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三法”

2018-07-21聂爱琴

甘肃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养成行为幼儿教育

聂爱琴

【关键词】 幼儿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0—0047—01

一、明确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要求

老师心中要有数,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什么。还要明确大、中、小班不同年龄段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与侧重。比如,小班应该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為主,自理能力、卫生习惯、尊敬长辈、有礼貌等的教育都应该给孩子一种榜样示范作用。到了中班,就要在小班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幼儿的礼貌交往行为。特别是中班幼儿活动能力增强而言语发展明显滞后于动作发展,就造成了孩子“掐人一下”、“摸人一下”等攻击行为的假象,其实他们多数时候只是想交往。教师应该通过故事或者游戏告诉孩子“想跟谁玩应该怎样说”、“想得到某样东西应该怎么要”的方法。到了大班,就要培养孩子守时、守纪、爱学好问、自我评价与调控等方面的习惯。虽各有侧重,但这些内容都要从小班起开始渗透,如果一开始不教育,一旦形成了不佳的第一印象再改正就难了。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

1. 利用讲故事、学儿歌等形式把抽象的行为具体化。针对年龄段的特点,教师应运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要求”润物细无声地传达给他们。比如:可通过讲故事《猪八戒吃西瓜》《瓜瓜吃瓜》教育孩子果皮垃圾应入箱;通过儿歌《自己吃饭正好》(小小手,真灵巧,扶住碗,拿起勺,轻轻舀,慢慢送,自己吃饭真正好)来鼓励孩子自己吃饭;通过儿歌《轻轻》(开门轻轻,关门轻轻,说话轻轻,上下楼梯也轻轻,我要做个小轻轻)教育幼儿会控制自己的声音,学会小声说话等等。

2. 教师和幼儿一起制定规范,加强日常生活中的反复练习。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的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以至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基本上还没有很自觉的意识,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帮助。如针对幼儿“拉扯小椅子”的现象,教师可首先请他们观察磨损的椅子,然后讨论该怎么保护这些椅子,经讨论商定出共同的规则:“轻搬轻放,有倒下的椅子及时扶起来”。在规则制定后就要训练孩子轻搬椅子、轻放椅子的正确方法,而后在搬椅子过程中检查督促幼儿的执行情况,对遵守规则的幼儿及时表扬肯定,而对于违反规则的幼儿应及时制止,并给予一定的惩罚。还有对“集体活动时举手回答问题”这一规则也要多次重复才能被孩子们所领悟、执行……因此教师要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一方面要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孩子每天做到,光说不练是没有用的。孩子的意志力力较差,教师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再如,可让大班幼儿起床后学习叠被子,哪怕是孩子叠一遍老师再拆开、返工重叠一次,也应该让孩子继续练习,经过一段熟练的过程孩子们就能够完成得很好并从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与自信。

3. 多表扬多鼓励多肯定,坚持正面教育。幼儿教育家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如我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拣得干干净净了。当注意到某些幼儿集体活动时坐姿不端正时,说一句某某坐的姿势真漂亮,幼儿就“刷刷”都坐好了。

三、家园合作,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

老师要做的首先是转变自己的观念,然后联合家长,统一观念及行动,以实现最终共同的教育目的。如在自理能力培养过程中,有一项工作就是在冬天来园后要求孩子们自己叠好外套放在柜子上。我发现很多孩子进活动室后脱下外衣都是家长包办代替,问及原因是嫌孩子叠得不好,动作又慢。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就做家长工作,并且利用家长园地宣传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让家长了解到,家长的包办代替会让孩子变得事事依赖、懒惰,会让他们失去自我服务练习的机会,且使幼儿的能力越来越差。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养成行为幼儿教育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