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从经验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的跨越

2018-07-21吴正宪张秋爽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证据研究教育

吴正宪 张秋爽

一提到“研究”,我们一线教师总认为那是遥不可及的事。在教师的潜意识里,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备课、上课、判作业;而研究是专家的事。教育和研究不可以兼顾,也是完全不搭界的两件事。其实教育与研究是一脉相承的。教师应该如何做研究?应该做什么样的研究?应该怎样做研究?如何通过研究提升自己的教学决策能力和教学专业水平?

做探究型教师,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实践诠释:其实质是在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的过程。那什么是“研究”?《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研”的意思是“细磨”,“究”的意思是“仔细追求、追查”。“研”是把整块的东西磨碎了,以便于观察、服用,用的是分析的方法;“究”是对事物追根问底,以便了解其走向,用的是综合的方法。

一线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你离学生近,每天发生的故事,每个现象背后都有你寻求“想知道”的渴望与冲动。当“教师的专业性”逐渐被社会认可时,我们却不知何去何从。多年的教育教学研究经历告诉我们,做研究既要有研究主题的确定、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方法的选择,还有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等内容。

一线教师做“研究”的核心环节包括:背景、选题、目的、文献研究、样本选取、结果获得以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呈现、研究结论等。其中 “数据、证据、框架、逻辑”对研究是至关重要的。让我们带着“注重研究问题从何而来,注重教师研究如何设计,注重研究过程如何实施”来思考。

一、如何发现和提炼研究问题(研究问题的发现和提炼)

教师作为研究者,首先要思考的根本问题是“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是培养人,教育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一线教师研究的突出特征是:在工作中进行研究,以研究的方式开展工作。蔡金法教授《做探究型教师》一书介绍了发现研究问题的7个视角或领域为我们提供了选题的方向,值得教师细细品读,结合自己的兴趣、困惑、经验等方面确定研究问题。书中这样阐述:“研究问题发现与形成,需要以下步骤:首先,从自己和他人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中、已有的研究成果中等领域产生许许多多‘想知道的话题转化为研究问题。这时,需要明确研究目的。接下来,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视角或领域。然后将最初的问题进行提炼和加深;若难以聚合成合适的问题,再回头去审视最初的‘想知道、明确研究视角,反思自己的思考,最后形成研究问题。

在经历做课题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如何从实践中寻找问题,如何把可研究的问题提炼成课题的过程。从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到“联系生活学数学”;从“小学数学提问的有效性”到“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关系性思维”;从“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到“空间问题的错误分析与建议”;从“我们最关注的思维品质是什么”到“怎样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从“怎样组织探究活动”到“怎样在恰当的时间点拨探究中的学生”从“关注学科本源问题”到“发展教师专业的判断力”……原来有价值的问题就在身边,需要反复推敲,自己到底想知道什么,想弄明白什么。

我们每天都在说着课程改革,“我们抓住了数学课程改革的灵魂了吗” ?我们是否抓住了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了呢?重点在哪里?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大问题,也是需要长时间积淀、思考、研究才能有结论的话题。一线教师做数学教育研究要力求以小见大,从小事件、小发现入手。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要有发现的意识、寻找的意识和主动构建的行动。

二、研究设计的路径与方法

研究就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设计的实践探究过程。研究设计者行动之前预设的具体内容和步骤,是研究工作的全盘计划和方略。在明确了研究目的、研究问题和研究重点之后,研究设计主要回答怎么进行研究,即确定研究方法、研究分工、研究步骤、研究周期及其阶段研究任务以及预期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内容。其中研究方法是研究设计的核心,通过选取适当的研究类型、方法或手段来寻找证据,从而回答研究问题或假设。做研究设计就是告诉别人,围绕研究问题,你怎么去研究,如何解决问题,也就是要进行总体策划。同时,教师做研究与工程设计的原理一样,需要不断地试验,然后在实践探索中逐步修正和完善。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对研究类型的选取和研究方法的确定。研究类型包括案例研究、实验研究、教材研究、基于调查、基于反思、解题研究、设计研究等。什么问题需要实验研究?什么课题用定量研究?什么困惑需要采用定性方法?不论是写论文还是作课题,可以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兼顾质性研究,如采用访谈,需要在分析材料上下工夫,运用扎根理论,挖掘本土概念,对资料进行抽象概括。因此,采用什么研究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研究过程中关注“三个意识”

做研究首先需要对于研究对象的状态及其本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做研究还需要关注我们做了哪些判断,其理由和逻辑是什么。此外,做研究还需要明确我们形成了哪些结论,这些结论是否能自圆其说、相互印证。在研究中要关注三个意识:

