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形象概况

2018-07-21曾雪馨

北方文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周宁视野世纪

曾雪馨

一、引言

中国形象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形象学研究的热点,其内容主要是研究不同时代、不同国别、不同文本中的中国形象(伍依兰,2009),对西方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形象演变研究便是其中一个重要分支。西方世界对古老神秘的中国一直有种探究心理,而中国形象也不断在其探究过程中形成且不断重塑。本篇论文试图通过对13世纪至18世纪西方视野中的中国形象进行梳理,考察中国形象在西方视野的演变历程,从而了解西方在其自身历史积淀中形成的中国形象。

二、西方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形象的演变

中国封建王朝统治时期,我们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以“天朝上国”自居,不将其他国家的文化放在眼里;而在近代社会,我们被迫打开国门,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处于一种仰视西方的弱势地位(邹雅艳,2011)。因此,研究西方视野中的中国形象,对于正视自身文化、重构对西方文化的态度与观念都有着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形象的上升阶段

13世纪至18世纪中期,西方视野中的中国形象一直在不断发展变化,但从整体来说,中国形象一直是正面、处于上升阶段。

13世纪蒙古帝国不断向西扩展自己的版图,使得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重新得以沟通和交流。在此期间,圣方济各会修士柏郎嘉宾在出使蒙古后写成了《柏郎嘉宾蒙古行纪》,此书重点描述了蒙古帝国的风土人情及其扩张史,第一次将中国形象呈现在西方的视野中。《马可波罗行纪》是第一次较为全面地将中国介绍给西方世界的文献,共有四卷。在第四卷的229章中,有大量对神秘的东方世界的描述,向欧洲国家塑造了一个国土富饶辽阔、经济贸易极为繁荣、极尽奢华的中国古代帝国形象(Yule,Henry,1921)。

15世纪地理大发现时期著名航海家哥伦布便是《马可波罗行纪》的狂热者,也正是此书激起了他的探险旅程,间接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虽然哥伦布当时到达并不是“东方”)。此外,一些欧洲国家的传教士在其传教的过程中也留下了许多的文本印记,将中国形象带回欧洲。如葡萄牙加斯帕·达·克路士便是当时中国传教士中颇负盛名的一位,他所写的《中国志》是在欧洲正式出版的第一本专门记述中国当时社会生活的著作。在书中,他对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大家赞扬,认为中国政体和政府优越,财富和财物丰足。此时,中国神秘的面纱被渐渐揭开,不再单纯作为物质财富的象征,增添了一些“富有智慧”的文化色彩。

17世纪下半叶,刚刚迈入现代文明的欧洲社会渴望反抗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和特权主义的压迫,试图建立一个以理性与科学为权威的世界,因此中国开明的君主政治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哲学思想受到了启蒙思想家的追捧。1687年,柏应理、殷铎泽等四位神父编译的《孔夫子:中国哲学家》第一次向欧洲社会介绍了中国的儒家以伦理道德为基础的哲学思想,顺应了西方反对封建宗教愚昧的启蒙思潮;孔子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和政治制度,向西方展现了一个非神性宗教权威的理性世界。此时,西方视野中的中国形象已不再单纯地与金钱挂钩,而是代表着一种独特的、较为先进的政治制度和道德伦理文化。此时,西方视野中的中国形象达到了其演变过程中的辉煌的顶点。

(二)中国形象的逆转阶段

18世纪中后期,在西方社会中延续了数个世纪的“中国热”开始降温,对中国美好形象的怀疑和批评的声音也越来越多;而18世纪末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事件则使中国形象在欧洲人的心目中降到了谷底。在马嘎尔尼所带回的有关对中国的描述中,他已将中国归为腐朽衰败的封建专制帝国之列。他认为,中国虽然曾经拥有过灿烂的精神文明,但现在已经逐渐消亡,已无法作为欧洲思想文化发展的楷模;“中国在精神上是愚昧的、道德上是堕落的、政治上是专制的、历史是停滞的”(周宁,2006)。因此,18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形象一落千丈,演变成了映衬西方自由民主政治制度而存在的“反面教材”。

三、结论

自13世纪至18世纪中期,西方视野中的中国形象一直处于不断理想化的上升阶段;而从18世纪后半期开始,中国形象出现了大逆转,“从美化转为丑化,从理想化转为妖魔化”(周宁,2006)。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曾指出:“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上将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相互并存”(塞缪尔·亨廷顿,2010)。而通過西方中国形象演变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反省和完善自身文化,增强自我意识,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世界范围内文化交流,为共同构筑一个平等的、多元文化共存的世界文化而努力!

参考文献:

[1]Yule,Henry.The Book of Sir Marco Polo[M].Paris:John Murray Company,1921.

[2]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3]伍依兰.形象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前景[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

[4]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邹雅艳.《利玛窦中国札记》中的中国形象[J].文学与文化,2011.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周宁视野世纪
世纪赞歌
LARPing in China
居· 视野
周宁生态茶园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1999,世纪大阅兵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真相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