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核心素养培养,让技校生在自我展示中健康成长
2018-07-21王铁江
王铁江
摘 要:自我管理能力培育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要素之一。而自我展示又是技校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脊柱”。本文分析提出,应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技校生自我展示的意识,并给出了技校生自我展示能力培育的全新路径。
关键词:技校生 核心素养 自我展示
2017年发布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中纳入了自我管理这一元素,提出要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展示、自我服务等能力,并将其作为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素养。在浙江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加强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意见》中同样强调要“塑造中职学生热情大方、向上向善、阳光自信的良好心理”。
事实上,早在2013年,笔者就针对“中职生自我展示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做了课题研究,深入了解了导致学生自我展示能力不足的“源头”,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随着00后新生代学生的入校,随着素养培育的时代诉求,笔者立足诸暨技师学院技校生自我展示能力的实情,一方面以心育为抓手,唤醒学生的自我认知,强化学生的自信心,讓学生有自我展示的心理素养;另一方面以能育为主线,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优化学生的硬实力,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专业素养,最终实现学生的个性、全面、持续发展。
一、核心素养与自我展示能力的概念界定
1.何为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一词并非横空出世。其实在世界技工教育范围已经出现诸如“21世纪技能”“关键素养”等概念,其内核都与核心素养如出一辙。《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对“核心素养”的定义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笔者认为,技校生核心素养是对“关键能力”的升华,即在学生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基础上的,对学生品格、情感、态度等全方位的综合要求,是学生实现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持续发展的“依托”。因此,“核心素养”是“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合体。
2.何为自我展示能力?
中国自古崇尚“含蓄”,意不直叙,情不表露,甚至“毛遂自荐”都能载入史册。也正是对自我能力的“不愿意”表达,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不能够”表达。随着时代变迁,对自我展示的定义也在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逐渐意识到“自我展示”的重要性。事实上,自我展示正是个体在竞争极为激烈的组织中脱颖而出的一个有效途径。笔者认为,“自我展示”就是通过运用专业技能、人际交往、个体演示等任意一种方式或多种方式组合,在一定场合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特长或优势。而自我展示的正向实现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素养和专业素养,它们综合叠加就是“自我展示能力”。
通过两个概念的认知,笔者可以发现,自我展示能力正是技校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是包含关系。也就是说,对学生自我展示能力的培育能够激发核心素养的养成。
二、技校生自我展示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1.技校生自信心不足
自卑是大多数技校生的普遍心理状态。笔者在走访的2016级新生中发现,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存在自卑心理,把“我不行”当做口头禅。由于技校生不适应应试教育体制,因此在过去的成长环境中往往是“被忽略的群体”。渴望表扬而不得的他们,在逐步习惯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边缘性待遇后,慢慢就形成了“自我放弃”的人生态度。而恶性循环之下,最终使得学生负面情绪高涨,对自我认知不清,受制于自信心不足的桎梏中不能自拔。自信心不足之下,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较低,从而缺乏自我展示的内在动力以及承担自我展示后风险的调适机制。
2.技校生自我表现基因的“沉睡”
美国人类学家曼斯特认为:“自我表现是人的一种社会需求,它表达了人的力量和意志。”虽然人类有自我展现的基因,但是大部分技校生的自我展示基因还处于“沉睡”状态。“沉睡”状态的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技校生在过去的十几年受教育经历中缺乏自我展现的空间与机会,从而大大削弱了学生的自我展示意识;二是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不足,导致一部分学生陷入“无优势可展示”的尴尬境地,久而久之就下意识地选择“遗忘”自我展示的内在需求。
三、技校生自我展示能力培育的路径创新
1.心育——营造氛围,重塑自信,敢于展示
