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课堂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策略
2018-07-19郭琼娜
郭琼娜
新时期的发展赋予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新的历史要求,对“基本活动经验”赋予了重要的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关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也成为了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下面就简单的谈谈笔者对于积累课堂活动经验策略的几点思考。
一、多感官教学,生成有效课堂活动经验
比如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体积与容积》时,会从体积与容积的区别入手开展教学,甚至直接引入概念就认为完成了概念的建构。我校数学教师张老师在教学这一课时的内容时为学生创造了比较土豆与红薯的所占空间的大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量杯、土豆、红薯与水,学生在通过设计实验过程、动手操作将土豆、红薯放入装有相同水量的量杯中,为学生在感官上创造不同物体所占空间大小不同的印象,从而建构起体积的概念,刺激了学生的视觉、触觉感官,大范围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机能,像这样通过合作探究、动手实践的学习,留给学生的记忆是深刻的、饱满的、丰富的并且是具有积累实验经验性质的,这样的学习过程更有意义,更有印记,更有影响力。
二、严瑾有效的活动任务+科学客观的评价机制,达成课堂核心经验积累
比如在学習《分数除法(一)》时,不能单纯地关注算法,而是应该关注算理、算法、算能的有机统一。如果只是单纯的练,学生很快就能记住:分数除以一个整数,就是乘以这个数的倒数。也能在计算中运用这一算法,但是这只是简单的机械的训练,长远来看,学生没有经历合理的学习过程,应该形成的经验达不到积累,学生损失的不是简单的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创造通过操作活动解决问题积累经验的机会。
为了使我们的活动任务更加有效,教师再设计活动任务时就应该更加严谨,做到多方面考虑:
(一)先确定大问题,交给学生充分的学具以及任务卡。
(二)在明确任务的情况下开展团队活动,可以使学习活动的焦点更加明确,需要解决的矛盾更加突出,使学习的有效性达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三)关注过程性评价,避免形成学生只求结果不求理解的发生,确保学习活动更加高效有序。通过倾听、规则、合作三个方面对学习团队进行打分,公正及时的评判、周密严瑾的规则要求,使得在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的同时有培养了学生彼此合作的学习习惯,更加注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通过科学评价有效调控,在课堂上营造了科学学习的氛围。
(四)小组展示汇报、学生质疑辨析,师生共同评价,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把握学生课堂生成资源,促成课堂活动经验积累
学生的课堂生成资源是否有合理利用,直接影响课堂的活动生成,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比如一教师在上《分数除法(一)》一课时,创设了熊大要将一个蛋糕的平均分成2份的情景,提问:“看到这个问题你会做吗?算式可以列为……?”学生1回答:“÷2”,师再问:“怎么办呢?谁能不能来点提示?”片刻后学生2回答:“可以把÷改成×,把2改成”,师回应:“她说的非常好。如果我把这个蛋糕近似的看成长方形,你有办法解决吗?”这里,当学生2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只是简单的进行评价然后就转入另一个学习活动。在这里,其实学生2的回答只是说出了算法,而在计算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算理,先有算理的理解后才有算法的使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梳理出算理是很关键的。如果这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追问:“你能说说你是怎样的到这个计算方法的吗?”学生可能会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这些思维过程对于其他孩子来说将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作用的。
四、冥想帮助学生将课堂活动经验内化
当时间充足、压力较小的时候,大脑会自动整理和存储经验和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适当的给学生有休息和反思的时间。我们把这种安静的时间叫做“冥想”时间。课堂小结的时候,通常老师都是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假如换一种方式:在舒适、缓和的音乐中,学生闭上眼睛,老师充满温情的话语,重温一节课的学习过程,这段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它让学生达到一种利于自然无意识整理与存储的良好状态。
总的来说,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积累课堂活动经验的重要环节,再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关注学生这些环节的体验,学习是否有效。因此我们要深入的思考“如何让学习真正发生”,这就使我们把眼光转向了科学用脑,关注“学习科学”,前文所诉的一些小策略便是基于这样的思考。
责任编辑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