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轮国家音乐质量监测中“演唱测试”方式的探析

2018-07-19胡樱平

师道·教研 2018年8期
关键词:环节监测测试

胡樱平

2016年5月26日,首轮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艺术教育质量监测全面展开,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各学段各学科的划分情况及学生认知和学习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监测对象确定为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艺术学习质量监测内容中,学生音乐测试分为“纸笔测试”和“演唱测试”两个内容,学生的演唱能力作为音乐表现能力的重要体现,被纳入了监测范畴。本文就演唱测试的方式来进行剖析,并提出改进对策。

一、“演唱测试”方式的交互性

在相对统一的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的对象(学生)同时开展“演唱测试”,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实施这种音乐行为的测量呢?国家专门研发了计算机演唱采集系统,采取抽样调查方法,以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考虑不同地区教育教学差异和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监测指标和监测流程,并首次以人机交互、人机对话的形式来进行监测,很大程度地实现了一对一的“演唱测试”。

(一)与各基层学校的交互

为了保障“演唱测试”工作的顺利开展,从基层到各样本学校都基本统一按照流程来做相应准备,比如:提前两个月各基层学校开始《演唱系统操作手册》及培训视频;提前一个月下载并安装“模拟版”演唱测试系统(中学/小学版)程序包,在此环节,各学校组织学生开始针对“模拟版”系统进行大量的操作和演唱练习;大约提前一周下载并安装“正式版”演唱测试系统(区县版)程序包,如果“正式版”已经安装,则学生练习账号无效“模拟版”练习停止;为简化样本采集过程,提高样本采集效率学生,正式测试完后,学校导出所有演唱测试数据后上传,基本同步实现音响采集和上传。

(二)与监测对象的交互

本次监测“演唱”的对象是学生个体,在测试前,除艺术监测员对受测学生进行简要的测试介绍与说明,指导学生进行测试准备外,学生基本上全程独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演唱测试”,整个流程有六个环节,具体监测的流程为:(1)测试前的4分钟测试指导介绍,这个时长不计入总时长内;(2)第一个环节:1分钟内登陆系统,确认身份(自主开始);(3)第二环节:1分钟内试音及准备阶段(自主开始);(4)第三个环节:2分钟时间内完成必唱歌曲的练习(自主开始);(5)第四个环节:2分钟内完成必唱歌曲测试环节(自主提交);(6)第五个环节:4分钟内完成选唱歌曲的练习(自主开始);(7)第六个环节:3分钟内完成选唱歌曲的测试(自主提交)。一位学生完成整个“演唱测试”需要在规定的13分钟内来完成,人机交互体现在操作流程的每一个步骤中。这种同步采集、上传的方式为后期进行计算机评分奠定了基础。

二、“演唱”艺术形式的重要性

(一)“演唱”是音乐课程“表现”领域的主要内容

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课程内容的结构主要包括四个领域: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在领域二“表现”中包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不同的学段对“演唱”有不同的指标表述,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能够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是总目标,其中,3—6年级的演唱学段目标是“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够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并能对指挥动作作出恰当的反应”等;7—9年级演唱学段目标为是“能够主动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等。

(二)“演唱歌曲”在教材中占的比重较大

“演唱”是义务教育阶段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全国十几套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内容占的比重很大,如花城版小学音乐教材,二年级下册共有13课,演唱歌曲占了9课;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共有8课,每课都有歌曲的演唱。“演唱”作为人人都可以参与,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的艺术形式,成为了中小学校最喜爱、最常见、最普遍的主要艺术形式,因此,“演唱测试”的方式在音乐质量监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演唱测试”方式独特的学科特性

(一)“演唱测试”流程的艺术特性

因本次监测是学生以人机对话的形式单独操作完成,所以测试流程充分关注到了“演唱”这门艺术形式在学科上的特性,在测试过程中体现了准备段、试音段、练习段,最后至演唱录音段,并设置了语音和画面提示指导。比如:第二个环节是1分钟的试音及准备阶段,此环节其目的是确保学生能自行地调试和控制,把演唱录音至最佳状态(耳麦及话筒位置的调试、音量大小的控制等),这个环节是决定演唱录音质量的一个较重要的因素。

