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含抗生素的骨水泥棒髓腔填塞治疗髓内钉术后髓腔感染的效果研究

2018-07-20吕景武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抗生素

吕景武

摘要 目的:探讨含抗生素的骨水泥棒对髓腔填塞治疗髓内钉术后髓腔感染情况的控制效果。方法:收治创伤性骨折髓内钉术后感染患者60例,根据抗感染方法不同分为抗生素骨水泥组31例和灌洗引流组29例,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抗生素骨水泥组开始功能锻炼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灌洗引流组(P<0.01);抗生素骨水泥组3个月后的优级感染控制率及有效控制率均显著高于灌洗引流组(P<0.01)。结论:髓腔填塞含抗生素的骨水泥棒可以有效控制骨折髓内钉术后髓腔的感染情况,减轻炎性反应,减少住院时间,促进患者预后。

关键词 骨水泥棒;髓腔填塞;抗生素;髓内钉术;髓腔感染

骨折后的手术固定主要分为内固定和外固定两种,其中内固定由于确定的固定手段及满意的复位效果,其临床效果较外固定更理想[1]。但由于内固定时内固定物的存在,处理不慎容易引起感染。本研究分析、比较含抗生素的骨水泥棒填塞治疗与灌洗引流治疗髓内钉术后髓内腔感染患者的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创伤性骨折髓内钉术后感染患者60例,年龄45~ 75岁。纳入患者均为首次感染,有窦道形成,有不同程度的渗液或流脓出现;同时所有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与血沉(ESR)均增高。根据抗感染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抗牛素骨水泥棒组31例(A组)和灌洗引流组29例(B组)。A组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61.48±8.82)岁;股骨骨折15例,胫骨骨折16例;Gustilo I型11例,Ⅱ型20例;感染时间平均(11.35±4.63)个月。B组男19例,女10例;平均年龄(62.03±8.96)岁;股骨骨折12例,胫骨骨折17例;Gustilo I型9例,Ⅱ型20例;感染时间平均(11.10±5.47)个月。两组性别、年龄、骨折情况、感染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A组利用碘伏浸泡的时间更换新的手术衣及手术器械,并于无菌台上制备所用的抗生素骨水泥。抗生素素骨水泥制备比例以骨水泥粉: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粉末=20:1:2的比例混匀并在其凝固前填塞至彻底清创后留置的空腔中。术后根据CRP、ESR实验结果确定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感染得到控制后于0.5年后取出骨水泥并进行Ⅱ期自体骨植骨、内固定治疗;若感染控制不利或者复发,则进行二次的清创及抗生素骨水泥填塞手术。B组患者在清创结束后放置灌洗管进行2周的抗生素洗液冲洗处理,术后采用石膏等器材进行固定。

疗效判定:患者手术3个月后对其感染控制情况进行评估[2]。①优:术后伤口I期愈合良好,3个月无感染症状;②良:术后创伤部位出现红肿、分泌物等感染症状,经换药处理后痊愈;③差:感染加重,伤口不愈。其中以术后CRP、ESR检测指标下降、体温正常、伤口愈合良好为有效,控制有效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A组开始功能锻炼时间(5.15±1.43)d显著早于B组的(11.89±3.07)d(P<0.01);A组住院时间(15.71±2.90)d,显著短于B组的(24.14±2.57)d(P< 0.01)。

3个月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估发现,A组中优27例,良3例,差1例,有效控制率98.77%;B组中优19例,良7例,差3例,有效控制率89.66%;A组患者优级控制率及有效控制率显著高于B组(X2=7.61,P<0.01)。

讨论

髓内钉固定以其较好的固定复位效果常成为骨折固定的首选方式,但随着髓内钉进入髓腔导致局部血肿后容易造成细菌的侵入,而内固定物本身又无血液供给,无法清除已经入侵的异物,致使感染加重[3]。同时,入侵的细菌能够在髓内钉的表面黏附形成生物膜,该生物膜一方面可以保护膜中细菌的生长,使其逃脱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一方面还可以抵抗外部抗菌药物的渗透,单纯使用抗生素的全身治疗并不能有效控制术后的感染,若通过提高抗生素浓度进行控制则可能会引起耳、肾及胃肠道等不良反应[4]。因此,在抗生素的使用基础上外科介入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彻底清创之后,抗生素骨水泥组患者填塞骨水泥结束后需要先缝合创口,等待髓腔内的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然后再进行Ⅱ期的手术将水泥块取出,完成后续的手术过程,减少对患者生活等方面的影响[5,6];而灌洗引流组患者在彻底清创之后需要2~3周的抗生素盐水冲洗,之后结束手术。因此,对比两组患者开始功能锻炼时间及住院时间发现,抗生素骨水泥组患者开始功能锻炼的時间显著早于灌洗引流组患者,同时其住院时间则显著的短于灌洗引流组。术后3个月后评估发现A组患者的优级的感染控制率及有效控制率显著高于B组(P<0.01)。4例感染控制较差的患者中,抗生素骨水泥组1例经二次清创后再行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治疗;3例灌洗引流组患者二次清创后换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治疗均得到有效控制。以上也就表明,对于髓内钉术后髓腔感染,抗生素骨水泥填塞治疗较灌洗引流治疗具有更好的短期治疗效果[7,8]。

参考文献

[1]余洋,陈莹,周一飞,等.骨折内固定术髓内感染患者应用万古霉素骨水泥控制的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4):5666-5668.

[2]孙国栋,吴占勇,范会龙,等.应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骨折术后髓内感染[J].实用骨科杂志,2014,20(3):276-278.

[3]Namdari S,Rahinovich R,Scolaro J,et al.Ah-sorhahle and non-ahsorhahle cement aug-mentation in fixationof 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s: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l.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13,133(4):487-494.

[4]林谋明,姚小福,毛平,等.抗生素骨水泥棒髓内旷置治疗股骨及胫骨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髓腔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10):1045-1046.

[5]魏波,王宸,李贺,等.骨水泥不同时相负载抗生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25):4581-4585.

[6]武亮邢科朱玉杰,等.抗生素骨水泥链珠与灌注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对比研究[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2):1181-1185.

[7]康文磊,孙铁铮,牛慧云.等.抗生素骨水泥治疗骨科感染的利与弊[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6(5):782-784.

[8]闫韵飞,郭亭,周利武,等.含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髋关节置换后感染二期翻修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l6(4):673-678.

猜你喜欢

抗生素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故事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
人工流产术后不使用抗生素的临床分析
肠宁汤治疗66例老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观察
童年重负:“被摄入”的抗生素
抗生素末日敲响的警钟
防范“抗生素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