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推拿结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2018-07-19刘强莫冰峰
刘强 莫冰峰
摘要 目的:探讨经络推拿结合康复训练联用时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两组。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经络推拿进行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3.8%,观察组93.6%,组间治疗后的改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具有中医特色的经络推拿疗法结合常规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其康复效果良好,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 经络推拿;康复训练;脑卒中;康复
目前脑卒在临床中作为一种较常见的病,西医疗法虽多样,但不能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因病因不明西药治疗效果不太理想,对其进一步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是关键[1]。中医将其归属于中风、卒中、偏风等范畴,主要是因血液循环受阻致脑部缺血、缺氧,其发病还与全身血管病变及血液系统存在相关性。有报道称根据发病病因、病机,采用中医疗法有其较佳效果[2]。本研究结合经络推拿和康复训练法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考察其临床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17年7-12月收治脑卒中患者80例,男32例,女48例;年龄50-78岁,平均(55.1±6.5)岁。经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所纳入患者均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对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方面)的一般资料数据信息进行对比研究,再予以比较分析,经组间分析处理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3,4]:对照组采用康复疗法,让患者进行肢体关节等运动,运动10 min/次,3次/周,依据患者自身情况调整运动时间。观察组在康复治疗基础实施经络推拿,取俯卧位,以下肢后侧及腰背部为准沿膀胱经采取滚法或叩击法进行推拿,适当调整力度或手法,与此推拿至腰骶部时进行腰部后伸运动10 min,而后行指壓按摩,力度以微微感轻酸胀适中按摩5min。另取仰卧位,在下肢前外侧采用?法对其阳明经行按摩并对患侧膝关节行屈曲牵拉运动,按摩足三里、太冲等穴位,控制在10min左右以酸胀为宜。
统计学方法:对两组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所得的结果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率(%)表示。组间若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55.0%;观察组总效率达到9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治疗时通过经络推拿结合康复训练其效果更加明显,见表1。
生活质量评价:与治疗前相比,在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水平均呈现出明显增加。对两组治疗后的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脑卒中可诱发患者的颅内血管变窄、闭塞甚至破裂等造成脑部损害,患者的脑血液循环系统出现障碍。其病情发展较为迅速,临床主要表现在意识、肢体、语言等方面异常,甚至出现短暂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传统的脑卒中治疗中常采用西医疗法,但效果恢复期时间长且不太理想。因此,亟须对其进行进一步探究,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是关键,对该病实施有效性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康复医学不断发展,医疗理念的转变,为治疗及康复方案提供更多的选择性。经络推拿作为一种较传统的中医康复疗法,主要经经络按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中医经络推拿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等疗效,有助于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医经络推拿还可以有效使粘连组织分离,促进血液循环、炎症消除[5]。经络推拿早期进行刺激皮肤、肌肉及经络等,可起到较好刺激作用,有效促进循环,加快新陈代谢、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脑水肿,有效缓解疼痛及避免发生痉挛。在临床上对此病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手段,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病发率及致残率、致亡率,提高防治水平,达到改善人体状况。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经络推拿结合康复训练对患者治疗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其可显示出治疗的优越性,更有助于并发症的控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想的辅助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卜秀梅,孙晓婷.早期经络操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6):529-530.
[2]丛壮,张瑜.张伟新.等.辅助上肢康复训练与自助Bohath握手训练对卒中患者的对比观察[J].医学与哲学,2013,34(22):33-35.
[3]周立峰,陈健尔,李海舟,等.康复训练结合经络点穴和推拿对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9):660-661.
[4]韦玲利,邱创臻,池绍龙.等.针刺配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9):42-43.
[5]陈玲,于涛,韩虎,等.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软瘫期临床研究进展[J].江西中医药,2012,43(4):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