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几点策略
2018-07-21王恒研
王恒研
【关键词】 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0—0051—01
创造力和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 ,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獨立操作的能力,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因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积极地鼓励学生去探索、去创新。课堂教学就是我们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阵地。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科学有效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我们常说,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从提问开始的,没有问题,思维就不能起步。一个学生如果在学习中不善于提问题,他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思维活动,也就不能有效地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所以,诺贝尔奖获得者海森堡深有体会地说:创造力的发展“首先是问题的提出,其次才是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设计恰如其分的有效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完成教师的提问时会产生新的问题,在学生产生新的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不能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要有意识地从鼓励学生提问入手培养他们提问的兴趣和习惯。尤其要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敢于提问,并反复告诫他们:不要认为,凡是老师讲的、书上印的都是不可怀疑的真理,从来不想也不打一个问号;也不要因为怕问错了面子不好看,就丧失提问的勇气。相反,要告诉学生每到学习时,要以探索的精神、审视的态度,在教材上圈出重点、画出难点、找出疑点。尤其在低年级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既简单又幼稚,但只要能提出,教师就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二、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就不能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学生求知的欲望,它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更愿意学习,对待问题更愿意思考。
1. 要满足学生的要求。学生的需求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准确把握学生的需求就是教师驾驭课堂的基础,巧妙地满足学生需求就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途径。为此,教师要站在学生的心理角度来设计教学过程和设置问题层次。应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要求和学习方法,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探索,启发积极思维,调动学习兴趣。作为家长也要认真地思考,不能抹杀学生的好奇心,如果孩子想要什么东西,其实也是对这个东西有好奇心,有兴趣,想去研究它。为此,父母应该满足孩子的这种要求,多玩多看才会知道很多东西,当然也不能过于溺爱孩子。
2. 用学生的思维看问题。小学生思考问题肯定不如大人全面,小学生的思维简单、纯真,这也是学生最为宝贵的品质。大人在教育学生时,不要把自己的想法过多地灌输给学生,而要用孩子纯真的思维去看待问题,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他们。学生有学生的世界,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感知这个充满好奇的世界。
3. 让学生多接触新事物。教师在教育学生如何学习的时候,可以方式多样化,不要只局限于一种。可教给学生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在什么时间段学习什么学科效率最好,在早晨怎么安排语数英的学习最为科学,这就是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让学生爱学、想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接触多种多样的学习方法。另外,可带学生去不同的地方玩,接触各种不同的玩具,让学生多多接触新鲜事物,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经常带着学生去旅游。旅游是最能增加学生见识的,不同的人文景象、气候、小吃是最能让学生产生兴趣的。
4. 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教师可以根据其中的规律加以引导,让学生对这个问题更感兴趣。如,对于数学题,可以列出长串的一加一减的题目,让学生寻找规律,在问题上用心,去研究、去琢磨这其中的奥秘。学生之所以愿意去研究也是源于好奇心,所以要保护好这份好奇心。
总之,每个小学生都具有创造的潜能,每个人天生就是发明家。如果我们从以上两个方面入手,不要把孩子的创造力禁锢起来,尽量最大限度地释放出学生的创造力,就会给学生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