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凭实力生长的斯拉夫文化

2018-07-21陶短房

世界博览 2018年14期
关键词:斯拉夫主权国家南斯拉夫

陶短房

导语:本届世界杯足球赛在俄罗斯举行,克罗地亚和俄罗斯两支以斯拉夫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杀入了8强,其中前者更杀入4强,创造了近年来斯拉夫国家在世界杯历史上的最好战绩,也引起许多人对“斯拉夫”这个民族概念的浓厚兴趣。

正文:

在罗马帝国时代,斯拉夫人是所谓“蛮族”的一支,生活在今天波兰东南部维斯杜拉河流域,属于“北方蛮族”。相较于从东方杀来的匈奴人、哥特人,和从西北方杀来的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对罗马帝国的威胁显然要小得多,这个半农半牧的民族在长达几百年的欧洲大混战中始终远离漩涡中心,不动声色地稳步扩张自己的领地,到了公元6世纪,他们已经遍布欧洲中部和东部,成为介于“神圣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两大势力间不可忽视的存在。

斯拉夫的起源

节日中古老的斯拉夫仪式,女孩们在河边放花环,通过花环的流向来判断自己的爱情。努力争到花环的男人,就有希望获得放花环姑娘的芳心。

在古斯拉夫语种,斯拉夫人自称“Slova”,意思是“会说话的人”,而将其他民族的人称作“Nemoi”,意思是“哑巴”,实际上,“斯拉夫人”指同样说斯拉夫语言、彼此可以较方便地交流者,而“哑巴”自然就是那些说外语的人了,由于和斯拉夫人毗邻的最大欧洲民族是日耳曼人,因此这个词也就成了许多斯拉夫人对德国人或德国的“尊称”,当然,这不免带有一些种族歧视的意味。

不过日耳曼人和另一个西欧大民族——拉丁人也是彼此彼此:拉丁语中“斯拉夫人”和“奴隶”(Sclavus)是同一个词,法语的奴隶“esclave”和英语的奴隶“slave”则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拉丁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罗马帝国最强盛的时代,当时尚属于后进民族的斯拉夫人经常被罗马军团成批掠为奴隶。很显然,这同样不免种族歧视之嫌。

在和其它欧洲民族的长期缠斗中,斯拉夫人逐渐接受了基督教,但也因此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哪个基督教?

自公元3世纪起,原属罗马帝国的东西两部分开始分裂,至公元395年正式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刚刚在两年前被罗马皇帝狄奥罗西宣布为国教的基督教也随之分裂为以故都罗马为核心的西部教派,和以新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为核心的东部教派,蜿蜒至1095年正式“分家”,西部教派演变为今天的天主教,东部则成为今天的东正教。

已经皈依基督教的斯拉夫人这下尴尬了:他们分布广泛,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却被夹在两大教派中间,結果原本“一家亲”的斯拉夫人也随之在教派上“分家”,东部大多数就近信奉了东正教,西部则大多同样就近选择了天主教,而在巴尔干半岛,则呈现出犬牙交互的复杂状态,这给日后斯拉夫各主权国家埋下了冲突的隐患。

身着传统服装的白俄罗斯妇女参加ZazhInki仪式。ZazhInki仪式在斯拉夫文化中象征着收割季的开始。妇女们砍下并捆住第一束小麦,祈求来年能够大丰收。仪式结束后,她们在镰刀下面爬过,在麦日里打滚,请求能够缓解后背的疼痛。人们相信通过这种仪式麦田会越来越肥沃吗,收成也会越来越好。 

和西欧、南欧其它民族不同,斯拉夫人形成统一的“民族”意识较晚,尽管其中一些斯拉夫部落,如保加利亚、波兰、古罗斯(今天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人)等很早就建立了国家,有些还很强盛,但无一例外都是主权国家意识大于“泛斯拉夫民族意识”。

拿破仑战争让“泛斯拉夫”思想兴起:一方面,仍然处于较落后的农业时代的斯拉夫各国饱受已开始工业革命的西欧国家歧视,产生了“抱团取暖”的思想;另一方面,拿破仑的崛起改变了欧洲版图,早就被俄奥普三国瓜分的波兰一度重新统一,而巴尔干半岛的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也首次被拿破仑纳入同一个行政区(伊利里亚省),这些都在客观上促使斯拉夫人实现民族“靠拢”。随着拿破仑的战败,俄罗斯在19世纪前期成为“欧洲宪兵”,仍在德、奥版图内的西斯拉夫民族也好,正在南欧谋求摆脱奥斯曼土耳其控制的东斯拉夫民族也罢,都有许多人产生了“抱俄罗斯大树”,让斯拉夫民族团结并强盛的想法,而原本一心“扮罗马人”、对斯拉夫属性漠不关心的沙俄皇室也逐渐意识到,“泛斯拉夫主义”有助于沙俄在东欧和南欧扩张的“正当化”,遂转而积极、主动地参与“泛斯拉夫主义”,并进而以“斯拉夫人的保护者和解放者”自居。

1848年6月2日,由生活在原奥匈帝国的泛斯拉夫主义者倡导,在布拉格召开了第一届泛斯拉夫代表大会,会上首次正式提出了“斯拉夫民族”和“泛斯拉夫颜色”等概念。尽管这次大会只开了14天,就因为主张“连俄”和反对“连俄”派系的激烈争吵和当局的严厉取缔而不得不“无限期休会”,但斯拉夫民族的概念至此尘埃落定,功德圆满。

斯拉夫的东、西、南

前文提到了“西斯拉夫”、“南斯拉夫”,斯拉夫也分东西南北么?

