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α干扰素联合无乳糖奶粉治疗婴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07-20李家寿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干扰素

李家寿

摘要 目的:探讨干扰素αlb联合无乳糖奶粉治疗婴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收治婴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0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扰素组。干扰素组予干扰素alb肌注联合无乳糖奶粉喂养,常规组予普通婴儿配方奶粉喂养。结果:干扰素组腹泻治愈率80.7%,好转率15.3%;常规组治愈率44.6%,好转率44.6%。结论:干扰素αlb联合无乳糖奶粉治疗婴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可以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减少住院天数及减少滥用抗生素。

关键词 干扰素;无乳糖奶粉;轮状病毒肠炎

小儿腹泻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1岁患儿约占半数。急性腹泻是<5岁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引发小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包括轮状病毒(RV)、ECHO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而轮状病毒感染是小儿秋冬季急性腹泻的最常见病因,可导致小肠绒毛损害。乳糖酶是一种存在于小肠上皮细胞微绒毛膜上的糖蛋白,绒毛的损害导致继发性乳糖酶的缺乏,水和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导致渗透性腹泻[1]。一般患儿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症状。有研究显示中国急性腹泻患儿46%~70%存在继发性乳糖不耐受,这是由小肠黏膜细胞受损的原因所致[2],尤其是轮状病毒所致的急性腹泻。近年来,循证医学研究指出,去乳糖奶粉治疗儿童急性腹泻能降低54%的治疗失败率[3],饮食中去除双糖,特别是去乳糖奶粉可缩短病程并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本研究收集2015年5月-2016年4月就诊于我院儿科住院病房住院治疗诊断为“轮状病毒肠炎”的年龄<1岁的病例,在应用腹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干扰素α-lh(IFN-αth)(运德素)肌注3—5d,并予腹泻配方奶粉(无乳糖奶粉)辅助治疗。通过对临床资料的分析,明确干扰素联合无乳糖奶粉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好,现将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08例,年龄<1岁。全部病例随机分为干扰素组52例和常规组56例。两组病例年龄和临床表现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3个月≤年龄≤l岁,性别不限;②腹泻时间<14d;③符合小儿急性腹泻病诊断标准,并诊断明确可靠,大便常规正常或WBC偶见,轮状病毒阳性,无其他严重的并发症;④患儿无以下严重表现:重度脱水、休克、意识障碍;⑤患儿父母(法定监护人)愿意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①年龄>1岁;②明确诊断为细菌性肠炎、伪膜性肠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脓血便的患儿;③符合难治性肠炎的患儿;④腹泻伴休克、重度脱水;⑤母乳喂养,不愿接受人工喂养的患儿。

诊断依据:108例均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腹泻、呕吐、发热、脱水。腹泻每天3次至数十次,伴有腹胀和肠鸣,粪便呈稀薄水样,淡绿色,或黄绿色,偶有黏液,无脓血,镜检无白细胞或偶见,部分粪便隐血阳性,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3次/d,采用北京贝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A群轮状病毒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测定人院当日大便轮状病毒阳性。

治疗方法:干扰素组52例均在应用腹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干扰素α-lh(IFN-αlh虮内注射:1μ(kg·次),1次/d,共3—5d,并予腹泻配方奶粉(无乳糖奶粉)喂养辅助治疗。常规组予腹泻常规治疗,继续予普通婴儿配方奶粉喂养。出院(1周内)后分析疗效。

疗效判定:参照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腹泻病疗效判定标准补充意见判定。

结果

干扰素组主要症状(腹泻4~6d,呕吐1—3d,发热1~3d)逐步消失,其中治疗5—6d未愈家属放弃治疗出院2例(3.8%),治疗4~7d痊愈出院42例(80.7%),好转出院8例(15.3%)。常规组治愈25例(44.6%),好转25例(44.6%),无效6例(10.7%)。提示干扰素组疗效显著。

