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2018-07-19朱绍勋
朱绍勋
摘要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患者37例,均接受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术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腰椎前凸C.obb角、侧凸Cobb角、Oswestry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术;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患者37例,女21例,男16例;年龄51-84周岁,平均(67.9±3.1)岁;病程0.7-24年,平均(7.4±2.1)年。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双侧下肢疼痛、单侧下肢疼痛、腰痛等。
治疗方法:手术进行前对患者身体机能指标进行调整,提高机体手术耐受度。给予患者身体检查,同时采用MRI、CT等检查方式以对病变椎体进行明确,从而确定固定节段以及方式和减压范围等。采取腰椎后正中人路方式,对责任椎体进行定位并明确松解节段,对关节突、关节囊和凹侧挛缩软组织进行彻底松解,使横突、小关节突以及椎板得到充分暴露后选择螺钉固定节段,将螺钉置人后进行C臂X线机透视以明确螺钉长短和位置方向[1]。对患者采取椎管减压措施,对于存在严重关节突内聚患者以及骨性增生等造成侧隐窝严重狭窄部位采取神经根管、侧隐窝扩大措施并将1/3关节突关节凿除。对椎间盘进行清理并行神经根松解,确保神经根于椎间孔出口部位有>8mm的活動范围。利用具有一定弧度的棒对腰椎侧凸部位采取加压以及三维矫形操作以使侧弯得到矫正并取得腰椎前凸重建效果。将第2根棒放置于凹侧部位采取节段性撑开固定,将螺钉锁紧,然后将椎体间融合器放置于相应位置。腰骶联合部位应用后低前高椎体间融合器,确保腰椎生理前凸得到最大限度重建。椎体滑脱患者需采用螺钉进行提吊复位,完成复位后再将椎体间融合器植入其中。手术完成后对患者行抗生素静脉应用以取得感染预防效果,术后若患者存在神经根症状则应用甘露醇、激素等药物,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决定是否应用神经营养药物。术后对患者行负压引流管常规留置,及早给予患者腰肌功能锻炼。
观察指标:对所选对象进行随访,应用Oswestrv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的腰腿疼痛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应用CT或者X线扫描观察患者椎间隙融合情况以及Cohb角度变化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手术治疗情况分析:患者术中出血量400-1200 mL,平均(770±109)mL;2例腰背疼痛患者需要通过药物口服以控制疼痛,2例肠麻痹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1例患者围手术期心脏病复发。
手术治疗前以及术后6个月、12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以及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腰椎前凸Cohh角、侧凸Cohh角、Oswestr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能够取得确切疗效。为了保证手术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确保减压的充分性,除对神经根管和椎管进行充分扩大外还需对凹侧肥厚黄韧带以及纤维瘢痕组织进行彻底清除。在解除神经根压迫的同时还应该使脊柱的力学平衡以及正常结构得到恢复和重建,从而使神经根卡压的风险得到有效抑制[2]。手术进行前必须明确神经节段以及责任椎体;为了使手术成功率得到有效提高必须选择合适的融合范围和固定节段,确保融合节段近端非融合节段良好过渡以及矢状面对线取得良好的恢复效果;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的主要治疗原则为首先注重稳定脊柱、椎管减压,然后再考虑畸形矫正以及外观改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对症治疗措施,首先对矫形棒进行预弯处理,将固定棒安装在凸侧,于凹侧部位进行节段撑开操作并于凸侧部位实行节段加压操作。若局部椎间隙部位存在严重不对称,应将椎间融合器放置于凹侧椎间隙最窄部位并同时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进行内固定[3]。不但能够扩大椎间孑L使神经根压迫得到缓解,同时还能取得良好的畸形矫正效果可使外观得到显著改善,能够取得理想的矫形效果以及理想的临床疗效。此外,为了保证手术效果,还需要掌握椎管狭窄程度、矢状位与脊柱冠状位畸形,并对患者的疼痛来源进行判断,明确责任椎体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
综上所述,对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应用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术有助于加快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可使患者的脊柱稳定性得到重建,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黄波,卢一生,施建东,等.选择性减压矫形手术治疗严重退变性腰椎侧凸的疗效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7(10):22-26.
[2]黄伟,商卫林,李振宙.后路有限减压、固定、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8):22-24.
[3]吴建红,徐卫星,赖松军.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伤,2012,25(6):459-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