的确分的。

大约在公元7世纪,原本聚成一团的斯拉夫人已经广泛分布在欧洲东部、中部和东南部,不同部落间语言、生活习惯,甚至人的相貌特征都发生了微妙的差异和变化,于是被非正式地按区域划分为东、西、南斯拉夫人。

在波兰北部比斯科普的考古博物馆,身着盛装的男子参加了在考古节“战争之神”中进行的斯拉夫战争的重现。

东斯拉夫人主要包括今天的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以及一些分布在东欧和亚欧分界线一带的小斯拉夫部落。

西斯拉夫人主要包括今天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波兰人、波美拉尼亚人,以及一些分布在中欧和东欧西部的小斯拉夫部落。

南斯拉夫人主要包括生活在今天巴尔干半岛及其附近的斯拉夫人,包括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波斯尼亚人、黑山人、马其顿人、保加利亚人,以及生活在这一带的一些小斯拉夫部落。

不论哪个斯拉夫区域,历史上都没有能够形成一个专门的民族国家:东斯拉夫曾经被沙俄和前苏联完全覆盖,但其覆盖下的国土也包含其它斯拉夫和非斯拉夫民族聚居区;西斯拉夫曾崛起过强大的波兰-立陶宛王国,也一度控制了东斯拉夫的大片土地,但它从未覆盖全部西斯拉夫部落;南斯拉夫曾作为正式国名存在过大半个世纪,但这个直到一战后才出现的“南斯拉夫国家”并不包含南斯拉夫人生活区最早的主权国家——10世纪就建立了强大政权的保加利亚。

那么,有没有北斯拉夫?

没有。“三个斯拉夫概念”形成的7世纪正是维京海盗的强盛期,斯拉夫人视寒冷的北方为畏途,当然不会有“北斯拉夫”。尽管19世纪曾有人将俄罗斯单列出来称为“北斯拉夫”,但这个看上去有些“脑洞大开”的发明创造,貌似就连俄罗斯人自己也不怎么买账。

打着宗教和文化的旗号

前面说到,古代基督教的东西分裂导致斯拉夫人也被一分为二,东部的俄罗斯人信奉了东正教,并在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攻灭后,凭借迎娶一位拐彎抹角的东罗马帝国公主,理直气壮地打起“第三罗马”的大旗,以东正教保护者自居,为自己在斯拉夫人聚居地区的扩张涂抹上“神圣战争”和“民族复兴”的神油。

这种“自我神圣”在东欧、东南欧那些同样信奉东正教、被奥斯曼欺负了几百年的斯拉夫人中引发广泛共鸣,许多斯拉夫人居住地在“神圣战争”中变成了俄罗斯领土,另一些虽然演变为主权国家,也孕育了相当多的亲俄人士,形成了势力雄厚的亲俄阶层。

但在信奉天主教的西斯拉夫地区,“自我神圣”则适得其反,后者认为“你们是错误,我们才是正根儿”,其中势力强大者如当年的波兰-立陶宛王国更是打着“拨乱反正”的旗号,发动了反向的“神圣战争”,并一度占领过羽翼未丰的沙俄首都莫斯科。缓过劲来的沙俄伙同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了波兰,却又埋下了另一段解不开的恩怨死结,一战后期波兰的独立,二战中波兰和苏联的爱恨情仇,乃至冷战期间两国的同床异梦和如今的处处彼此作梗,都和这个死结息息相关。

白罗斯图罗夫,当地民众庆祝传统的伊凡一库帕拉(Lvan Kupala)节,这个节日原来是一种异教徒宗教仪式,纪念夏至到来。作为这种古老仪式的一部分,女孩们要跳过火焰净化灵魂。

教派影响犬牙交互的南斯拉夫也是如此:斯洛文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信奉天主教,塞尔维亚人、黑山人信奉东正教,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人则更热闹,一部分信奉天主教,一部分信奉基督教,还有一大部分在土耳其占领期间改信了伊斯兰教——知道这里为啥一次又一次变成“欧洲火药桶”了吧?

