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2018-07-22闫涵玉
闫涵玉
摘 要:“一带一路”这一概念的提出不仅开辟了国家发展新形势,还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为了探究“一带一路”倡议带给汉语国际教育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文献研究法发现“一带一路”需要汉语国际教育提供语言和人才支撑,同时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着教材、人才、师资等方面问题的挑战。
关键词:“一带一路”;汉语国际教育;机遇;挑战
随着“一带一路”的热度不断升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此背景下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需要语言开路和专业人才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另一方面需要审视自身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探索出一条适合“一带一路”的发展道路,进而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
一、“一带一路”需要语言开路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所投入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比重越来越大,对其经济发展、贸易往来、文化旅游繁荣等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时代赋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全新的历史使命,即肩负起“架起语言沟通的桥梁”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这就需要汉语国际教育起到关键支撑作用,更有责任使汉语“国际化”走出国门,推广中国的优秀文化,进而促进各国家的文化交流。另一方面,语言是更文化的载体,在沿线国家之间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增进彼此了解、文化互鉴,为经济合作和政治对话创造有利的条件,也是推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发展和谐友好的合作关系,语言是先导。
二、“一带一路”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需求
随着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用性增强。一方面,中资企业和民企华商在沿线国家“开花”,由于各国社会和市场不同,需要不同层次的汉语人才类型。另一方面,当地民众越来越意识到,学好汉语、懂汉语更有利于他们找到工作。同时中国政府对来华留学生提供奖学金制度,据教育部网发布的2015年度和2016年度我国来华留学生情况统计,2015年各类外国留学人员比2014年的377,054人增加20,581人,增幅为5.46%。2016年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共442,773名,比2015年增加45,138人,增长比例为11.35%。既要扎根中国本土的留学生培养,还要汉语国际教育教师“走出去”,培养不同类型的汉语人才来适用和满足不同社会和市场需求。
三、新时代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我们有必要以‘遥远而又‘客观的目光反观自身。”[1]“一带一路”带给汉语国际教育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还面临如何解决“一带一路”建缺乏与多语种相适应的教材、已有教材内容缺乏创新和专业性和师资的问题。
(一)缺乏与多语种相适应的教材
“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有53种[2](详见表1),缺乏与之相对应的语言学习材料。而编写每一门语言教材和字典要结合每个国家的自身文化以及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与学习目标等方面都要体现不同的学习特色,需要投入的人力和时间成本是巨大的。
(二)已有教材内容缺乏创新和专业性
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对外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理论多于实践,缺乏内容的实用性、简约性和趣味性。并没有针对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讲究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不同国家的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来“因材施教”。在者没有和各行各业相契合。“一带一路”建设带动各行各业发展,学习者更多的是通过学习汉语来学习经济学,急需专业型和高级型汉语人才。这就需要提升教材的专业性,体现有中国特色的“汉语+专业”型教材,如“汉语+经贸”、“文学+经济学”等。中国作为传播汉语的源头,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教材问题进而才能推动汉语更好的传播,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三)缺乏优秀稳定的师资和本土教师
2015年,国家汉办在官网公开招聘汉语教师,报名条件的其中一条要求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不仅要普通话二级甲等以上水平,熟练使用赴任国家的语言或者英语,具备基础学历和第二语言教学经验。这就要求国际汉语教师自身能力和教学水平相当高。另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仍面临就业难的问题,毕业后继续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相关工作的人很少。部分继续从事该行业的公派教师和志愿者大都是通过国家汉办考试的方式外出任教,大部分都是大四本科生、在读研究生或在职教师,任教时间多为一年,能够在同一赴任国家连任的人很少,无法形成一条稳定的教学链,教师更换频繁。因此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本土的汉语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如何应对挑战
汉语国际教育就有责任找出上述问题的解决途径,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及时性和高效性、上网时间自由性和人们选择网络的自主性,推动网络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推动汉语国际教育走出一条适应“一带一路”发展的创新型发展道路。
(一)网络教学系统
为每一位学习者注册个人账号登录网上课堂。系统为学生提供助教,了解学习者当前的学习状态,选择恰当的课程;学习后,助教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进度和评价;教师通过答疑系统给学生线上答疑;测试系统是通过不同程度或阶段的汉语水平测试,模拟国内中小学的月考制度,了解学生当前阶段的汉语习得情况。通过答疑内容和测试结果以及学生需求,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汉语解答和傳送汉语学习资料。
设置网络学习奖励机制。在网络教学中给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用实际行动达到这个目标,达到目标后有一定的奖励。奖励可以设置成积分兑换,累积一定的积分兑换一些学习资料或者学习课程,甚至可以兑换来中国学习的汉语的机会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二)创新汉语教学模式
第一,丰富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主,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传统的课堂是老师在讲台上教,学生在下面听,学习过程枯燥,一板一眼,缺乏生气,要学会创新,尝试多种教学模式。例如分组竞赛“拍苍蝇”,汉字、词汇和句子是苍蝇,拍得最多即获得具有中国特色的小礼物。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一定的小奖励,类似印章、卡通贴纸、笑脸等,集齐一定的数量可以在老师处兑换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小礼物。以此来激励学生,刺激学生之间的竞争,利于调动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打破传统教育的沉重感,还可以每堂课都带给学生学习汉语的新鲜感。同时可借兑换礼物的机会弘扬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
第二,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常规课程以外开设一些文化公开课,例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支付宝、现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等;开设中华才艺班、学唱中国歌曲等。还可以尝试在游戏和手工劳动中进行教学,但要注意适合不同阶段的学习者。手工劳动即在文化活动中教汉语,比如剪纸、折纸、包饺子、画中国标志性的图案、动手制作简单中国小工艺品等。既向学习者普及中华文化,又通过动手操作让汉语学习摆脱枯燥乏味,增添新鲜趣味感。同时也让有意愿来中国留学的学生近距离地了解当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利于他们日后更快地适应中国的学习生活和真实地了解中国,增进友谊,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
三、结语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惠、合作、发展,离不开语言辅路,因此汉语国际教育要抓住时代赋予的广阔发展空间,推动汉语和中华文化的传播;更接受时代的考验,走出困境,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和平友好地发展。
注释①:根据王辉、王亚蓝在《语言战略研究》2016年2期发表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状况》中表格归纳。
参考文献:
[1]汪灵灵.“一带一路”战略下如何构建中国文化传播体系[J].人民论坛.2016(28):136-137.
[2]王辉,王亚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状况[J].语言战略研究.2016(2):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