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小学品德课中的有效运用

2018-07-19梁杏茹

师道·教研 2018年8期
关键词:品德课品德体验式

梁杏茹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品德课堂已由接受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学生品德形成过程不仅是一种道德知、情、意、行协同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感知—体验—明理—导行”的心路历程,情感因素特别是情感体验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见,体验式教学是小学品德课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心理学认为:“体验是人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并在亲身经历中体会知識、感受情感。”体验式教学就是在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内容和资源,精心设计体验活动,创设有意义的体验情景,引领、促进学生用心进行观察、体验、反思,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主体经历自主地进行“体验—创造—生成”的学习,更快更好地获取经验、品味人生、形成观念、走向成熟。

二、体验式教学与传统品德教学的区别

(一)模式拓新

体验式教学模式与传统品德教学灌输性的教学模式相比有不少拓新之处,下面我们从教学类型、教学关系、教学要素、教学交往、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六个方面来阐述它们之间的区别。(见表格)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充分理解为什么传统品德教学模式不受欢迎。而体验式教学模式却恰恰相反,教师凭借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和活动“激活”教材中的生活,开展形式多样、有效的体验活动。通过活动,引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进行道德反思,丰富学生的体验、感悟,由感知生活经历上升到形成生活经验、生成生活智慧,进行有效的学习,实现个人的发展。

(二)设计新颖

传统品德教学设计形式单一,以讲解为主。而体验式教学设计新颖,富有童趣,主要以情景模拟、游戏体验、角色扮演、生命叙事、调查访谈、活动实践、媒体渲染、汇报展示进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强化其活动体验,让他们在“悟”中产生共鸣、在“玩”中提升认知、在“比”中反省明晰、在“讲”中自我建构、在“察”中有所触动、在“做”中指导行为、在“看”中浸润升华、在“评”中倾听自我。

三、体验式教学模式效果凸显师生共赢局面

(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品德教学的热爱度显著增强

品德课教师成为了“派往儿童世界的大使”,注重品德教学的民主性、个性化、开放性、体验性、创生性、元认知性,完全从了解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识、体验和感悟开始,努力寻求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捕捉、提取和开发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创设有意义的体验情景,不断丰富和推进体验活动的进程,引领、促进学生用心进行观察、体验、反思,从而生成意义、获得发展,使课堂生活成为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生活。

(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品德教学的认同度显著增强

随着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课堂教学活动机制的重构,学生学习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能自主地在生活中寻找他们想要学习的内容,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沉浸在富有童趣的学习活动中。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体验、调查、讨论、协商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参与模拟、游戏、讨论、课外采集、实践探究等活动,建构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品德,发展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在体验的过程中还形成了许多富有创意的作品,如观察日记、小研究报告、小画册、小摄影集、小网页等,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明显增强。很多时候,他们的学习行为得到了老师和同伴的认同和赞赏,学习对于他们不再是一种负担,而真正成为快乐的旅程。

体验式教学模式使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实现从文本走向人本、从独白走向对话、从知性走向德行、从灌输走向涵养的转变,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使教学效果扎实而弥久。今后,我们教师应该更多地选择一些“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教育内容,提炼出一些与时俱进的教育元素,展开一些有期待效应的活动,来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也就是“让儿童现在生活的河流里,引入一股他们未来生活的水流,要把他们藏匿在遥远地方的教育目的的种子种植到生机勃勃的儿童生活的心田”。

责任编辑钱昭君

猜你喜欢

品德课品德体验式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