正是这些古老而年轻、神圣而功利,错综复杂而又“简单粗暴”的矛盾,让“第一届斯拉夫人大会”无限期到今天也没能开完,也让沙皇的“大斯拉夫梦”注定只能停留在一枕黄粱之中。

泛斯拉夫三色

今天的斯拉夫人建立了大小13个为国际社会所公认的主权国家,其中7个采用了“泛斯拉夫三色”。

所谓“泛斯拉夫三色”,是在难产的“第一届斯拉夫人大会”上制订的,当时大会通过一项倡议,希望由斯拉夫人建立的主权国家或自治团体,应尽可能采用和当时最强大的斯拉夫国家——沙皇俄国国旗相同的白、蓝、红三色,但排列顺序和构图可以各不相同。

一战后独立的南斯拉夫王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采用了不同排列组合方法的“泛斯拉夫三色”,二战后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也沿用了这一传统。冷战结束后,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解体,产生了8个新的主权国家,这其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捷克和斯洛伐克5国都在国旗上采用了“泛斯拉夫三色”。

这5国外加俄罗斯,明明只有6个国家,为何说有7国采用了“泛斯拉夫三色”?

这第7个国家是早在一战前就已恢复独立的保加利亚。前面提到,保加利亚人是斯拉夫人中最早建立起强大独立主权国家的,也是沙俄以外最早驱逐奥斯曼势力、重新赢得独立的斯拉夫民族,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他们不愿照搬照抄外国国旗的颜色,于是仅借用了俄罗斯国旗的构图和排列组合顺序,却把三色中间一色——蓝色换成了代表保加利亚人的绿色,但仍然自称为“泛斯拉夫三色”,也得到其它斯拉夫人的认同和尊重。

“泛斯拉夫三色”来自俄罗斯国旗,而俄罗斯国旗则是彼得一世隐匿身份去荷兰学习造船后搬用荷兰国旗重新设计的,原先他们使用五花八门的舶来品旗帜,如射击军使用和英格兰一模一样的白底红十字圣乔治旗,海军则在苏格兰籍顾问建议下使用白底斜蓝十字、和苏格兰旗帜构图一样但颜色相反的旗帜,王室则使用黄地双头黑鹰的东罗马帝国军团旗等等,由此可见,“泛斯拉夫三色”其实并非古代斯拉夫人喜闻乐见、约定俗成的民族代表色。

大多数古代斯拉夫人喜爱的代表色是红色和白色,因此不少“复古派”斯拉夫国家,其从中世纪本民族旗帜中照搬的国旗,往往是红白两色的设计,如与俄罗斯“相爱相杀”的波兰,国旗色就一直是红白各半,而较年轻的主权国家克罗地亚,其国旗虽沿用了“泛斯拉夫三色”,旗上镶嵌的国徽却是著名的“红白格子”——而这正是古代克罗地亚王国的旗帜徽章。

西里尔字母也被许多人称作“俄罗斯字母”,是斯拉夫人使用最多、最普遍的字母,之所以被称作“俄罗斯字母”,自然是因为俄语以这种字母书写,且是当今影响最大的斯拉夫语族语言之故。

但保加利亚人对此颇为不满,他们觉得西里尔字母应该称作“保加利亚字母”。

公元890年,保加利亚第一王国借鉴并修改了当地基督教会使用的西里尔字母,发展出本国独有的民族文字,这套字母随后传播到许多斯拉夫民族中,如今东斯拉夫各种语言、保加利亚语和马其顿语都使用西里尔字母书写,而塞尔维亚语则既可以用西里尔字母、又可以用拉丁字母书写。

其实西里尔字母是9世纪传教士西里尔和梅多德的门徒们从安色尔希腊字母中发展创制的,门徒们为扩大这套新字母的影响假借了两位著名传教士的名目。如果从这里论,“俄罗斯字母”、“保加利亚字母”都显得不太确切,说它是“希腊字母”反倒庶几近之。

中东欧不都是斯拉夫人

斯拉夫人在中东欧,但中东欧可不都是斯拉夫人。

东南欧的希腊不必说,这是个比斯拉夫历史悠久得多的古老民族。

被一连串斯拉夫国家包围的罗马尼亚也不是斯拉夫人,他们是古代戍边的罗马人后裔,从族裔上属于拉丁人。

巴尔干半岛的阿尔巴尼亚人不是斯拉夫人,他们是一个独立的民族。

波罗的海三国也不是斯拉夫人:他们中的爱沙尼亚人属于芬兰人种,是从东方游牧过来的古老民族;拉脱维亚人和立陶宛人则是古代北方民族——波罗的人后裔。

最复杂的恐怕要数匈牙利人了:他们被一些人附会为西迁的匈奴人一支,但更多人认为他们是“匈人”即原在中亚一带某个突厥系游牧部落的后裔,无论如何,如今被称作“马扎尔族”的匈牙利人,在血缘和文化传统上和斯拉夫人没有太多的瓜葛。

猜你喜欢

斯拉夫主权国家南斯拉夫
早期斯拉夫派宗教哲学家对德国唯心主义的阐释与批判
国际气候外交在经济层面的障碍分析
公民平等还是民族特权:南斯拉夫分裂的教训
美国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全球霸权
东斯拉夫诸语言
南斯拉夫诸语言
西斯拉夫诸语言
斯拉夫诸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