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对城镇化的影响
2018-07-20刘佩琳
刘佩琳
摘要: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极具经济战略价值,二者关系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国内外产业集群对城镇化影响的研究多聚焦于动力机制、实现路径,国外偏重理论模型,国内侧重定性分析,但鲜见农业产业集群和服务业产业集群影响城镇化的相关探讨。服务业已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常态,未来服务业集群对城镇化影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Abstract: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urbanization have great economic strategic valu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rom the society. The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industrial clusters on urbaniz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focuses on the dynamic mechanism and the realization path. The foreign researches emphasize on the theoretical model, and Chinese researches emphasize on qualitative analysi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clusters and service industry clusters on urbanization. The service industry has become the new normal of China's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 future service industry clusters have important research value for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关键词: 产业集群;城镇化
Key words: industrial clusters;urbanization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8-0287-02
1 产业集群对城镇化影响的国外研究
国外对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相关研究始于马克思对城市本质的探讨,即城市本身是集聚体,聚集了人口、资本、享乐和需求等生产和生活要素。马歇尔经济思想蕴含了产业集群对城镇化影响的部分观点,认为工业为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向特定的产业区域内集聚是城市化必不可少的要素,由于规模收益递增,平均成本下降,引起特定厂商及其大规模生产活动向特定区域集聚,引起生产者和劳动力大规模流入,城镇由此产生和发展(Marshall,1961)。米尔斯和汉密尔顿的城市形成模型精辟阐述了产业集群对城镇化的影响,认为产业集群的集聚扩散过程和集聚空间分布格局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产业集群战略对促进城镇化形成、发展、扩张、更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Mills&Hamilton;,1994)。
国外新经济地理学派关注自由贸易与全球化的影响,从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视角来解释人口向城市聚集及类似经济活动集中在同一个地方的机理,提出了迁移驱动模型和投入-产出驱动模型,为早期研究工业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关系提供了方法论指导(Krugman,1991;Venables,1996)。Porter(1998)通过对多个工业化国家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现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国家产业竞争力的体现,并据此提出钻石理论模型,建议政府有意识地对产业集群进行引导、培育和规划,且要动态调整,适时转型与升级,这一理论对城市形成、发展与更新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佩鲁的增长极理论表明区域经济增长的极化效应对应的便是城市的兴盛与发展,产业集群的发展就是城市极化生长的重要驱动(Perroux,1950),而具有造血型产业集群的功能化城镇又将进一步极化并形成新的经济活动空间(Boudeville,1968)。缪尔达尔的累积循环因果理论认为工业集聚效应会形成新的消费窗口、带来就业和人口的增加,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本的改善、城市的更新与扩张,同时产生外部引致经济效应,吸引更多的產业和企业进入,产生集群经济极化效应进一步影响城镇化进程的累积循环效应(Myrdal,1957)。
2 产业集群对城镇化影响的国内研究
城镇经济的实质在于其空间集聚性,城镇经济能有效推动城镇化进程(冯云廷,2004),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之间的确有着必然联系(赵昕,2007)。产业集群及其梯度转移客观上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提升了城市竞争力和经济增长水平,是实现城市化的重要途径(黄坡、陈柳钦,2006),是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战略支撑(侯守礼,2003),发展企业集群是重现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途径之一(仇保兴,2004)。王慧英、季任钧(2005)指出中小企业集群形成的内在动力来源于对聚集经济效益的追求使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不断向小城镇聚集,促使小城镇基础设施、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推动小城镇发展进程。而特色产业集群有利于城乡互动融合,加速实现城乡一体化战略(赵立新等,2006)。空间关联性上,产业集群的指向、类型显著影响城镇化的推进方式和扩张形态(葛立成,2004),并影响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关系(张家炜等,2009)。中国各地城镇化速度和发展水平的区域异质性源于不同产业集聚水平的差异(范剑勇,2008)。
3 结论与启示
通过国内外产业集群对城镇化影响研究成果的比较,发现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将研究聚焦于工业产业集群对城镇化的影响,国外偏重理论模型的实证研究,国内以抽象的定性分析为主,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产业集群影响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实现路径两大层面。但罕见农业产业集群和服务业产业集群对城镇化的影响方面的成果,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拓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此背景下,中国产业也将进入转型升级的发展新时代,城镇化也必将迎来新型城镇化的稳健发展新时代,服务业将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常态,服务业集群对城镇化尤其是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动力、机制、实现路径等将有重要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Marshall A, Guillebaud C W. Principles of economics[J]. 1961.
[2]Mills Edwin S, Hamilton B W. Urban economics[J].1994.
[3]Krugman P R. Geography and trade[M]. MIT press, 1991.
[4]Venables A J.Equilibrium locations of vertically linked industries[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96:341-359.
[5]Porter M E. Cluster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1998.
[6]Perroux F. Economic space: theory and applications[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50:89-104.
[7]Boudeville J R. Problems of regional economic planning[M].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1968.
[8]Myrdal G. Economic Theory and Under-Development Regions[M]. Gerarld Duckworth,1957.
[9]馮云廷.聚集经济效应与我国城市化的战略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4(9):35-41.
[10]赵昕.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模型[J].经济与管理,2007,11:40-44.
[11]黄坡,陈柳钦.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新[J].新疆社会科学,2006,01:16-21.
[12]侯守礼.基于产业集群的小城镇质量发展战略[J].经济经纬,2003(3):61-63.
[13]仇保兴.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企业集群[J].现代城市研究,2004,01:17-23.
[14]王慧英,季任钧.中小企业集群与小城镇经济发展[J].小城镇建设,2005,03:92-93.
[15]赵立新,关善勇.特色产业集群与城乡一体化[J].当代经济研究,2006(11):30-32.
[16]葛立成.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地域模式——以浙江省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4,01:56-62.
[17]张家炜,王海峰,谢国建.浅析城市化进程中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问题[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02:32-36.
[18]范剑勇.产业结构失衡、空间集聚与中国地区差距变化[J].上海经济研究,2008,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