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炼精神 终生不渝

2018-07-20张改琴

中华书画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学养钤印释文

□张改琴

张改琴,1948年生,甘肃庆阳人。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甘肃省文联驻会副主席、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甘肃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出版有《中国书法·当代著名书法家张改琴卷》《塬上风·张改琴书画集》《当代楷书名家作品集·张改琴》等。

我出生并长时间生活在陇东黄土高原,那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华夏最早的农耕文明,厚重的历史积淀营造了世代延递的浓郁的文化氛围。也正是在这种氛围的浸润与熏陶中,我自幼便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一直耕耘于这片既狭小又广阔的天地中。

数十年的从艺生涯,我一直把书画艺术的研修作为一种心性的历练、一种人生境界的追求,抑或是一种对精神家园的独守。每每铺纸研墨、纵情挥洒时,真是有一种“涧深松老忘荣谢,天阔云闲任卷舒”的酣畅旷达之感。这种感觉促使和引领我孜孜以求地走到今天。如果说有所收获或成绩的话,也算是一种无心自达吧。毕竟在自己的跋涉追求之中,我始终告诫自己只求耕耘、不问收获,只重过程、不问结果。书画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在今天仍令许许多多的人钟情不已,恐怕绝大多数也正是看中了它对人的心性、情操、修养的磨砺与升华的作用,正因为如此,研习书画艺术也的确需要一种恬淡而平和的心态,任何浮躁与急功近利都会妨害和亵渎这门艺术。

在这方面,我不能说自己做得很好,但我始终努力追求着。

最早与书法结缘,应当说是父亲“逼迫”的结果。只上过三年私塾的父亲特别注重并倾心于对我的教育。我从六岁开始练字,人生的第一幅“作品”是九岁过春节时,父亲让我写的贴于灶台上方的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他边教我怎么写,边教导说:“一你要明白围着灶台转是女孩子的天命。”写成后,他赞扬说:“写得不错,或许有一点写字的天分。”随后为我亲手烧制了一方瓦砚。从那时起,我在只有六户人家居住的村里,就有了一点“知名度”。当年,父亲让我练字,并未想过让我成为一名书法家,而我却逐步对书法艺术有了一种痴迷,并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书法艺术改变了我的命运并丰富了我的经历。在对书法艺术的研习过程中,我一直注意吸取传统的滋养与浸润,长期徜徉于墓志石刻之问,钟情于近现代碑学金石书风的笔意,殚力于融碑化帖并力求有自己的面目。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我也只能按照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感悟一直走下去。

甘肃的文化底蕴,影响着甘肃的每一个人。就书画领域而言,可资借鉴的文化遗产,数不胜数。在我从艺生涯当中,这些文化遗产确实对我帮助很大。若论天分,我不敢称聪慧,实际上我比较愚钝。我认为自己之所以取得了这么一点点成绩,除了甘肃文化积淀和文化底蕴对我的滋养之外,最大的感悟是“坚持”二字。所有的事坚持了虽然不一定成功,但不坚持是很难成功的,这是一个真理。我经常反思自己,与很多人比起来,我没有过高的天分,但我认为自己是一个踏实和善于坚持的人。认准一条道路,能踏踏实实地、内心平和地、一身韧劲地坚持走下去。我喜欢钻研,喜欢思考。当然,这种钻研和思考主要集中在书画这个领域。我的微不足道的成绩,应该说是我思考钻研的结果。

甘肃人崇文尚艺的民风,影响了我的父辈。他虽生长在农村,但他还是把这份文化情怀传递给了我。我自小在家由父亲教我学习书法。最初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让我把毛笔字写好,虽然起点低,进步慢,但我始终坚持往前走,一直坚持边学习边思考。在思考中前行,在钻研中进步,在坚持中历练,这就是我的从艺之路,也是我的从艺体会。

从学养的角度讲,书法家应该是一个学者、知识分子。虽然学问家不一定是书法家,但书法家一定是饱学之士。在书法创作领域,我感觉法度、学习过程及对书法的认识和把握非常重要,而这一切需要借助深厚的学养。每一个人对自己艺术的把握、思考都不一样,但必须以学养来涵养书法,没有学养的滋养,一个书家的境界是不可能提高的。书法艺术是一个独立的门类,有其一套完整的法度,当然也不是一定完全按法度去写——石涛在这方面有深刻的论述,但起初一定要遵守一定的法度,然后在活学活用中求得进步和提升。每一个人对法度的理解都不一样,每一个人学习的过程及感悟、理解也不会一样,所以法应该是活的,不是死的。最高境界的法是无法,从有法到无法需要一个艰苦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借助学养去思索和感悟。成功者走过的路可以不一样,这要视个人的条件、环境决定,但最终好的结果应该是一样的。

