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2018-07-21马秀英
马秀英
【关键词】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营造氛围;沟通渠道;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0—002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进城务工的人数和比例还会持续上涨,农村留守儿童还将长期存在,而他们的发展将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繁荣、稳定以及和谐。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不能仅仅局限于表面,在现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发展的前提下,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物质生活,还应当关注他们的内心,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样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要求,才符合人民群众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基本目标。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建立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阵地
心理健康活动课应该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于一体,通过游戏、情景创设、角色扮演、讨论等方式帮助留守儿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侧重点主要包括:良好自我意识的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情绪的合理调控、挫折承受能力训练指导等。此外,还要开设心理信箱、电话咨询、信函咨询,开设亲子热线,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办心理健康专栏、板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阵地,使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化。
二、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使其感受班集体的温暖
教师要充分利用班会课,倡导大家在生活上、学习上多给留守儿童一些热情的帮助,以解答学生成长中的烦恼,做到教师就是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员,负责孩子思想、情感辅导。还可以用“结对”的方法,对班上的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老师,由任课老师具体分析学生基本情况,制订学习帮助计划,明确帮助时间、内容、阶段性效果。除此之外,还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不同形式的“手牵手”活动,各班要求学生之间团结互助、共同进步,一起成长。让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留守儿童真诚的帮助,无论从学习上还是生活上,让他们体会到不是兄妹胜似兄妹的同学情。
三、以家校互动为手段,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
1. 加强互动,提高家校合作水平。要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家长认识,充分利用春节、农忙等民工返流契机,组织好家长学校和网上家长学校,向家长倡导科学育人,鼓励家长与亲子互动,多打亲情电话,多写亲子书信。要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联系卡,通过打电话给外出的父母,寫联系卡向监护人反馈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将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向家长反映,做到联动教育。要针对留守儿童成长变化,及时与其家长沟通联系,同家长一起制订留守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计划和方案,一起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引导和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2. 满足需要,建立“代理家长”制度。留守儿童的一个共同心理委屈是:父母给他们只是“钱”的满足,而缺乏的是情感上真正需求的“爱”。情感的空白需要用爱心来充实。建立“代理家长”制度,可以满足留守儿童爱的需要。“代理家长”的职责,是对留守儿童进行管理和辅导,要侧重于生活上的关心指导、思想上的教育引导、情感上的启发诱导。还要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家访,定期与家长通电话,达到相互沟通,每个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通报其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代理家长”不但要培养留守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还要对他们的业余爱好进行引导、指导。如果留守儿童出现生病等特殊情况,“代理家长”还要承担起送医院治疗,照顾饮食起居等事项,弥补留守儿童的情感空白,必要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求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在节假日,对无亲友可依靠的留守儿童,“代理家长”还要安排他们过“家庭团圆”生活,以弥补他们的亲情缺失。针对留守儿童所犯的错误或不良苗头,“代理家长”不能简单地处理,而应在全面了解情况、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做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为了预防留守儿童发生错误事件,“代理家长”尤其要加强对“问题儿童”的疏导和监管。这样,通过“代理家长”制度,搭建了家校沟通的桥梁,有利于进一步增进家校联动教育的成效。
四、留守儿童自身应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外因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我认为留守儿童本身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应该学会自信、自立、自强,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学会正确应对挫折和逆境,培养坚强意志,为自己树立目标,培养各种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多与老师、同学接触,主动与父母沟通,提高自己的独立性、坚定性和自制力,从而使自己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五、整合社会力量,共同搭建留守儿童爱心教育平台
政府要针对部分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的现状制定相关政策,通过政策激励和引导,把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