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缔造”理念下的村庄建设规划路径探索

2018-07-20王娜

价值工程 2018年18期

王娜

摘要:康平县在打造沈阳市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过程中,以“共同缔造”理念开展村庄建设规划。项目组构建了村庄建设规划“十个全覆盖”体系,诠释了“共同缔造”理念指导下村庄规划的规划路径与核心内容,并通过通过发动村民共同开展村庄治理,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通过“以奖代补”措施,鼓励村民实现共同缔造,形成了村庄建设规划可复制、可推广的“康平模式”。

Abstract: Kangping County,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demonstration zone for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Shenyang, carried out the village construction plan with the concept of "co-creation". The project team constructed a "ten full coverage" system of village construction planning, interpreted the planning path and core contents of village planning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co-creation", and worked hard to establish a urban and rural social management system through the mobilization of villagers to jointly carry out the village governance and encourage the villagers to participate in co-creation by means of "to replace the supplement by reward" measures, and at last formed a "Kangping Model" in which the village construction plan can be replicated and can be promoted.

關键词:共同缔造;村庄建设规划;路径

Key words: co-creation;village construction planning;path

中图分类号:F54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18-0036-02

0 引言

《沈阳振兴发展战略规划》提出“幸福沈阳共同缔造”,按照“共识是前提、共建是路径、共享是目的”的要求,不断扩大居民群众参与面和完整社区覆盖面,形成以发动群众共同参与为核心、以完整社区建设为基础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康平作为沈阳市远郊县,打造沈阳市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开展示范村庄规划编制,是落实“幸福沈阳共同缔造”具体行动。本文在以“十个全覆盖”为重点,编制了康平县刘家屯示范村庄规划。

1 基本情况

刘家屯村位于沈阳市康平县郝官屯镇东部,毗邻辽河,隔辽河与昌图相邻。村域面积1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000亩,下辖3个自然屯:刘家屯、何家屯和老山头,共703户,总人口2370人。刘家屯居民点共有户数400户,人口1200人;何家屯居民点有户数150户,人口600人;老山头居民点有户数153户,人口570人。刘家屯村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一产业,此外建立了村手工艺品厂、有机肥厂,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业,到2016年底,刘家屯村年人均收入10800元,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第一产业生产。

2 发展愿景与建设目标

从解决居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根本出发,突出区位、环境、文化等特色,注重与辽河生态环境协调,将刘家屯村打造成为滨河生态休闲地、现代宜居典范村。

2017年7月14日发布实施的《康平县关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导,把“共同缔造”贯彻于工程建设、管护之中,提倡“用工不出村、用料不出县”,完善乡、村、主管部门“三位一体”质量监督机制,强化早管严管,管护于维修之前,确保干一件、成一件,率先在5个试点村全面达到“十个全覆盖”标准。刘家屯村作为试点村,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导,以村庄宜居环境建设为重点,到2018年,高标准实现试点村庄 “十个全覆盖”(表1)。

3 建设重点

刘家屯村的示范村庄规划的建设重点是高标准实现试点村庄 “十个全覆盖”。

3.1 饮水安全

村内饮水工程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给水管网至今未建全覆盖。规划坚持城乡供水“同城同质”,按照“政府投入、自主运营、用户付费”模式,采用联片、联村的供水方式,严格执行国家城市供水水质标准,集中建设水源、敷设供水管网,实现供水达标、管网入户,对贫困人口给予补贴。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商定,将饮水管护权交由市水务集团管理或村集体自行管理,按核定的水价计量,保障最低运行成本。

3.2厕所入户

采取因村制宜、因户施策的办法,立足环境保护,制定鼓励厕所入户的政策和标准,群众自主建设,政府以奖代补,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根据现状调查情况,结合样板户使用效果,推广各户进行室内、室外改厕,采用现浇三格式一体化粪池,须将其埋深于冻土层以下,结合室外改厕每户5000元,共计700户。

3.3 人畜分离

经营性养殖统一进入在村庄外围建立的集中养殖小区,同时建设集中收集处理设施,粪便统一堆积发酵,统一还田,实现有序收集、资源化利用。

3.4 垃圾处理

村内环卫设施建设已基本完备。全村采用各户收集分类,流动和定点收集相结合的方式。为各户配备2个垃圾桶进行分类收集,对于较大的垃圾设置大型垃圾池进行收集。村环卫车、吸污车定点定时流动进行收集,基本满足村内环卫要求。需增加4套清洁人员清运装备。

