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学铁研究述评

2018-07-19金晶瑛金虎雄全华民

东疆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世界性开放性

金晶瑛 金虎雄 全华民

[摘要]金学铁是中国朝鲜族文坛的巨匠,他的“东亚一体型”体验和绚丽多姿的文学世界先后得到中国、韩国和日本读者的关注。东亚三国的不少著名学者对金学铁的人生和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不过,还留有很多空白,等待巨人研究。

[关键词]金学铁;东亚一体型;开放性;世界性

[中图分类号]13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007(2018)02-0102-05

[收稿日期]2017-01-10

[基金項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朝鲜族文学中的文化身份认同研究》,项目批准号:15BZW199。

[作者简介]1.金晶瑛,女,朝鲜族,延边大学朝鲜-韩国学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国朝鲜族文学。2.金虎雄,男,朝鲜族,博士,延边大学朝鲜-韩国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朝鲜族文学。(延吉133002)

金学铁是朝鲜义勇军“最后的分队长”,朝鲜族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朝鲜族文学的巨匠。对金学铁及其文学的研究从他发表处女作之后的1946年开始,到他去世的2001年9月,并且一直延续至今。金学铁的文学建立在“东亚一体型”体验基础之上,不仅中国学者关注,韩国和日本的学者也很关注,并进行了很多研究。对金学铁及其文学的研究状况,姜玉、崔三龙、赵成日等做过整理和介绍。本文充分借鉴了他们的成果,同时也对他们遗漏的部分以及最新的研究动态做了补充,以期更详细、全面地介绍对金学铁及其文学的研究状况,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一、韩国和日本的金学铁文学研究

姜玉在论文《韩国的金学铁研究》[1]中概括了韩国学者对金学铁及其文学的研究成果。据姜玉调查,韩国对金学铁文学的研究可以上溯到解放时期。1945年11月,在日本长崎刑务所失去一条腿的金学铁回到汉城。从1946年2月在《建设》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蜈蚣》开始,一年内他在《文学》《新文学》《汉城文学》上发表了《烟叶汤》《龟裂》《鱼肝油精》等10篇短篇小说。

引起汉城文坛关注和评论的作品是《龟裂》,这篇小说是1946年4月与评论家尹圭涉的推荐文章一起刊登在《新文学》创刊号上的。尹圭涉写道:“笔触老道扎实,不像新手所为。疏略的地方大胆疏略,旨在使重要场面更加突出,印象深刻,这种用意虽然不无缺憾,但作家所要展示的意图已经充分体现出来。我认为作者尚需加强删去多余文字的删削训练。但不管怎么说,作品开辟了我们文学的新领域。”[2](40)对新人金学铁步入文坛给予了充分肯定。

金学铁在汉城的创作活动仅仅持续了一年,就因为他越北而导致其作品在韩国被查禁。韩国重新接触金学铁的作品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越北作家作品解禁,金学铁的《抗战别曲》《激情时代》《倾诉吧,海兰江!》《二十世纪的神话》等作品陆续在韩国出版。

在研究金学铁的早期论文中,最引人瞩目的是金允植的《抗日游击队文学的起源——金学铁论》[3]和李相甲的《历史证言的欲求和形象化的水平——金学铁论》。[4]金允植在其论文中指出,金学铁虽然隶属于韩国文学史中陌生的谱系,但却是最早创作游击队文学的人。并且指出,金学铁《激情时代》的出现使得韩国近代史不得不做出自我修正,因而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捋清文学史的脉络,进而分析了从解放到80年代金学铁的文学观,从四个方面概括了其文学特征:①对朝鲜语的探索;②更注重人性而不是意识形态;③通过体验组织人物和事件;④逸事式构成法等。而且,金学铁除了自己亲身体验的、听到的以外绝不下笔,因此作品难免有些单调,缺乏起伏,流于平面化。但是,在其体验的范围内真实性却无人能比,这一点既是其游击队文学的优点,也是局限。

李相甲集中分析了金学铁的长篇小说《倾诉吧,海兰江!》《二十世纪的神话》《激情时代》,并指出,在这些作品中,金学铁更注重的也是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历史记录,而不是文学的形式美和洗练美。也就是说,金学铁的创作特征是热衷于抗日斗争中的爱国志士和朝鲜义勇军的形象塑造,大部分都是以实存人物为小说的素材,他自己也显然以共产主义者自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他看来,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时期,还没有哪个势力像共产主义者那样为了祖国英勇奋战,由此这种精神姿态构筑了其文学的根本特征。

