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整理念在低年级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的尝试
2018-07-21张富华
张富华
【关键词】 数学教学;统整理念;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0—0060—01
统整,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分立的相关事物或现象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整体构建,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打破教材的编排、课时安排等限制,对教材进行深入浅出的剖析,以相同(或相近)知识点为小整体重新进行组合、编排,更注重知识的联系性、系统性及整体性。这里的“单元”并非指我们传统教材中的某个单元,而是指教材中相同(或相近)知识点组合成的知识块,它一般小于教材中的某个单元。因此,如何在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中有效运用好统整理念和策略,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此谈些自己的做法。
一、通过“前测”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准确评测
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新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这就要求在进行新的教学活动前,教师应十分注意了解和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经验和预备知识。笔者认为,在学习新知识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学习前测是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较好方法。学习前测前,教师应首先分析学习新知识需要哪些基础知识,然后根据分析结果编制合理的检测题目,对全体学生进行前测。前测后,教师必须十分注意对前测结果的评析,必须与学生达成共识,共同制订有效的弥补措施,并及时进行补救,帮助学生获得必要的经验和预备知识,为学生对新知识的自主建构扫除障碍,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正确对待前测结果,切不可借此批评羞辱学生,防止學生产生抵触厌学情绪,必须时刻牢记前测的根本目的。
二、运用“整体”思想对教材知识进行恰当处理
数学知识具有思维和智力价值,但数学知识一经被阐明和证实,尤其是作为数学内容写在教科书里,它就以定型化、规范化的形式固定下来,而省略了隐含在其中的有丰富内容的思维过程。这样就带来一个矛盾,即内容上包含着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智慧,而形式上是简单、呆板、现成的结论及事实的论证。也就是说,以书本形式出现的数学知识,它的思维和智力价值是潜在的。这就往往使人误以为有了现成的结论和现成的论证,不经过什么思维就能直接获得数学知识。于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便应运而生,并愈演愈烈,它完全割裂了教学过程与人类科学探索过程的联系,也无视现代数学课程论所强调的科学数学知识结构不单是内容的相似,更重要的是追求精神、思想和方法的一致。数十年来,教材被奉为神圣不可侵犯,任何教师都不得擅自改动教材的课时及内容的编排,于是出现了几代的学生按照同样的顺序学习同样知识的现象。这种大同现象不仅忽视了社会的日新月异,而且也忽视了学生的群体差异及个体差异,同时也无法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现在的学生比过去任何时候的学生都厌恶教师照本宣科式的讲解,他们更渴望能通过自己对新知识的探索,自主建构起数学认知结构。建构主义认为,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于促进小学生主动地建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前必须注意对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了解与分析,然后再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认知特点,对新知识进行有效的处理,使之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正迁移。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一种理念,即教材的编排只是一个参照,教师应是教材的二度加工者。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及数学知识具有模块化的特点,重视知识的联系性、系统性及整体性,根据学生情况,通过对教材的课时重组和教材内容优化,为学生有效地建构起自己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铺路架桥。
三、对实际课堂情况的灵活调控
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进行再度调整。在实际课堂教学前,教师虽然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进行了解与分析,并对教材进行有效处理,但在实际课堂中,因为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因素,原先制订的教学程序也许会遇到实施问题,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做到随机应变,善于把握住学生所反映出来的本质性问题,并做到及时调控,灵活处理。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