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课程搭建平台多元评价提升素养
2018-07-19王莉
王莉
“全面开发人的潜能”,是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倡导的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学校要坚持“以生为本”,提供利于激发学生潜能、打好基础、培养素质的良好课程环境。开放社团课程,让师生成为具备潜能的人,是时代对教育变革的高要求。下面以东周小学为例,谈谈学校在社团课程方面的建设。
一、科学定位
学生社团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的实践形式为主。因此,自主性和实践性是社团活动课程的最基本特点。学校在开发社团活动及校本“好课程”中采取的经验做法有:
1. 确定课程标准和理念,课程纲要依据大纲标准力求明确科学;
2. 制定课程目标和内容,目标达成和丰富内容力求匹配有效度;
3. 实施课程计划和步骤,课程提升素养的方略、场地、技术指导、教材研发编制等如何有效保障;
4. 重点论证实践基础和研发条件,总结提炼阶段成果、经验做法和分享案例;
5. 制胜法宝:用研究的视觉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有特别小的切入点,有东周学校的品牌文化元素;
6. 课程设置和实施的目标要素:生活视野,儿童立场,故事表达,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提升综合素养;
7. 工作思路: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开发使用的过程—评价方式方法(过程性评价、展示性评价)。
二、明确功能
学校生命教育的社团课程编选极富系统性、科学性。分为“学科类”“兴趣类”“品牌类”三大板块,意在提升学生素养的九大指标体系: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自主发展,培养个性化的人;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社会参与,培养社会性的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全面发展,培养发展性的人。
三、拟定纲要
学校要求每个社团要有活动章程、培养目标(分学期目标、行动目标,个体发展目标),要共同商讨制定同类不同学段的指导纲要,要研究科学的培养方法(模式与载体)(小组活动、实践体验、展示竞赛),要按周做计划开展活动,要拟定可操作性强的激励评价机制,注重过程跟踪指导、效果评价激励(学生层面、教师层面、学校层面)。
四、制定学期目标
统一社团的行动目标:参加一个社团,培养一种兴趣;学会一门知识,练就一项技能;体会一个成功,享受一份快乐。社团活动周次为周二、四。社团活动要有前期准备,先期召开学生自愿报名动员大会,定期召开指导老师会议,学生自愿自发到各自班主任处登记选课,班主任老師梳理统筹好登记表交给各个社团指导老师。社团汇报展示活动“六月文化艺术节”是课程的重要过程,要求每个社团展示活动成果或者表演节目,校长室和综合评价室将对各社团的成果展示进行评比。
五、构建评价体系
教师在课堂或社团活动中的激励评价非常重要,要多从个体的成长需要出发,给予他们内在的激励,即从思想、情感、品质方面去表扬奖励他们,给他们自信和目标,让他们尝试快乐和成功,让每位学生真正成长为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多样个体。
目前,学校阳光评价的基本范围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情智能力评价;生命教育社团活动评价;科技教育社团活动评价;“生命校园”的学生行为评价。
六、设计优化量表
东周小学采取以“内在激励为主,外在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包括物质资金奖励、授衔、表扬、认可等。外在激励评价提高效果,见效快,但不易持久,处理不好有时候会降低热情。内在激励包括学习到新技能、参与活动、活动丰富多样、角色轮换和活动具有光荣感等,内在驱动力持久。所以要采取三条评价原则: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正向激励与负向激励相结合。让学生社团成为师生分享“成长”喜悦、享受教育的精神家园。
总而言之,依据小学新课程标准,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校本课程工作,促使社团课程建设先进化,就能更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拓展学生兴趣特长,发展学生个性优势,从而使教师的教育水平得到提高,校园文化生活得到丰富,使现代学校教育管理再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