讨论

婴儿免疫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消化道等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极易发生急性腹泻病,而轮状病毒是秋冬季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原,轮状病毒感染后极易出现继发性乳糖吸收不良和乳糖不耐受,出现肠道菌群紊乱。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上复制,使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和坏死,其微绒毛肿胀,排列紊乱和变短,受累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遗留不规则的裸露病变,致使小肠黏膜回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而引起腹泻。同时,发生病变的肠黏膜细胞分泌双糖酶不足且活性降低,使食物中糖类消化不全而积滞在肠腔内,并被细菌分解成小分子的短链有机酸,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微绒毛破坏亦造成载体减少,上皮细胞钠转运功能障碍,水和电解质进一步丧失。新近的研究表明,轮状病毒的非结构蛋白4(NSP4)与发病机制关系密切。NSP4是具有多种功能的液体分泌诱导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作用于固有层细胞,激活CL-分泌和水的外流;改变上皮细胞的完整性,从而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本身可能形成一个通道或是激活一种潜在的Ca2+激活通道,导致分泌增加;通过旁分泌效应作用于未感染的细胞,扩大了被感染黏膜上皮细胞的感染效应;直接作用于肠道神经系统,产生类似于霍乱毒素引起的腹泻。有研究发现,婴儿发生急性腹泻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45.05%,在发生轮状病毒感染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发病率更高,可达45.83%,同国内之前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4]。

本研究采用的干扰素α-1b(IFNα-1b)为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干扰素α1b(运德素)。IFN-α1b注射液是我国第1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I类新药,多个多中心临床研究的资料显示,IFN-α1b治疗病毒性肠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疗效好,不良反应轻。IFN-α1b的抗病毒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和激活细胞免疫这两条途径实现。IFN-α1b是中国人机体抗病毒的主要干扰素(IFN)亚型,如果机体内源性IFN缺乏和生成不足,则抗病毒能力下降。儿童由于免疫功能尚不成熟,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及干扰素相对较低,易发生病毒感染。许多病毒,如轮状病毒(RV)、EB病毒等感染机体后,病毒会产生一些特定的蛋白,主动逃避或抑制免疫系统,特别是抑制内源性IFN的产生,使机体不能形成有效的抗病毒状态。给予外源性IFN-αlb能提高机体IFN水平,促进JAK-STAT信号通路的激活,增强机体组织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的能力和免疫细胞清除病毒的能力,减少组织病理损伤。RV是引起儿童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毒。近年发现,RV可透过胃肠屏障引起病毒血症,导致全身多系统病变,如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心肌损伤、肝功能异常等。RV能通过NSP1蛋白抑制内源性IFN的产生,逃避机体免疫攻击。IFN-α1b在限制RV感染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体内IFN-α水平高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相对较快,及时给予外源性IFN,有助于抑制病毒复制,减轻症状,限制RV引起的肠道及全身感染。有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在病毒感染的急性期采用IFN-α1b进行抗病毒治疗,有利于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7]。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表明,肌内注射IFN-α1b,能有效缩短RV腹泻患儿的发热及腹泻时间,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和病毒转阴率。对中重型腹泻患儿,IFN-α1b也可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排毒时间,降低感染周围人群的风险,并有助于受损肝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采用的无乳糖奶粉为雀巢公司生产的无乳糖婴儿配方奶粉,符合国家GB25596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的要求,结果提示干扰素α1b联合无乳糖奶粉治疗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治愈率、腹泻缓解天数改善率明显优于应用腹泻常规治疗的患儿。干扰素α1b联合无乳糖奶粉更加适合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保证有足够蛋白质等营养素摄取,又不增加消化道负担,从而缩短婴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住院时间,在轮状病毒肠炎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疗效。

综上所述,干扰素α1b聯合无乳糖奶粉喂养配合腹泻病常规治疗对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较传统腹泻病有更加积极的治疗效果,能在保证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营养所需的同时,不增加肠道负担。这充分证明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用干扰素α1b联合无乳糖奶粉喂养可以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对减少住院天数及滥用抗生素有重要意义,且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瑞.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的防治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3,40(3):261-263.

[2]姜毅.婴儿腹泻乳糖不耐受的发病原因及诊断[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30):74-76.

[3]王琳,张崇凡,丁俊杰,等.去乳糖奶粉降低重度脱水急性腹泻幼儿治疗失败率-基于14项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中国循汪儿科杂志,2013,8(6):404-409.

[4]徐家骅,黄瑛.腹泻期去乳糖奶粉辅助治疗婴儿急性腹泻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7):532-536.

[5]庹照林,向彩云,覃遵祥,等.α干扰素治疗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6(3):225-226.

[6]江蕙芸,王艳华,陈红慧,等.干扰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疗效评价和动态排毒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11):976-979.

[7]肖贞,刘东成,李源斌.干扰素α1b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并肝脏损伤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3):2694-2696.

猜你喜欢

干扰素
Ⅰ型干扰素抗HIV作用的研究进展▲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Y-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在艾滋病并发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15年四川省4个县牛结核菌素γ-干扰素ELISA检测报告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肝靶向干扰素对小鼠免疫毒性的初步研究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eAg血清学转换预测指标价值比较
恩替卡韦治疗干扰素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72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