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开展志愿服务教育的实践

2018-07-19梁凤珍

师道·教研 2018年8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校园

梁凤珍

志愿服务是现代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2013年以来,笔者所在的新兴县实验小学为丰富学生成长方式,开发了“校园小志愿者”主题实践课程,在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和道德发展、提高实践能力等方面成效明显。随着实践的深入,笔者对小学开展志愿服务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策略、评价促进等方面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一、面向未来,发展公民素养

开设“校园小志愿者”主题实践课程,我们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开展“校园小志愿者主题实践活动”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人日后立足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一种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是学校要带给孩子的终身受益的营养。

二是志愿服务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京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其中“社会责任”也把“诚信友善”摆在首位。可见,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已成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

三是志愿服务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我校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相对特殊的成长环境容易导致社会交往能力弱、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太强等问题。我们设计这个课程,不但要唤起学生主动服务他人的意识,还要让学生从中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提升办好事情、服务他人的实践能力。

二、把握特点,定位课程目标

1. 校园小志愿者”主题实践课程的三个特点

“学习”重于“服务”。中小学生志愿服务的重点应该是学习,而不是成人意义上的服务,小学生尤其如此。中小学志愿服务应该定位于培养未来的具有奉献精神、责任感和志愿服务精神的人。

“体验”重于“认知”。小学生年龄很小,从理论上讲,应该定位于“认知为主”“参与为辅”,应该定位于“学做志愿者”为主。只有让儿童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才能达到育人目的。

“校内”重于“校外”。在开展中小学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志愿服务的时间、场地、安全是三个大突出问题。学校在设计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特别重视校内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

2. 开设“校园小志愿者”主题实践课程的三个原则

我校始终把握“主动体验、人人体验、快乐体验”三个原则,推进“校园小志愿者”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愿参与,尽自己所能服务他人,传递文明,在志愿服务中完善自我,培养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增加实践能力。

3. 开设“校园小志愿者”主题实践课程的三个目标

我校分别从知识、技能、情感三个方面把“校园小志愿者”主题实践课程的目标定为:①了解服务岗位的有关要求,学习做好服务的有关知识,拓宽知识视野;②在志愿服务中发掘潜力,发展特长,增强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③在志愿服务中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精神,完善自我,培养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丰富生活体验,获得自我价值的肯定。

三、遵循规律,优化方法策略

1. 深入宣传发动

为吸引学生主动加入“校园小志愿者”组织,学校设计了校园小志愿者旗帜、绶带标志、服务上岗证等,在校园和班级都出版志愿者服务专栏,并召开隆重的启动仪式,组织全体同学了解、学习“志愿者”精神,同时向首批“校园小志愿者”授旗,让全体同学感受到当“小志愿者”是光荣、进步的。

2. 开发服务岗位

“校园小志愿者主题实践活动”是面向全体的,因此开发能满足“人人体验”的服务岗位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我校对原有一些轮值岗位进行“志愿化”转换,即以前是轮值的,现在让学生自愿报名参加。另一方面,我校注重创造性得开发新的服务岗位,不断丰富“志愿服務”的项目和内容。根据各类活动服务范围和对象的不同,分为班内、校内、校外三类。

3. 开发校本教材

学校把志愿服务纳入课程教学计划,每周一节,编写了高、中、低年级的《我是志愿者》校本教材。《我是志愿者》校本教材以“我懂得”“我学会”“我参与”“我进步”为结构,体现“教材+服务纪录”的功能,融合“知识学习”“技能学习”“活动体验”于一册。

4. 优化课程评价

我校对“校园小志愿者主题实践活动” 的课程评价分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评价主要从是否能提升活动的策划力、创新力,实现学生“主动体验、人人体验、快乐体验” 的目标去评价。学生评价主要从参与 “志愿服务”的热情、持久度和服务能力、服务对象的满意度等方面去评价。

责任编辑黄博彦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校园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我是小小志愿者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