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的工业互联梦
2018-07-21谭璐
谭璐
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说,他最欣赏海尔张瑞敏说过的一句话:一个鸡蛋从外面被打破,它就只是一个鸡蛋,被煮来吃的。如果一个鸡蛋从里面被打破,它就是重生。
三十而立的富士康,正亟待重生。郭台铭找到的内部打破鸡蛋的方法,是走工业互联网之路。
今年6月对于富士康来说,意义非凡。
6月6日,富士康度过了自己30岁生日。6月8日,超级独角兽公司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601138.SH)正式登陆A股,股票简称“工业富联”。其在招股书中将自己定位为“全球领先的通信网络设备、云服务设备、精密工具及工业机器人专业设计制造服务商”,就是希望转变富士康未来30年的经营模式,实现企业的“+互联网”的转型。
郭台铭还透露,正在着手把富士康的经营模式转变为合伙人制,工业富联选择在大陆上市,主要就是为了让员工更方便地分到公司股票,上市后还会制定员工持股激励计划,用以留住人才。
30年来,富士康从一家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的百人小厂,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代工厂。随着人才结构的转型,富士康也撕掉了代工厂的标签,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和引以为傲的自有品牌,实现了向全球精密制造、高端制造、先进制造的产业巨头的转型。
郭台铭的心思
在工业互联网这个市场上,究竟是工业企业赢还是互联网企业赢?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究竟是谁加谁的问题?在6月初的“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对话”论坛上,郭台铭说,这个问题,他思考了很久。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讲座教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智能维护系统产学合作中心主任李杰表示,工业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不确定性和碎片化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破解,需要数字化将它变成确定的肌理模型。
对于这些工业肌理、工业模型,事实上传统工业企业有更多的积淀,并不是IT与互联网企业短时间就能补齐的。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的发展,工业企业正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吸引越来越多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人才的加盟。因此,“实体”与“虚拟”互相拥抱,更有机会走在前面。
作为中国制造业巨头,富士康被认为是中国最有希望率先实现工业4.0的企业。早在三年前,富士康就迈开布局工业互联网步伐,目前已陆续在各制造基地引进并运用,主要是提升富士康的生产品质和效率,未来将向外部开放。
郭台铭用了九个字来概括富士康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云移物大智网+机器人。“云”是云计算,“移”是移动,“物”是物联网,“大”是大数据,“智”是人工智能,“网”是工业互联网,加上机器人,从核心层到IaaS、PaaS,再到SaaS层,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要做的是“实体制造+数字制造”的整个生态体系。
富士康计划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把工业大数据转换为人工智能,为工业互联网迈向第三次工业革命掀开新篇章。
赋能中小企业
2015年,富士康成立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并在2017年创造了A股IPO最快过会纪录。6月8日,富士康旗下企业工业富联在上交所上市,开盘价19.83元,较发行价13.77元上涨44%。工业富联市值达到3905.58亿元,超过海康威视,成A股市值最高的科技企业。
对于工业富联的上市,郭台铭有着长远的思考,“工业互联网是发展中国制造2025的最佳途径之一,富士康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实力,所以将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相关业务拆分出来,组成工业互联网业务进行上市。工业互联网也是公司发展方向,希望借助上市,跟上产业发展浪潮。”
郭台铭认为,工业互联网平台具有三大特征:网络效应、马太效应和替代效应。
网络效应方面,工业互联网连接的人、机、物的数量远远大于消费互联网平台连接人的数量。PTC预测,到2020年IOT设备接入数量将达到500亿+。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价值将是消费互联网平台100倍,甚至“富可敌国”。
马太效应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的APP和用户达到一定规模时,会形成一个双向迭代、互促共进的双边市场,平台将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爆发增长,形成“赢者通吃”的竞争局面。谁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上先行一步,谁将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导权。
替代效应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能够极大地降低企业信息化部署的时间、成本和难度,同时正在重构工业知识的沉淀、复用和传播,这将改变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实现路径,让企业以“快进键”一键进入综合集成阶段。
借助工业富联带来的资本加持,以及自身在智能制造方面积累的大数据,富士康很有可能在5年内实现全面转型。
工业富联董事长陈永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富联不仅是一家制造型公司,更是一家平臺型公司,做平台公司和当前业务并不冲突。“在平台上,我们为中小企业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帮他做培训,甚至可以拿出资金对优质公司进行投资。”
陈永正透露,未来2至3年内,工业富联拟利用募集资金和自筹资金在现有生产线基础上,更新IT系统架构,升级自动化流水线,达到工厂车间的进一步自动化和熄灯作业目标,实现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以及人与人的互联互通。并将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人员流、物料流和过程流贯穿整合,发展大数据应用,提升公司创新与分析决策能力,赋能更多的中小企业。
到那时,富士康的工业互联网将不再是自身40多个产业园区的共享平台,会成为中国精密制造、智能制造的核心平台。
“富士康不是代工企业,富士康是工业互联网企业。”这是郭台铭在富士康30周年庆上对下一个30年下的定义。
他希望未来工业互联网平台不仅能够富士康自己使用,同时也在行业内形成示范效应,让更多企业在升级过程中使用富士康的标准,甚至是加入到富士康的制造系统中来。这不但能继续保持富士康在制造业中的地位,更能造福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