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件”拆析法 玩转“地球”
2018-07-20山东
山东
王中波
地图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在地理教学和考试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然而学生最为头疼的就是看图、识图以及地图的运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尤其是在试题讲解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们不能将已经审出的地理知识进行迁移和融会贯通,增加了做题的烦恼。
从日常的地图认识和教学中笔者发现可将地图进行分解,把地图中的点、线、面、弧等事物看作各个“元件”,每个“元件”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都有其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只要试题中涉及这个“元件”,那么就会牵扯出相关的知识点,于是笔者想到用了“元件”拆析的方法来玩转“地球”。通过基本图的“元件”拆析,让学生把相关的“元件”融汇到一个地图里面,可拆可解,从而相关的知识点也形成一个整体。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性,还能使学生形成图与知识点相联系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在做题中对相关的地图的思考,对地图的运用逐渐熟练。
“地球运动”是地理教学中最令人头疼的一章,对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思维要求较高,尤其是需要画简图辅助理解的试题更是困难。下面以地球运动中侧视图和俯视图为模板,简析“元件”拆析法。
一、剖图(确定各个元件:点、线、面、弧等)
1.侧视图
2.俯视图
将侧视图和俯视图中的点、线、面、弧等分成了七个“元件”。分别是(1)赤道,(2)回归线,(3)晨昏线,(4)夜半球中央经线,(5)昼半球中央经线,(6)太阳直射光线,(7)地球的自转方向。
二、析图(利用学生们都有发散思维的特点,将“元件”和相关的知识点相联系)
每个图都是由许多“元件”组成的,这样构成了地图的整体,而每个“元件”都有自己相关的存在意义,每个“元件”都对应着相关的若干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隐藏在试题当中,找出这些知识点,然后引出相关的“元件”,从而使学生想到相关的地图,实现对地图的运用。
(1)赤道
(2)回归线
(3)晨昏线
(4)(5)两条重要的经线:昼半球中央经线和
夜半球中央经线
(6)太阳直射光线
(7)地球的自转方向
三、用图(解题中的实际运用)
根据试题中体现的相关信息,联系相关的地理“元件”,简单绘制出相关的地理图,运用“元件”拆析法简洁而又形象地解答试题。
【示例】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69°S)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5时40分和6时20分同时看到日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地位于乙地的 (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2.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
A.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
B.澳大利亚东南部容易发森林火灾
C.好望角附近炎热干燥
D.墨西哥湾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元件”拆析法分析】
1.分析试题(实际上是“元件”的反方向运用)
2.绘制辅助图(实际上是“剖图”的运用)
我们可以绘制最简单的如下侧的侧视图:
3.据图解答
根据图片提供的形象信息分析如下:
(1)甲、乙两地同时看到日出,说明同时位于晨线上。甲地日出在6时以前,是昼长夜短,位于北半球,乙地日出在6时以后,是昼短夜长,位于南半球。所以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向,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