我很荣幸从事了书协工作,这对我这一生的书画事业发展提高很有帮助。在这个工作环境中,经常接触到大家、名家,无形中对审美、学习都是一种促进。荣誉、职务实际上就是给了你一种压力,压力可以转化成提高自己的动力,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也获得了更多的感悟和认识。

在负责甘肃书协工作期间,应该说还算做了一点事情。虽然与书画界及甘肃文联对我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但我认为在我任期内还是尽了力,起码全心全意地为这份事业奋斗过。虽然工作非常忙,但我基本上保证每天早晨6点起床,6点半至8点研习书画。白天,尤其是晚上只要能抽出时间,我都在研习书法与绘画,以及大量阅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来充实自己。一个人的书法走得远不远,关键是要看基础打得扎实与否。要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去研究、挖掘,通过学习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让自己的知识领域宽一点,认识高一点,这一切均来自基础的夯实和根基的牢固。

我认为书法艺术是需要不断追求变化的,定型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禁锢了艺术。一旦形成一种固定的风格,追求艺术的步子可能就慢下来了,思想就不活跃了,对艺术的敏感性有可能也下降了。我在追求艺术上不敢有任何的怠慢或松懈,力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让自己的书法不落俗套,不能一成不变,要有勇气去突破自己,否定自己的过去,努力探索开创新的艺术风格,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张改琴 李白诗《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纸本 2017年

释文: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诗《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丁酉冬,张改琴一首。

钤印:张改琴印(白)

或许是对家乡故土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愫,或许是女性特有的情结特点,在中国画创作中,我把对黄土高原的景观作为主要的表现对象。情感使然,我排斥那种蛮荒、萧疏乃至于愚昧、落后的评价来概括黄土高原的精神特质。在我的眼中,那连绵横亘、温敦厚实的黄土塬,如同它的漫长的形成过程,充溢着厚重而旷远的历史积淀。它在静穆的表象之下,孕育着巨大的生命力与坚韧性,它上面世代栖居繁衍的生灵,在山塬的怀抱中用淳朴的民风表现着生命的昂奋、用雄健的性格张扬着情感的力度。所以,我一直试图用画笔表现黄土塬的那一份特有的温馨、平和、圆润,再现黄土塬的苍莽和古朴。同时我也瞩目那些散落在沟峁涧壑中的农舍寒窑、林木流溪,它们的存在,赋予了这片土地特有的生命景观和气质禀赋。我虽然不敢说我拥有和了解了这片土地,但对黄土塬的那一份情愫必将促使我去更好地表现它特有的魅力,固守我心中的那一方圣土。

张改琴 郑板桥词《沁园春·恨》 纸本 2017年

释文: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鹦哥煮熟,佐我杯羹。梵(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难道天公,还钳恨口,不许长吁一两声?癫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郑板桥词《沁园(春)·恨》。丁酉冬,张改琴。

钤印:张改琴(朱)

未来的路将如何走的疑问让我实在无法轻松起来。回顾是为了更好地瞩目未来,总结是为了获取经验、汲取教训,更何况人生苦短、艺海无涯。但我相信,我会继续在一种平和的心态中去坚守书画艺术这一给我带来无数快乐和痛苦的精神家园,并默默地耕耘下去。

张改琴 唯大是真七言联 纸本 2016年

释文: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丙申年夏,张改琴。

钤印:张改琴印(白)

张改琴 杜牧诗《河湟》 纸本 2016年

释文: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杜牧诗《河湟》。丙申秋,张改琴书。

钤印:张改琴印(白)

张改琴 白居易诗《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纸本 2017年

释文:平时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白居易诗《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丁酉冬初,张改琴。

钤印:张改琴印(白)

张改琴 陆游诗《凉州行》 纸本 2016年

释文:凉州四面皆沙碛,风吹沙平马无迹。东门供张接中使,万里朱(来)宣布袄敕。敕中墨色如未干,君王心念儿郎寒。当街谢恩拜舞罢,万岁声上黄尘端。安西北庭皆郡县,四夷朝贡无征战。旧时胡骑陷关中,五丈原头作边面。陆游诗《凉州行》。丙申秋,张改琴书。

钤印:张改琴印(白)

猜你喜欢

学养钤印释文
本期拉页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夏昶作品欣赏
担当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诗的“别材”与学养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
水墨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