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个不完美的人

2018-07-20韩松落

南方人物周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圣徒程勇牧野

韩松落

在看《我不是药神》之前,以为名字里的“神”是为了顺应当下的网络表达,和“男神女神”的“神”是一个意思,看过之后才发现,它真的是在讲“神”的故事,人的神性。在很多地方,它让我想起《西游記》,两个故事从人物的角度来看是一样的,讲五个不完美的人如何变成圣徒的故事。

《药神》在很多地方有宗教的踪迹。吕受益相信,一个卖印度神油的人,就会和印度有关系,上门求救,让假的药神因为一个伧俗的理由(赚钱),走上了变成真的药神的路;程勇邀请刘牧师加入,两人争辩的时候,用的是各自系统里的话语,程勇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并且坚持这是上帝说的,在他粗浅的认识里,神都是一家子,只不过换了不同的面貌;黄毛终于接受了程勇,在晚饭上说出“谢谢”的时候,程勇要求带上他的名字说“谢谢”,刘牧师说“而且要说三遍”。而在程勇重出江湖、再去印度的时候,他在街头看到了迦梨和湿婆的神像,烟雾缭绕中,他从不自觉变成了自觉。

其他几个人,也是有着强烈的宗教意味的。在“日刻”上刊发的刘启豪的影评里,作者认为,吕受益是“一个虔诚无比的信徒,赤脚行走在滚烫的沙漠中,对遇见的每一个生灵发出询问,‘你是我的神吗?”刘思慧的出现也很有意思,她迟到了,病友群的群主们站在了饭馆门前,她从他们中间挤出来,“她是门徒,带着面目不分的羊群来见他们的牧羊人。”

在古典叙事里,圣徒必须要有圣徒的样子,外貌肃穆庄严,对成圣有自觉的追求,为之付出悲剧性的人生,哪怕有百万种化身,但自觉的悲剧性是少不了的。而我们这个时代,对圣徒有了新的理解,他可以琐碎杂芜,可以猥琐油腻,可以是春药贩子、钢管舞女、黄毛杀马特,他所在的环境也是纷繁杂乱、缺少美感的,他可以不用那么主动地追求神性,甚至可以是不自觉的。

看到这样的故事,我忍不住深究,创作这样故事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都是什么年纪。后来发现,编剧韩家女、导演文牧野都很年轻,制片人说,这是一个80后剧组。

但我也想起几年前的一件事,我给一个短片大赛当初选评委,看了很多年轻人的作品,这些年轻人几乎都来自最好的电影/传媒学院,相当一部分来自英国、法国和美国的电影学院,有些甚至是大导演的学弟学妹。看了几个片子之后,发现他们都会用“相亲”作为故事核,场景里总有咖啡馆,我于是开始统计,最后发现六成以上的片子,都用了“相亲”这个梗,其余片子,只要不是农村题材,都会有咖啡馆场景。

而在《我不是药神》和文牧野之前的几部短片里,没有相亲,没有咖啡馆,他涉及的主题包括空巢老人、拆迁和贫穷、冥婚。

和这部片子有关的,还有一个细节。有人问担任监制的宁浩,这么好的题材、这么好的剧本,为什么自己不拍,宁浩的回答大概是文牧野有才华,电影业需要新鲜血液,大致是这个意思。但我知道,影视圈这个名利场,人们都是怎么对待新人的,有太多人把别人的名字抹掉,署上自己的名字,在合同上设陷阱,在对方看过合同准备签的时候打岔,然后把合同换掉,甚至细致到故意让对方等着饿着,等到中午再谈事签字,因为这时候对方的血糖低。有才华就要扶持?那可不一定。这个看起来理所应当的事,在当下,其实是最不理所应当的。这事分人。

但,也正是这么一群人,才能拍出这么一个片子吧。故事里没有咖啡馆,没有相亲,故事之外,有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合作方式。也许属于创作者的新时代到了呢,但愿。毕竟,我们都是带着一身的不完美往前走,所以总期待自己和未来,都能好上那么一丁点。