3.5 污水处理

采用氧化塘处理生活污水,单价50万元/个。目前正在修建氧化塘一个,前期投资2万元。计划在刘家屯、何家屯分别修建各一个。

3.6 道路建设

村内主要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已完成,需提升村与养殖厂路段和703户进户硬化。结合自来水管道敷设重新修建道路两侧边沟,和未修建边沟总长度约21km。

3.7 危房改造

鼓励引导村民采取互助自建方式,对符合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条件的贫困户开展危房改造工作。改造后住房建筑面积适当、主要部件合格、房屋结构安全、基本功能齊全,建筑面积13-18平方米/人。危房整治主要针对使用中的民宅,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无法加固的拆除重建,共需改造46栋建筑。对刘家屯居民点危房整治危房整治主要针对使用中的民宅,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无法加固的拆除重建,共需改造33栋建筑。

3.8 生活燃气

目前,全村采用液化气,以市场采购为主,随时更换、方便快捷。远期,村域范围内设置1处瓶组点供燃气站,位于刘家屯居民点外围,方便各个居民点内村民燃气使用。

3.9 村庄绿化

村庄主要道路绿化部分已完成。广场绿化,节点绿化等,村内主干路、广场、节点绿化以金叶榆、花草灌木为主;村内宅前路绿化以寒富苹果等经济树种为主。

3.10 美化亮化

村内街路、庭院保持卫生、整洁、有序。柴草堆、杂物堆规整垛放进院。对主要街路两侧围墙进行修饰和整修。主要街路、广场有路灯照明。刘家屯村街道风貌主要包括围墙大门改造,对主要街路沿线围墙进行粉刷,同时兼顾体现刘家屯村整体沿河生态景观湿地风貌和文化特色,总长度6.3km,总面积1.07万平。景观工程共4处,包括入口景观节点1处、老山头眺望台节点1处,村内文化广场节点2处。

4 村庄治理与共同缔造

以幸福康平共同缔造为抓手,通过发动村民共同治理和统筹资源合力治理,加快形成政府、社会和城乡居民良性互动的治理格局,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并通过“以奖代补”措施,鼓励村民实现共同缔造。

4.1 纵向到底、共评共管:加强村庄宜居环境建设

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机制,以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为龙头,推进党建引领、政府服务,实施“纵向到底”管理体系。刘家屯全村分为八个小组,每个小组设置一名党员为组长,实施党员包片到组,专门负责各小组矛盾纠纷调解、红白理事、便民服务、党员服务等一切“对内”的服务管理工作,同时带领村民整治环境、认养绿化、美化亮化村庄等建设工作,共同缔造美好家园。

4.2 横向到边、共建共谋:加强自发组织对村庄建设的参与度

鼓励和支持村民自治团体的建设,村内能人乡贤发挥领袖人物的带头作用,目前,刘家屯建立10个社会组织,已基本覆盖全村家庭。自治团体的建设,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现代文明素质,建立健全团体规章制度,做到活动方式、活动内容、内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村民的主人翁精神,切实参与到村庄的建设当中去。

4.3 协商共治、村民共享:唤醒村民集体意识

以村民公约为准则,充分发挥村庄社会组织团体作用,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带领村民积极参与到村庄建设和管理工作之中,提升村民参与村庄建设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有效拓展村民自治参与渠道。

4.4 以奖代补、共同缔造:把你、我变成“我们”

为鼓励村民参与村庄建设规划,共同建设美好家园,通过以奖代补的模式,建立激励机制,改变村民“等、靠、要”的思维习惯,实现全体村民共同缔造。(表2)

5 结语

本文通过构建村庄建设规划“十个全覆盖”体系,诠释了“共同缔造”理念指导下村庄规划的规划路径与核心内容,通过发动村民共同开展村庄治理,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并通过“以奖代补”措施,鼓励村民实现共同缔造,打造了政府、社会和城乡居民良性互动的治理格局,形成了村庄建设规划可复制、可推广的“康平模式”。

参考文献:

[1]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康平县城乡统筹试点村庄规划(刘家屯).

[2]康平县人民政府.康平县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实施意见.

[3]陈敏.基于“社区营造”视角的新农村社区规划方法探索——以厦门市海沧区美丽乡村(社区)规划实践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5(10):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