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传统唱响青春
——山西青年戏曲演员展演述评
2018-07-21陈琛
陈 琛
“梨园新秀”山西青年戏曲演员展演于2018年8月16日至22日在晋东南名城晋城举行。此次活动由山西省文化厅、山西省旅发委、山西工艺美术集团、晋城市人民政府主办,晋城市文化局承办,晋城市上党戏剧研究院、晋城市歌舞剧院协办,共有晋剧、蒲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豫剧、京剧、耍孩儿、上党落子8个剧种的49名35岁以下的演员参加。作为首届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一项重要活动,青年戏曲演员展演不仅集中展示了省内主要院团近年在戏曲保护与传承方面的成果,为青年戏曲表演人才的脱颖而出提供了宝贵的平台,也为山西戏曲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活力。
一、剧目丰富多样,“传统”大放光彩
这次展演活动共由山西省内22个专业戏曲表演团体参加,在7天14场的演出中集中展示了48个折子戏,包括晋剧《艳阳楼》《八大锤》《富贵图·烤火》《花田外传》《凤台关》《黄鹤楼》《母爱》《扈家庄》《调寇·二进宫》《烂柯山下·休妻》《烂柯山下·朱买臣回家》《清风亭·认子》《清风亭·盼子》《雅观楼》《见皇姑》《盗库银》《审姐责弟》《折桂斧》《寿州救驾》,蒲剧《出棠邑·拆书》《火焰驹·贩马》《柜中缘》《火凤凰》《杀狗》《徐策跑城》《梵王宫·挂画》,北路梆子《交印》《血手印·女行路》《血手印·男行路》《珍珠塔·跌雪》《打神告庙》,上党梆子《黄鹤楼》《三关排宴·坐宫》《杀庙》《杀妻》,豫剧《宇宙锋》《三岔口》《少帅伍云召》《打神告庙》,京剧《小宴》《扈家庄》,耍孩儿《昭君出塞》《扇坟》,上党落子《徐策跑城》。其中,除去《徐策跑城》由三个不同剧种演出,《打神告庙》《扈家庄》由两个不同剧种演出,《血手印·女行路》由同一个剧种的不同演员演出外,观众们欣赏到大约40折不同样的戏,题材涉及情爱婚姻、公案世情、忠臣孝子、英雄侠义、神话传说等,足见山西戏曲剧目资源丰富,传统积累深厚,现代传承有序。就类型来说,除了《母爱》是现代戏外,其他均为传统戏或传统戏的“老戏新编”,如晋剧《花田外传》《烂柯山下》等,没有出现严格意义上的新编历史剧,这想必与演出的“环境”有关。青年演员参加戏曲展演,往往最先选择的是经典传统戏,经典剧目经过几代人千锤百炼的打磨,在艺术上臻于完美,为观众熟知和喜爱,是一种最“经济”的展演选择。
值得肯定的是这次展演给每个剧目限定的时间上线为30分钟,这是比较科学和难得的,因为在太短的时间内很难有完整的表演。在展演或比赛这种演出环境下,演员本能地想把自己最好的东西在有限的时间内表现出来,有些会选择移植其他剧种中技巧性强的折子戏,从演员的角度来说无可厚非,况且剧种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也是自然。不过,需要考虑的是参赛移植来的别的剧种的戏未来能不能成为该剧种的保留剧目?移植后能否突出自己的风格?因为山西主要剧种的传统根基深,代际承继较好,这个问题在展演时并不突出,实际上也体现了戏曲保护与传承的一种良性循环。
二、文戏武戏相当,百花竞吐芬芳
山西剧种荟萃,允文允武。就本土的四大梆子来说,晋剧、蒲剧唱念做打并重,保留很多技巧性程式动作;北路梆子、上党梆子以唱功为主,着重文戏。加上由外传来的京剧和豫剧,以及本土别有风味的耍孩儿和上党落子,可谓文戏武戏相得益彰,给人多重的审美享受。在戏曲武戏整体式微的情势下,山西戏曲的表现难能可贵。观众们既欣赏了精彩绝伦的帽翅功、翎子功、椅子功、水袖功、担子功、髯口功、跷功、打出手、趟马等高超的戏曲技艺,也领略到不同于京昆“国”字号剧种的独特美感。就武戏来说,《徐策跑城》是晋剧、蒲剧的保留剧目,这次又展演了上党落子的《徐策跑城》,他们据剧种条件演来各具特色。比如,当徐策听说韩山人马将要前来时,晋剧舞台留给徐策一人,主要是展示演员耍帽翅的功夫,他只做不唱;蒲剧、上党落子则安排韩山人马登场,演员也都要耍帽翅,但在表现上仍有不同,蒲剧演员会加唱一句“迈步把城进”;上党落子的徐策戴改良纱帽,也是唱做并重,设计完整,表演很有层次感,将奔跑的喘息声都细致入微地表现出来。京剧的《徐策跑城》也很有名,是麒派代表剧目,以上三个剧种在演出时却演出了山西的风格,与京剧不分轩轾。就文戏来说,以上党梆子《杀妻》为例,“窗前梅树”这大段唱腔情真意切,在上党地区广为流传。京剧有《斩经堂》,也是麒派代表剧目。从个人观剧体验来说,上党梆子的《杀妻》更有人情味。这也恰是地方戏相较京剧的一个特点和优长,也是地方戏在“国”字号剧种面前需要勇于保持和开掘的。