在看《我不是药神》之前,以为名字里的“神”是为了顺应当下的网络表达,和“男神女神”的“神”是一个意思,看过之后才发现,它真的是在讲“神”的故事,人的神性。在很多地方,它让我想起《西游记》,两个故事从人物的角度来看是一样的,讲五个不完美的人如何变成圣徒的故事。

《药神》在很多地方有宗教的踪迹。吕受益相信,一个卖印度神油的人,就会和印度有关系,上门求救,让假的药神因为一个伧俗的理由(赚钱),走上了变成真的药神的路;程勇邀请刘牧师加入,两人争辩的时候,用的是各自系统里的话语,程勇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并且坚持这是上帝说的,在他粗浅的认识里,神都是一家子,只不过换了不同的面貌;黄毛终于接受了程勇,在晚饭上说出“谢谢”的时候,程勇要求带上他的名字说“谢谢”,刘牧师说“而且要说三遍”。而在程勇重出江湖、再去印度的时候,他在街头看到了迦梨和湿婆的神像,烟雾缭绕中,他从不自觉变成了自觉。

其他几个人,也是有着强烈的宗教意味的。在“日刻”上刊发的刘启豪的影评里,作者认为,吕受益是“一个虔诚无比的信徒,赤脚行走在滚烫的沙漠中,对遇见的每一个生灵发出询问,‘你是我的神吗?”刘思慧的出现也很有意思,她迟到了,病友群的群主们站在了饭馆门前,她从他们中间挤出来,“她是门徒,带着面目不分的羊群来见他们的牧羊人。”

在古典叙事里,圣徒必须要有圣徒的样子,外貌肃穆庄严,对成圣有自觉的追求,为之付出悲剧性的人生,哪怕有百万种化身,但自觉的悲剧性是少不了的。而我们这个时代,对圣徒有了新的理解,他可以琐碎杂芜,可以猥琐油腻,可以是春药贩子、钢管舞女、黄毛杀马特,他所在的环境也是纷繁杂乱、缺少美感的,他可以不用那么主动地追求神性,甚至可以是不自觉的。

看到这样的故事,我忍不住深究,创作这样故事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都是什么年纪。后来发现,编剧韩家女、导演文牧野都很年轻,制片人说,这是一个80后剧组。

但我也想起几年前的一件事,我给一个短片大赛当初选评委,看了很多年轻人的作品,这些年轻人几乎都来自最好的电影/传媒学院,相当一部分来自英国、法国和美国的电影学院,有些甚至是大导演的学弟学妹。看了几个片子之后,发现他们都会用“相亲”作为故事核,场景里总有咖啡馆,我于是开始统计,最后发现六成以上的片子,都用了“相亲”这个梗,其余片子,只要不是农村题材,都会有咖啡馆场景。

而在《我不是药神》和文牧野之前的几部短片里,没有相亲,没有咖啡馆,他涉及的主题包括空巢老人、拆迁和贫穷、冥婚。

和这部片子有关的,还有一个细节。有人问担任监制的宁浩,这么好的题材、这么好的剧本,为什么自己不拍,宁浩的回答大概是文牧野有才华,电影业需要新鲜血液,大致是这个意思。但我知道,影视圈这个名利场,人们都是怎么对待新人的,有太多人把别人的名字抹掉,署上自己的名字,在合同上设陷阱,在对方看过合同准备签的时候打岔,然后把合同换掉,甚至细致到故意让对方等着饿着,等到中午再谈事签字,因为这时候对方的血糖低。有才华就要扶持?那可不一定。这个看起来理所应当的事,在当下,其实是最不理所应当的。这事分人。

但,也正是这么一群人,才能拍出这么一个片子吧。故事里没有咖啡馆,没有相亲,故事之外,有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合作方式。也许属于创作者的新时代到了呢,但愿。毕竟,我们都是带着一身的不完美往前走,所以总期待自己和未来,都能好上那么一丁点。

猜你喜欢

圣徒程勇牧野
日出
强者搭桥,弱者筑墙
金钱和人性的抉择
电影《我不是药神》人物分析
《我不是药神》: 这是中国目前 需要的电影
许莹作品
难忘的消防演习
MEANWHILE, DURING THE BOXER REBELLION…
圣徒与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