(二)“演唱测试”内容的相对广泛性

本次测试的年级是四年级、八年级,内容分为必唱歌曲1首和选唱歌曲1首,其中选唱歌曲的曲目是学生测试当天从10首歌曲中自主选择1首来完成,主要从音准、节奏、流畅性、歌词表达、表现力五个维度来给予评价。在内容上兼顾了全国十几个版本的音乐教材,曲目有中国民歌、外国歌曲和创作歌曲。在选唱歌曲的难度上基本相当,每个版本的教材至少有3首曲目可供学生演唱时做选择,内容的选择比较有代表性、广泛性。

四、“演唱测试”方式的改进及对策

音乐的评价,很难像其他学科那样明确和直接,更何况1小时内几万人完成所有的测试,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鉴于今后监测工作的常态化开展,笔者从以下方面谈几点建议。

(一)测试的方式非常态教学行为

测试的方式与教学的方式之间应有着密切的关联。有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就有什么样的测试方法。教学决策与教学评价的关系,应该是前者指令后者,而不是相反,也就是教师不应该为了“应试”而教。

唱歌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态下的唱歌教学是在音乐教室或多功能室完成,在音乐教师的有序指导下,以钢琴带唱或歌曲伴奏下演唱,多以齐唱、合唱为主,而本次“演唱测试”的方式以学生独立在电脑上操作完成,而这种在相对封闭的考场带上耳麦,在2—3分钟内唱会一首熟悉或不熟悉的歌曲,没有前奏,没有伴奏,不给音高提示,完全是以清唱的方式来完成测试,这是件很难的事情,对学生来说没有任何经验可言,特别是对必唱歌曲和选唱歌曲的未知,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畏惧、恐慌等因素导致测试现场学生有被吓哭的现象,这都给测试带来数据的偏差。这种形式的测评有可能会为今后的教学行为带来“应试”的导向。

试想如果通过提供一些自行调节调的伴奏音乐辅以表现,那么演唱者的真实水平就可能显露得更加完整。再者,对“演唱”这种艺术形式,只通过采集演唱者的声音数据比较片面,因为“演唱艺术”要通过全面观测演唱者的表情和身体动作,才获得全面的数据。所以,演唱者的视频数据采集,可以更全面评价地评价“演唱”这一门艺术活动。

(二)现场选取演唱曲目测试,弊大于利

学生在现场选择演唱曲目测试,弊大于利。即便是歌唱家、演奏家拿到一首曲目,无论熟悉或不熟悉都得花大量的时间反复哼唱、无数次练习才能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演唱(演奏)状态,又何况是学生在几分钟内要完成测试音频的上传呢?

再者音乐的评价从来是复杂多样性的,有些理论常识、基础知识的评价可以和语文、数学及其他学科的评价一样,不公开甚至闭卷都可以,但表现性评价 “演唱”这种艺术形式,闭卷没有任何意义。因为闭卷只是涉及到演唱曲目名的未知,不存在区分评价的五个维度和区分测试者水平的高低,更不是以简单地唱会一首歌曲为导向来评价,而是考量演唱者在任何一首歌曲中的音准、节奏、流畅性、歌词表达、表现力五个维度。比如:首轮选唱的曲目名是在保障每个版本有2至3首曲目,并在多次筛选中遴选出来的作品,那么2019年的第二轮及2022的第三轮音乐测试演唱曲目名怎么办?它只可能是曲目名的未知系数是越來越小,闭卷开卷意义就更不大了,不如提前2~3个月公开演唱曲目名,在数量上适当放大,在时间周期上放长,比如必唱歌曲范围在20首内,选唱歌曲范围在50首,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练习、提高、再提高,带有发展性的眼光来评价“演唱”,它的作用就会远远超过其本身监测的意义和作用。

评价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行为的导向,它应当起到激励学习动机和指导学习的作用,为改善教学以及深化研究提供数据。音乐教育作为一种以情感为主的艺术艺术,它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形成对音乐的积极情感,最终使学生的行为与这些情感一致。但如果由于在监测方式上让学生普遍产生焦虑、畏惧、恐慌等现象,最终会导致学生对音乐产生回避态度,那就得不偿失了。

责任编辑钱昭君

猜你喜欢

环节监测测试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幽默大测试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