成绩差的“双困生”。这些学生如果任其发展,不加管教,很容易在不良诱因的影响下走向歧途,对家庭、学校、社会造成危害。因此,班主任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放弃或放松对他们的转化教育。学困生的“困”不是绝对的,这就要靠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根据每一个学困生的特点,进行“对症下药”,作不懈的努力,促使他们转化。
一、班主任应高度重视学困生,对他们的存在给予“认可”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不可能全部都是好学生,相反,总有那么一部分阻碍我们教育工作进程的“学困生”。有了阻碍班主任就要想办法解决,这就是我们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首要问题。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重点应以转化学困生为突破口。班主任以及全体科任教师对学困生教育转化工作都义不容辞地紧抓、齐抓共管,让那些“捣蛋大王”、“调皮大王”在心目中领略到班级管理的严肃性,认为班主任、科任教师在管他们了,重视他们了,在处处“监视”他们了,对他们的存在“认可”了,这就约束了他们在言行上不敢大胆的放肆。
“学困生”总有一种自卑的心理,由于他们的成绩低人一等,导致无心向学,沉溺于玩乐。这样,又是学校纪律所不允许的,于是常遭来批评。久而久之,让他们形成一种否定自己一切的心理,认为班主任、老师把他们视为“一团漆黑、一无是处”了,不会有谁看得起他们了,于是采取我行我素的作法。
我担任班主任的班里有一位名叫李某海的同学,他家庭经济好,父母又特溺爱他,又是独生子,但他无心向学,经常旷课,逃学到外面打电子游戏,晚自修根本不见踪影,惟一找到他的地方是网吧。每次都是我“亲自出马”,寻找、询问,以慈母般的心劝说他,带他回家吃饭等。最后,李某海同学终于依时上学,早读课也来得很早,复习课上偶尔也回答老师提的问题……
所以,遇到“学困生”,班主任决不能撒手不管,反而要时刻盯住他们,对他们的存在给予“认可”,他们也是一个真真实实的学生啊!
二、班主任应做学困生的知心朋友,对他们的行为给予“信任”
学困生的缺点、错误不是生来就有,是他们的自制能力差和外部不良因素的影响所致。由于学困生身上的缺点、毛病多,容易令人生厌,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很少得到别人的信任,對老师或同学之间有隔阂或抵触情绪。
作为班主任就应当从取得学困生的信任入手,以情感化他们,与他们建立感情上的联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诚心诚意地信任他们,尽力挖掘他们的优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主动地接近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扫除心理障碍,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取得他们的信任,他们才会把班主任当做知心人,消除师生间的对立情绪,才能对班主任说知心话,把班主任提出的要求看作是对他们的帮助,并在内心里产生感激之情,得到信任感和尊重感,给转化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我班黄某林同学纪律差,好动,学习一般,并且有一个经常破坏公物的坏习惯,是大家公认为的一块难啃的“骨头”。有一次,上政治课,他在睡觉,科任老师警告、批评他,犹如竹筐打水一场空。班长批评他几句,课后便谩骂班长,还把班长的椅子砸坏了,便气冲冲离开学校。在这种情况下,我不是训斥、惩罚他,而是找他谈心,还进行家访,直到他有悔改的表现。经了解,他读三年级时父亲病逝,与母亲生活,加上母亲工作忙,对他缺少教育,形成孩子自由、散漫的性格。同学疏远他,因而产生自卑、报复的反常心态。
有一次,体育课结束时,老师集队小结。有一位顽皮的同学把刚集中的球踢飞离队伍,这时,黄某林同学自觉地把球捡回。我就抓住时机在班会课上表扬了他。考虑到他对体育运动感兴趣,我特意安排他参加班中篮球小组的训练。结果在校篮球比赛中,我班荣获全校第三名。我对他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我的信任,拨动了他沉睡的心弦,激发了他积极进取的信心。一天放学后,他对我说:“老师,没有谁像你这样关心我、信任我。我保证以后不再给你添麻烦了。”从此以后,他学习进步明显,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还经常主动帮助同学们修理坏桌凳。学期末,他被班推荐当选为学校的好人好事积极分子。