为了打破学生自我展示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克服自卑,重新树立自信,笔者在校内积极推动“阳光工程”,全面深化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构建三维立体活动模式。活动是提升学生自信心的有效载体,学生能够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走出自卑情绪,悦纳自己、认可自己。为此,在笔者的倡导下,学校形成了“健心周”“健心月”“心理健康节”三维立体的心理活动模式,形成了全时段、全过程的心理教育特色。在三维立体活动模式下,学校定期、不定期开展各类活动,如举行《我的青春不迷惘》班报设计比赛、开展“理性平和,健康心态”主题班会、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百家讲坛之优秀毕业生”等活动,给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展示舞台,让学生明白自我展示是正常需求,为“润心细无声”提供实践土壤。
第二,完善四级心理支持系统。支持系统的完善是心理教育能够深入人心、落地开花的有机保障。为此,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四级心理支持系统:第一级为校级,成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二级为系部级,成立“心理健康辅导室”与“心理成长导师”;第三级为班级级,成立“班级心理委员”;第四级为宿舍级,成立“宿舍心灵护航员”。四级心理支持系统既包括学校中层干部、专业心理教师,也包括学生榜样,从而形成了“人人参与、分层关注、因材培育”的心理教育氛围。
第三,打造模块进阶课程体系。课堂永远是学生心理教育的主阵地。为此,学校以心理训练为基点,打造了模块进阶的心育课程体系。以心理认知模块为例,学校开设了“你认识到自我了吗”“展现你的目标和需求”“自发地讲明内心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把机会掌握在自己手中”“敢于充分地展现自我”等一系列进阶式的项目课程。学校还开设了“人际关系”“生涯规划”“职场与体验”“情商知多少”“我的情绪我掌控”等一系列配套的选修课程,拓展心理教育课程的内涵,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自我,从而乐于展示自我。为了发挥榜样的力量,学校还专门编写了校本教材《创业者之歌》,人手一册,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
2.能育——搭建平台,巩固能力,善于展示
笔者认为,自我展示是一种素养,更是一种能力。而能力的持续,不仅需要心理“软件”,还需要一定的“硬件”为支撑。为了让学生从有意识到有行动,在走向社会、走进职场后具备能够自我展示的雄厚“资本”,学校将自我展示能力培育的切入口放在了职业综合能力的培育上,具体包括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三个方面。
第一,创新先行,拓宽视野。创新首先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滋养能够让学生形成创新的思维,形成开放、前瞻的择业观,为学生自我展示的灵活性奠定基础。在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上,学校开设反映新知识、新学科的课程或者研究性课程,采用研讨式、沙龙式的教学模式,搭建“育才1号”创新创业园区,成立“发明协会”,开展“三小(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奥林匹克头脑擂台赛”“小爱迪生杯发明能手评选”“科技创新节”等系列活动。与此同时,为了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创新能力,学校还设立了以专业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又兼具创新意识的陈建明等名师为“导师”的专业双创实验室。得益于此,学校掀起了电商创业热潮,学生在周一至周四的下午、晚上参加校内创业园区内的电商实践,以团队或个人方式自主运营香榧、袜子等乡土淘宝店,其余在校时间则在教室学习。目前,校内学生已开设网店40多家、微店50多家。
第二,技能加持,提升水准。专业技能素质是技校生有别于其他学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学生自我展示的关键。为此,学校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升级改造,推行实践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实践动手时间与理论学习时间真正达到1:1;深化校外實训基地建设,打造校企双元育人共同体,让学生提前进入生产岗位,锻造符合企业标准的岗位实操能力;试点“走班制”,将教学行政班级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发展方向、学习态度等不同的标准,划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层次,组成动态教学班,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在近三年的用人企业调查统计中发现,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满意度达98.3%。
第三,实践扬长,发展个性。为了能够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行业、企业无缝对接,并为学生未来个性发展奠定基础,学校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岗位需求组建了专业社团,从而让个性特长融入技能训练,技能训练融通岗位发展。目前,学校基本形成了一专业一品牌社团的格局,例如汽修专业的“汽修中心”、旅游专业的“导游小分队”、美工专业的“顽石社团”,其他还有“园艺俱乐部”“爱心报刊亭”等兼具公益服务性质的专业社团。
四、小结
心育与能育的双管齐下,大部分学生冲破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具备了较强的自我展示意识,形成了较好的自我展示能力,越来越多学生愿意主动参与、习惯自我管理,树立了具有时代气质的技校生新形象。而这仅仅是一校的探索。在素养导向的当下,对技校生自我展示能力的培育任重而道远,未来,学校将直面“互联网+”,更多地着眼于学生自我展示平台的搭建上,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让技校生自我展示实现“无界化”,从而帮助学生优化展示手段,降低展示风险。
(作者单位:诸暨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