* 不断追问的意识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教师的专业敏感。专业敏感来自于追问和反思。对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教材内容、教学设计、教育教学事件等不断进行追问、反思,才能获得新的感悟和新的突破,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与豁然开朗。实践表明,只有不断努力“让教师具有反思力”,他们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得到巩固。

在平常的教学实践及听课、评课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追问一些问题,如这样设计出于什么想法?这个问题的处理依据是什么?教材为什么这样编排?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通过不斷地追问,我们便可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使我们对教材的挖掘更深刻,对学情的了解更客观,教学设计更理性。

* 寻找证据的意识

对于一线教师,我们的主阵地在课堂,每天会遇到课堂里发生的许许多多的新故事。对于这些问题老师也有自己的认识,也有表达的欲望,有的老师还有写出来与同伴交流的欲望,可是往往不知从何下笔,不知如何规范表述。我们自己也发表过一些文章,总觉得论文中还存在不严密、挖掘深度不够的问题。让数据说话,言必有据,对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不断寻找证据,会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收获。

调查数据就是证据。研究不能凭经验和感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需要用调查来的数据说话;用自己的访谈记录作依据;用学生行为表现做参考。数据是一种未加工的原始资料,数字、文字、符号、图像都是数据的表现形式,是进行教育研究的起点和依据。当我们收集了很多数据后,需要对这些看似零散、杂乱无序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归纳、总结,使数据中蕴含的事物全貌及其分布特征能够清晰、明确地显现出来。我们可以通过描述统计的方法来呈现数据。让数据说话,为我们准确把握学生认知的起点、了解教师困惑和需求、把握所研究问题的现状,为研究设计向广博或纵深方向发展,拓展研究思路或研究领域,为研究问题提供决策支持。

访谈记录是证据。在研究中需要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并围绕问题搜集证据寻找原因并解决的过程,证据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研究报告。对于个人经验,不足以作为证据,因为经验是属于个体的,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线教师更容易做的是质性研究,这种方法理应成为一线教师的研究方法之一。

文獻综述是证据。开始研究时,应当借助文献研究站在前人已有工作基础上,看看此问题或相关问题人家是如何研究的。哪些研究成果可以拿来直接引用、借鉴?哪个视角没有涉及过,可以作为此课题的切入点?而后对已掌握的文献进行综合述评,作为自身研究的起点。

案例积累是证据。教育教学案例、课堂中发生的小故事、教育叙事等都可以作为一手材料,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这是第一步;接下来从中寻找证据,挖掘有价值的素材进一步提炼。

教学反思是证据。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的批判性探究,是对教育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提高教师自我的教育教学专业水平,善于反思是老师善于做研究的重要表现之一。可以从成功处、尴尬处、教学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反思,这里的反思也包括学生的想法和关键教育事件,教师要学会从小事的背后思考问题,以小见大,由表及里地看问题,在细节当中发现问题根本,在事件当中找到差距。

* 架构的意识

在构思课题成果时,最重要而且最艰苦的工作不在搜寻资料,而是在占有了资料之后,将它们加以取舍与整理,这就需要架构。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也是如此。教师写论文、课题报告的通病是:不知选择什么和不知如何安排。写论文,我们会用数学思想和心理学的框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做到进一步理解儿童。指导教师写研究报告,我们也应把“框架化”放在首位,这样报告就会更有层次和逻辑性。

蔡金法教授指出:“教师做什么研究更合适?针对教材做长期的案例研究,教师直接用积累的几十个、上百个案例做研究,那就是一个成功的课题研究。同时,话可以说,但要知道怎么说,更要能解释“怎么说”,并强调:教师的研究不要太讲究规范……”

我们认为教师的“本职”是“教学”,但优秀教师总是在不断琢磨“怎样更好地改进教学”。当一个教师在琢磨“怎样更好地改进教学”时,这个教师就已经进入一种研究状态。由此可以说:教师的“本职”虽然只是教学,但真正做好“本职”工作的教师总是处于某种研究状态。

研究有了氛围,研究有了问题,研究有了方法,研究有了方向,教师便能紧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研究目的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学有效性,实现教学的潜在价值。一线教师要开展的正是扎根于教学实际、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的“草根式”行动与思考。让研究成为我们工作的常态,让“问题即课题,过程即研究”成为每个一线教师的自觉行为。

当你在困惑中,你已经开始了思考;当你在思考时,你已在悄悄成长了!

在困惑中研究,在研究中收获,让我们一起做属于教师自己的研究吧!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

编辑/魏继军

猜你喜欢

证据研究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题解教育『三问』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大禹治水”有了新证据
手上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