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2018-07-19陈海华

师道·教研 2018年8期
关键词:经济体制史料意识

陈海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吴伟在《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一文中指出:“历史素养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的龚洁老师执教的《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课对笔者有很大的启示。

一、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围绕核心知识构建立体结构

历史知识是历史素养的重要载体,离开了一定的历史知识的沉淀,所谓的历史素养的培育就如空中楼阁,难以获得坚实的支撑。因此,在教学中,历史教师首先就要帮助学生夯实基础,为学生历史素养的涵育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

龚洁老师在设计《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课时,根据课标的要求,以时间为线索,围绕核心知识“经济体制改革”展开教学。首先,引导学生结合改革前农村人民公社体制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城市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缺乏自主权和活力等弊端分析“为什么要改革”。其次,结合一手史料说明农民和城市改革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及实质”。又补充材料,帮助学生理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困境,由此引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引导、互动中,龚洁老师帮助学生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的内涵,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避免死记硬背,引导学生走进历史、研究历史,构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知识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围绕核心知识,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才能将具体的史实转化为对史实的认识,进而将具体的、零散的史实内化为一种有机的、立体的组织,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形成较为系统的历史知识,为历史素养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知识支撑。

二、培养学生史料证据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课堂教授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能力。就历史教育而言,其目的不是为了简单的再现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而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使用科学的方法,正确分析历史、分析社会现象。由于历史是过去发生客观存在,需借助史料间接了解和认识,因此对历史教学而言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史证意识和思维能力。

龚洁老师在设计本课时,呈现了一手史料,为学生提供翔实的数据、宏观的史实,捕捉关键的历史细节,在细节的联系与分析中,帮助学生重返历史现场,理解历史。

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围绕龚洁老师结合史料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逐渐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历史综合分析和概括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从各种丰富的史料中汲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进行正确的概括,让学生学会读懂文献材料,认识历史材料特别是一手史料对解释历史的價值,使学生懂得“论从史出”,懂得历史需要用证据说话,培养学生的史料证据意识从而探寻接近历史的真相。学生在初步的史学研究体验中收获了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这也是提升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手段和桥梁。

三、关注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不仅针对过往的历史,而且与认识现实、展望未来有一定的关系。历史教育的功效主要取决于对历史问题理性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吴伟在《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一文中指出:历史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学习历史的价值具有明确的意识,认识学习历史更深远、可以影响人的一生的意义;另一个方面,还包含思考问题的角度与习惯,价值衡量的标准以及情感文化认同等。

龚洁老师让学生在课前及课后对听课老师进行调查访问,根据调查结果,结合所学内容,为自己的家庭提供一个改革建议。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启发学生将过往的历史联系现实生活并展望未来,思考改革开放这一决策对自己家庭的影响。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与现实,切身体会、感悟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给中国个体家庭带来的巨大影响,完成了通过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达到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目的,也提升了学生的历史素养。

责任编辑李少杰

猜你喜欢

经济体制史料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