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探析
2018-07-21王小龙
王小龙
【关键词】 化学;德育渗透;实事求是;爱护环境;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0—0117—01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素质教育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以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心理素质、勞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为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生活、健体,审美打下扎实基础。因此,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以德育为本,以教学为主。本文拟从几个角度,谈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现德育育人目标的体会。
一、爱国主义教育
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利用各种可能的机会,加深同学们的爱国热情,陶冶爱国主义情操。比如,在教材绪言中,叙述了我国古代在化学方面的辉煌成就:举世闻名的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商代制造青铜器,春秋晚期冶铁,战国晚期炼钢。同学们为生活在这个文明古国而自豪。但到了近代,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缓慢,在解放前甚至煤油(又称“洋油”)、火柴(又称“洋火”)、烧碱(又称“洋碱”)等都要从外国进口。趁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富国强民,需要有知识的人才,才能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天津沦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实事求是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可以帮助人们客观真实地看自己,看事物。对于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一定地判断、认识和思维能力,但他们的认识水平并不很高,有的比较粗浅,有的甚至差别很大。这样,在学习中就会出现一些错误,对自己不能客观真实地看待,有的目空一切,有的陷入自卑的沼泽,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并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事物。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实事求是是做好实验的保证。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而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亚硝酸铵制得的氮气和由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密度不同,但是仅几毫克的差别。别人是容易忽略的,而他们却认真地分析研究,进一步地分离测量,最后发现了稀有气体。事实终于以强大的生命力获得了胜利。
三、辩论唯物主义教育是德育中用以观察事物的根本方法
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的问题,人们一时无法理解,要正确的看待,必须运用论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学习化学也同样如此。民间所说的“鬼火”、“天火”这些现象,被唯心主义者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其实并不如此。“鬼火”、“天火”并不神秘,它是二磷化四氢和磷化三氢在空气中自燃的结果。因为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有六十多种,在人和动物的体内,磷的化合物,在尸体腐烂分解时,便会产生磷的化合物(主要是:二磷化四氢和磷化氢)其中二磷化四氢很容易自燃,射出淡蓝色或者淡绿色的光芒,这就是所谓的民间传说的“鬼火”,“天火”是易燃物较长时间放置,不通风进行缓慢氧化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引起的自发燃烧。奥秘的揭开,同学们便会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加之分析和观察,这就有利于强化课本中的学过的基础知识。
四、通过环境保护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社会各界应关注环境保护,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和保护环境,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懂得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通过对化学课堂的德育渗透,因势利导,循序点化,能使课堂丰富有趣。教学中长期创设情境随机渗透德育教育,能陶冶和熏陶学生,使其通文悟道、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准确表达和灵活运用知识并发展智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道德,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形成,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德育渗透并不是急功近利的,它需要长期积累、潜移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的师德、情操、教学素质、能力及人格魅力等隐形教育的影响,是保证德育教育功能的重要前提。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