三、班主任的心胸应宽广,对学困生的行为给予“宽容”
这里说的心胸宽广,对学生的宽容并不是对他们一味忍让、一味护短。宽容是给学生改过的机会,给他们自我反省的空间,并不是放纵、任其发展。宽容是等待时机,掌握火候。改正学困生的缺点、错误,不能急于求成,若不分情况而采取速战速决是不能奏效的,有时还起负面影响。因此,作为班主任总不能运用手中的“权力”凌驾于学生之上,任何事情自己说了算。班主任要有耐性,对学生的教育要讲求原则,对于一些情节严重,但又始终不认错的学生,一定要严肃批评,并运用学校,家长等各方面力量,力求将其引到正途上。
我就遇到这么一件事:那是一节物理课,上课铃响了,可是班里的门还关着,我一看,觉得不对劲,走到教室门口时,教室里没有歌声,有的只是集市般的喧哗声。我年轻气盛,火冒三丈,觉得他们简直不把我放在眼里。于是一气之下,一脚踢开了门,这时,一本课本掉下来砸中我的脑门。
这当时,我怎么了?反而变得无言语。走上讲台,脸上强装起笑容说:“感谢你们,给我一个现代最“新颖”的欢迎礼,我简直是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事隔一节课后,班长给我送来了一张纸条,拆开一看,原来是那位“捣蛋大王”张某天写的检讨书。字里行间处处要求我原谅他的这次行为,这时,我对这件事还要说什么呢?一次重大的“灾难”将要塌下来的时候,被我用那一点点宽容心就解决了。后来这位学生上课都能端正坐好,认真听讲了。
这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有时宽容所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班主任心胸应宽广,给予那些学困生犯错行为更多的宽容,就等同于多给予他们自尊和改过的机会。
四、班主任应带领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对学困生的进步给予“激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对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师长激励的言语,更会成为他们积极进取的动力和源泉。“学困生”被认可了,那我们全班师生就要共同努力,帮助他们“改邪归正”,一旦发现他们有了一点点进步,无论在体育、卫生、纪律、画画等方面,我们都给予激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
激励要及时、适量。“少批评多表扬”用在教育工作中就是要“看机行事”:对于一旦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的学困生,班主任应少表扬甚至不表扬;对于学习态度端正、经常询问的学困生应多表扬,并及时鼓励、激发;对于学困生的哪怕一点点进步,班主任都要带领全体师生用掌声给予鼓励,并组织同学们对进步的“学困生”说一句激励的话。因为对于“学困生”,作为班主任应该看到,他们在内心深处比优秀的学生更需要得到激励。
如我班新生陈某原,从小学的班主任口中知道他在小学时候课堂纪律较差,经常与老师对着干,屡教不改。从开学四周的情况来看,印证了原班主任对他的评价。这四周中,我找他谈心、家访。原来他很小时候,父母离异,随姨母生活,生活较困难,无人管教。我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来诱导他,但他没有转变的迹象,仍然我行我素。难道他真是“朽木不可雕”吗?我通过细心地观察他的所作所为,结果发现他还有可雕的地方,那就是又一次学校发动捐款助残,他非常积极,说明他还有爱心。我就从他富有爱心这个“闪光点”上去激励他。一次,他得了重感冒,我及时在班中介绍了陈某原同学的情况,并带头捐了80元,同学们纷纷献爱心,并组织几位同学去探望他。利用空闲时间做家访,并指定几位成绩优秀的同学辅导他,师生真诚的爱滋润着他的心田。通过生活上的照顾,精神上的激励,班级上的帮助,使陈某原同学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件艱巨而又复杂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在短时间里就能尽如人意的。学困生的转化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密切配合,更需要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深入了解学困生思想动态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耐心细致的做好转化教育工作,发扬奉献精神,精益求精,把班主任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