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组织液到淋巴之间的箭头
2018-07-20北京彭国政
北京 彭国政
一、问题的由来
由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第5页和第13页的图引发的问题讨论:
图1
甲说:“图1左图中有从淋巴流向组织液的箭头。我觉得错了。大家怎么看?”乙说:“淋巴管中物质的进出是单向的流动”。紧接着丙补充道:“图错了”。随之,丁提了一个问题:“那么进出淋巴管的水分子呢?(意思是水分子的移动也是单向吗?)”一位又说:“如果考虑到水分子或其他小分子物质的双向进出,那么,那个复习题中的概念图又错了。”(图1中右图:由箭头连接的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
究竟是书本的编辑错误还是我们的理解发生了问题?
二、问题分析
可利用下面两个图来看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组织结构,进一步分析上面所讨论问题。
毛细血管壁结构见图2。
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管外有基膜,不同器官和组织的毛细血管壁的结构有很大差异,有的内皮细胞之间不连续、存在空隙、细胞上有孔道,这些结构有利于晶体物质和小分子蛋白质通过,但睫状体和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允许蛋白质通过的。血液流经毛细血管时速度变慢,给物质交换提供了足够的时间。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与细胞间隙的组织液的物质交换绝大部分是通过扩散进行的。物质进出的动力:一是毛细血管的血压,二是胶体渗透压。
通过以上描述可知:①毛细血管本身的结构非常适合于物质交换;②不同部位的毛细血管交换物质的能力不同,或者说对于物质的通透性不同;③物质交换的快慢不但与结构有关,还与液体的动力有关。
微循环中的毛细淋巴管细微结构见图3:
图2 毛细血管壁示意图(陈守良编著《动物生理学》第3版)
图3 毛细淋巴管盲端结构示意图(朱大年、王庭槐主编《医用生理学》第8版)
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细胞之间有间隙,外无基膜,使得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比毛细血管的大,所以有些没有进入毛细血管的组织液会进入毛细淋巴管再回到循环中。还有少量从毛细血管中渗出的蛋白质也经过毛细淋巴管再回到血液。毛细淋巴管内具有类似于静脉中的瓣膜结构,防止液体倒流。
由上可知:①毛细淋巴管之间的细胞间隙较大,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也较大;②组织液和淋巴管内淋巴的压力差是形成淋巴的动力;③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瓦片式连接可防止淋巴倒流。
组织液的绝大部分被毛细血管回收(85%),少部分形成淋巴被回收(15%),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回收依靠淋巴的形成过程。
由此可见,通过研究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可明确血液、组织液、淋巴在体内的运行方向。即研究的目的是说明细胞外液的整体流动方向,而不是要解决和研究细胞间的物质交换问题。
回到最初的问题,图1中的左图,其文字描述为“细胞与内环境物质交换”,图示是说物质交换,则淋巴指向组织液的箭头就可能存在,毕竟淋巴毛细管的通透性比毛细血管还大。笔者认为教材上的箭头不存在对错问题,而是有没有必要存在的问题,为了强调和突出重点内容,为了教材内容与练习内容的一致性,删除淋巴指向组织液的箭头是个不错的建议。
高中生物的教学不是专业化的科学研究,仅仅是传授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只要说明问题即可,不可以抓住细节不放手,有时候抓地太细了就产生了麻烦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