三、新秀氍毹争俏,梨园后继有人
青年戏曲演员是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生力军,一个剧种的青年演员的数量和质量很大程度决定了这个剧种的未来前景。戏曲演员的培养、成才不易,需要多方面的支持与鼓励。这次青年戏曲演员展演是由政府搭建的平台,为青年戏曲人才提供了难得的展示和实践机会。山西的一些剧种成立有青年演出团,如这次参加演出的临汾市小梅花蒲剧艺术研究中心、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吕梁市青年晋剧院有限公司等,这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戏曲演员培养机制。戏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形式,通过成立青年演出团,给青年演员更多实践机会,发现青年戏曲好苗子,打造青年戏曲品牌。省级规模的戏曲展演正是梨园新秀们一展风貌的舞台。通过交流、观摩,他们检验了各自的艺术水准,扩大了视野,也让评委和观众看到了山西戏曲的希望。事实证明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能够独当一面。山西有38个剧种,虽然只有8个剧种参赛,也都是市级以上的院团,但能够站在这个舞台的演员应该都是各剧种青年演员中的佼佼者。这次展演响应国家号召,没有设置等级奖项,最终评选出25名“最佳演员”和24名“优秀演员”,这对参赛的青年演员来说更多是一种关怀和鼓励。
总的来说,这次展演活动是成功的,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考虑。首先,正如首届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的主题“保护·传承·转化·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一般,戏曲并非只有一种声音,近年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中的知名优秀剧目如晋剧《红高粱》、上党梆子《太行娘亲》、蒲剧《土炕上的女人》、晋剧《傅山进京》《于成龙》等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展示给观众,老戏老演、老演老戏并不能满足观众日益多元的审美需求。新戏只有多演出、多打磨,才能为演员和观众同时认可。其次,参赛的青年演员整体上与各剧种知名的演员相比还有着不少差距,要知道任跟心、郭泽民等老师都是在二十岁上下就崭露头角,获得了全国声誉。通观这次参赛的所有演员,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不多。当然,这是时代使然,在各种流行文化层出不穷,传统戏曲式微的大环境下,戏曲演员的整体实力都在下降。作为青年演员,一定切记不能抱着为得奖而得奖的心态,急功近利地选择行当和剧目。青年演员要戒骄戒躁,打好基本功。摒弃“撒狗血”式的表演,在程式与人物的关系上做到由外到内、由内到外。第三,展演的剧目以生行、旦行挑梁为主,没有一折丑角担纲的戏。生旦净丑各行当都有优秀的人才涌现才是戏曲发展的正常态势。可能有参赛年龄的门槛,一些剧种、院团、行当、流派的演员没能出现在展演活动上,如没有后继的优秀青年演员正是它们的一种深层危机。第四,当下戏曲已进入一个传承与传播并重的时代。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需要调动各种手段让戏曲走进观众,不能让它仅在业内人士和老戏迷的圈子中打转。在保证演出质量的同时,也要在票务营销、宣传推广上多加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统一。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我们寄希望于这些可爱的青年戏曲演员,也祝愿山西戏曲的明天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