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而不犯 和而不同
2018-07-21于志强
于志强
特级教师刘仁增老师曾经说过,上好一节课有三个关键: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和机动灵活的教学实施。以此标准审视张阔、姚静老师执教的《捅了马蜂窝》一课,我认为两位老师的课是完全符合这一标准的。
两位老师课堂教学的“同”:关注并把握了语文课程的本体内容,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和“让学”的理念,让学生潜心体会本文并安安静静读书,都是有实效性、有情趣的阅读教学。
两位老师课堂教学的“异”:张阔老师的课堂教学凸显“语言文字运用”,姚静老师的课堂教学聚焦“阅读方法——批注”。由于两位老师是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文本,基于不同的侧重点开发教学内容,因而在课堂教学上就有了不同的教学呈现。
阅读教学从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为主转向以语用为主,这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阅读课堂教学研究和探索的总趋向。据研究,学习语言有三个层次:感悟语言内容、学习表达范式和强化语言应用。张阔老师在教学中做到了语用与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相结合;语用与具体语境相结合;以语言的学习、运用为主线,以语用带动内容的理解与情感的体验。张老师依据文本的语言特点,设计了四个语用训练:1.用“因为……所以……结果……”的句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用对比的方法体会标点符号、语言的精准运用;3.角色扮演,通过朗读走进人物内心;4.通过填写动词的语用练习,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动作的要点——词精准、细拆分、按序排。这些语用训练体现了从语言感知,到内容理解,到语言感悟再到语言运用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比较而言,姚静老师的教学生成性更强,对于教师调控教学的要求也更高。对于阅读方法乃至阅读策略,应该说,老师们都不陌生;对于阅读教学应该致力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似乎早已成为共识。但是如果认真审视当前的阅读课堂教学,我们就会发现,多数阅读教学并没有或者很少在教学生如何阅读。无论是国際上颇有权威性的PISA测试等项目,还是刚刚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表述,都将阅读视为现代公民、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阅读方法、策略的培养。在以往的阅读课堂教学中,也经常见到老师让学生批注。但是,绝大多数的情况是蜻蜓点水,学生对于如何批注的具体方法、要求不甚清楚,因而批注的作用也就很有限了。姚老师这节课就是紧紧围绕“批注”这样一个阅读方法来展开的。姚老师设计了三次批注,分为四个层次:初步感知学习批注、批注文中感兴趣的方面、批注文中的主要内容、关键点和批注文中的细节。由于姚老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与内容集中,教学设计又遵循学生的认知和阅读规律,教学具有层次性,并且每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都能比较充分地展开,使得“一课一得”真正在课堂上得到落实。
细细回味两位老师的教学,不禁让我想起王荣生教授提出的语文课“好课”的两个标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有意识,即知道自己想教什么、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我觉得,此次“同课异构”的两节课之所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就是源于两位老师都具有可贵的专业自觉和语文课程意识;源于两位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集中、具体,即“教什么”确定得合宜、科学;源于两位老师的教学实施扎实、灵活,即“如何教”做得充分、有效。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