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媒体的内涵及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2018-07-21魏怀基
魏怀基
【关键词】 现代媒体;内涵;幼儿;影响;积极;消极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0—0079—01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现代信息媒体及网络技术飞速发展 ,尤其以智能化网络电视及移动网络终端为主的现代媒体发展势不可挡。现代媒体作为教育和传播的媒介在幼儿教育中的份量也越来越重。3-6岁学龄前儿童在家庭教育和生活中接触现代媒介成为普遍现象,他们正在通过现代新型媒体资源获取新的知识观念、新的娱乐方式,并形成相应的社会品质和心理特征。
一、现代媒体内涵界定
所谓现代媒体,是指在现代电子技术条件下,实现信息传递的各种电子设备。现代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形式有很多,主要有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根据媒体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可以将媒体划分为第一媒体(报纸刊物);第二媒体(广播);第三媒体(电视);第四媒体(互联网);第五媒体(移动网络)。随着智能技术与媒体技术的相互融合,其中第三、四、五媒体可归属于现代媒体范畴。本文重点对现代媒体中网络电视和智能移动终端对幼儿社会品质及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简要阐述。
二、现代媒体对幼儿发展的积极影响
1. 网络电视对幼儿社会品质形成的积极影响
(1)现代网络电视节目尤其是少儿类节目符合幼儿直观、形象、具体的学习特点,且大都具有交互式体验,能够形象便捷地让幼儿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幼儿可在收视中边玩边看中获取许多知识技能,从而促进智力发育。
(2)电视文化对萌发幼儿理想,培养儿童成为“创造型”的人才起着开启心灵的作用。少儿电视作品中经常都以塑造英雄人物或形象为主,用来反映英雄人物或卡通形象的成长道路,有的反映科学性的发明创造,有的反映科幻探索,这些积极向上的电视作品激发了幼儿从小愿意动手动脑的良好品质和理想信念。
(3)电视可以通过直观可视的艺术形象开拓幼儿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儿童审美意识。徜徉在电视艺术长廊,孩子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欣賞到世界各地的优美音乐、舞蹈、体育以及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和宏伟建筑等等,当然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儿童审美素质的影响将是非常深远的。
(4)电视节目对于儿童思想品德的教育以及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儿童通过观看电视作品中正反形象和行为的塑造,从中可以分清好与坏、善与恶、美和丑,这有助于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逐渐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智能手机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1)幼儿在使用智能手机玩游戏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任务驱动训练手脑协调能力。随着娱乐画面、故事情节、人物任务的不断转换,既锻炼了幼儿的肢体协调,也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2)智能手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现代媒体与移动网络融合发展的最新趋势,幼儿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既不可避免,又顺应信息科技发展潮流,合理使用有助于提高幼儿信息意识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现代媒体对幼儿发展的消极影响
1. 网络电视对幼儿品德发展的消极作用
(1)3-6岁幼儿辨识能力低,容易模糊成人世界与幼儿世界的界限,对电视节目中的成人化语言、不良行为习惯等容易盲目模仿,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品质的形成。比如在幼儿非常喜欢的电视剧《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中,有出现“老婆”、“滚”等语言,对正处于语言发展期和社会行为初期的幼儿具有消极和负面影响。
(2)在幼儿个性品质的形成中,电视节目的虚拟世界削弱了幼儿与家长的互动关系,淡化了家庭中亲子间的语言和情感交流。
2. 移动网络媒体终端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消极影响
(1)据调查,智能手机产品是目前造成我国一部分孩子视力低下的最直接因素。受“低头族”家长的影响,儿童在智能手机上观看影视作品、玩游戏等,长时间观看闪烁变化的屏幕会造成孩子视力的急剧下降。
(2)3-6岁学龄前幼儿正处于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时间以一个固定姿势玩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设备,将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3)幼儿依赖或者沉溺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设备,转移了幼儿的注意力,缺乏与人的现实交流,无法感受到不同的眼神、语气,体会到悲伤、喜悦等情感体验,这对孩子社会交往、语言发展、情绪管理等都会造成严重而深远的影响。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