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提问技巧浅谈

2018-07-19姚美爱

师道·教研 2018年8期
关键词:思维课堂教师

姚美爱

课堂提问是每一节课都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堂提问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问好比教学中的常规武器,它具有激发学生思维、调控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表现能力、增进师生交流、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等多种教学功能。因此,课堂提问要讲求技巧性。技巧的课堂提问,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探索知识的欲望。因此,讲究课堂提问技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下面本人谈谈自己课堂上实践的一些认识。

一、课堂提问要精

通过教学提问活动,教师和学生可分别从中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以作为进一步调整教育学活动的重要参考。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许多思维活动往往从质疑开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巧设疑问。善于设疑的教师,往往都是在课前经过精心设计,合理规划而产生问题。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提问时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例如,教师为了提问,忽略了提问的质量,缺乏对学生思维实质性地激发,单纯为了提问而提问,大量的无效提问充斥着我们的课堂。其结果必然是降低学生的思维品质,限制主动性的发展。

二、提问难易适度,由浅入深

问题太易,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不思考;问题太难,又高不可攀,学生也不会动脑筋。只有难易适度或者真正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才会通过思考获得成功,这样才能促进能力的提高,而且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增强信心,产生快乐。比如,在教學三年级语文上册《荷花》,这篇课文讲述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时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教师只提出“荷花属于什么科?”这样的提问使学生不知所答。而问题太易也不行。比如,在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问:“早先小村庄是怎样?河水怎样?”这样又细又碎的问题,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这样的提问简单,学生都提不起兴趣。

问题要由浅入深,提问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等相关联。例如,教师在教三年级的《翠鸟》这一课时,就可以提几个不同程度的问题:最易的——怎样描写翠鸟羽毛的颜色?较难的——翠鸟怎样飞行?更难的——为什么说“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写想说明什么呢?根据本班级的知识基础和学生的能力差异,恰当选用,使提问难易适度。

三、提问循序渐进,巧设问题

循序渐进,顾名思义就是按一定的顺序前进,有计划,有步骤。提出问题也应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动态过程,符合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认识过程。在课堂上,提问可不能上一锤下一棒,随意设问,杂乱无章,分散学生对重点的注意力,而是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和重点。整堂课的提问力求做到主次分明,先后有序,使所提的问题前后贯通,相互配合,有助于分析问题,推进思考。比如,在讲《争吵》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我”和克莱谛因什么争吵,后来又怎样和好。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下列几个前后相关的问题:1. “我”和克莱谛因为什么发生争吵,“争吵”一词的意思?2. 根据下文说说“我”和克莱谛争吵的原因,和“我”内心活动。为什么说“我”不安、后悔?3. 怎样和好?4. 父亲对“我”严厉批评,“我”接受吗?这些问题都紧扣课文中心内容,对学生理解课文起了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引导作用。

四、提问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少提封闭型、回忆性问题,多提开放型、思考性问题。封闭型、回忆性问题容易限制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而开放型、思考性问题,要求朝不同的方向思考,有大量的不同答案,或根本就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的提问应该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马上让学生回答,而是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让全体学生都处于紧张的思维状态之中,等大家思考一番,再让学生回答,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学生的正确回答,加以肯定,给予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对于回答不准确或不正确的,耐心诱导,启发学生作出正确的回答,切忌厉声指责,讽刺挖苦,特别是有个别教师让一些学习、纪律表现不好的学生回答问题,回答不出来,或回答错误,就给予惩罚,以此来维持班级纪律,这样做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拒绝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信心。

五、提问选准时机,灵活多变

课堂发问是教师提问艺术水平的直接体现,发问的时机、发问的对象和发问的方式非常重要。提问题要选准时机,才能够做大限度的发挥提问的功能。从教学内容角度来说,应选在重点、难点、关键点,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转化点等;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提问应选在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学生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或受到定势思维干扰时,需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或使学生对问题做深一步探讨时等。“灵活多变”,一指问法上要灵活。提问方式多种多样,如温故知新式、层层递进式、比较区别式等,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灵活选用;二是指回答中要灵活。针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在回答中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教师要随时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灵活处理课前设计好了的问题。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全班学生充分思考后再问,以免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提问不注意听,不肯加以思考,所以教师提问面向全班,使全班都听清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有一定思考问题的时间,然后再点名回答。任何情况下不要向学生突然发问,使学生毫无思想准备,造成紧张情绪。设计的问题再好,也要抓好时机,才能事半功倍。

六、提问后恰当评价

提问学生后,有一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对学生的回答没有反应。学生回答完成后,不予评价指点,一句“坐下”,本来神采奕奕的一下子就无精打采。这样会把学生推向“爱与痛的边缘”,积极性荡然无存。心理学上有一条基本规律,即人的活动是由其结果所调节的。这是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所提出过的“效果律”。一个人对他的活动知道与不知道结果,效果是极不相同的。所以要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当然,评价绝不是简单地说“很好”“错了”等,特别是否定性评价,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在鼓励中给予纠正。

责任编辑李少杰

猜你喜欢

思维课堂教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