李东夏在《问题和信念之间》[5](75~76)一文中,将历史和社会关联起来对金学铁作出了客观评价。他认为,如果用近代美学的尺度衡量,《激情时代》《倾诉吧,海兰江!》既没有洗练的形象,也没有悲剧性的煽情,情节的推演充满了偶然因素,因此很难获得高度评价。但是,抓住这点问题不放对作品做出消极评价难免落入自以为是或一刀切的窠臼。因为上述作品是以自己的标准创作并大获成功的,与那些人脑海中的美学标准完全不同。李东夏说道,这种成功无疑给了以前面所说的美学标准为信念的人当头一棒。李东夏还说,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金学铁小说的标准,那就是革命的、民众的乐观主义,这与韩国人熟知的文学世界形成鲜明对照,辉煌地展示“另一个世界”的美丽是作品的宝贵价值所在。李东夏不是按照韩国人的标尺评价金学铁,而是通过金学铁生活的时代、社会环境出发论述金学铁的,这一点与其他评论家截然不同。

此外,纵观韩国的研究,金学铁被研究最多的作品是《激情时代》《倾诉吧,海兰江!》《二十世纪的神话》等长篇小说。其中,对《激情时代》的研究首屈一指,这恐怕是因为这部长篇小说描写了朝鲜义勇军的斗争生活,填补了韩国现代文学的空白。申庚林在《民众生活史的复原和革命浪漫主义的根源》[6]一文中认为,读这部小说最大的乐趣之一是朝鲜民族已经失去或遗忘的昔日生活面貌在作品中俯拾皆是,称小说“复原了失传的民众生活史”。宋河春在《延边小说概观》[4]一文中认为,这部小说不是20世纪30年代那种从结构上就某问题进行探究并将其作为主题的结构完整的现实主义小说,而是通过经验和观察把握时代危机并付诸行动的一种成长小说。他认为发掘这部小说的意义要立足于其具有的实践性——以抗日民族独立运动为背景的文学记录。

2001年9月金学铁去世后,金明仁在《创作与批评》杂志上发表悼念文章《一个革命乐观主义者的肖像——金学铁论》。[7](250~251)他分析了《倾诉吧,海兰江!》《二十世纪的神话》《激情时代》等三部长篇小说,终极目的是要考察金学铁的人生历程。金明仁印象最深的是金学铁的开放性和世界性,他认为这固然与金学铁的经历和活动范围具有国际性有关,但是也与其在普罗国际主义或第三世界人民的连带原则下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窠臼不无关联。

此外,崔元植的《光复军和朝鲜义勇队》[8]分析了金学铁的民众意识;宋贤镐的《金学铁的<二十世纪的神话>研究》[9]通过金学铁的《二十世纪的神话》对中国朝鲜族的离散、反独裁斗争以及寻找永远的故乡进行了论述;《金学铁的<激情时代>出现的后殖民主义研究》[9]从中国朝鲜族的归属感和后殖民主义、通过殖民地现实的认知寻找新的故乡以及朝鲜语传统叙事方式的运用等方面考察了金学铁的《激情时代》中出现的后殖民主义倾向;高明哲的《革命成长小说的空间——民众的国际统一战线与反殖民主义》[10]认为金学铁的《激情时代》具有革命成长小说的性质,并指出该小说没有对东亚复杂多变的近代问题采取排他的观点,而是试图用反殖民主义文学观点对民众的国际统一战线加以解释。

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大村益夫教授坚持不懈的调查和实证工作令人瞩目。从1985年起,大村益夫几乎每年都要到延边,不仅对发掘、佐证尹东柱、金朝奎等诗人的人生轨迹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与金学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1985年4月到1986年4月一年间,大村益夫留在延边,每周都要去一次金学铁家,录下了多达10盘讲述其半生的磁带《金学铁先生的足迹》[11],留下了宝贵的记录。他还将金学铁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作品《有这样一个女人》《烟叶汤》以及描写和平时期的作品《皮鞋的历史》译成日文。大村益夫的散文《金学铁先生》[10]展现了超越殖民主义时代创伤的朝鲜族作家和日本学者之间的深情厚谊。

二、中国的金学铁研究

为了躲避美军政的镇压,1947年,金学铁离开汉城搬到平壤。在平壤劳动新闻社任记者,人民军报社任主编,但因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又回到北京,在丁玲任所长的中央文学研究所做研究员。1952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一成立就来到了延边,直到去世为止,一直在延吉定居,从事创作活动。

在延边的初期(1952-1957年),金学铁表现出了高昂的创作热情,创作了大量作品。不过,这一时期的作品并没有得到客观的评价。因为他在反右派斗争的政治运动风浪中成为无辜的牺牲者,其长篇小说《倾诉吧,海兰江!》以及多篇短篇小说,都成为了被批判的对象。作为“反动分子”,金学铁的小说也被当成“大毒草”。这一时期,对金学铁的研究和评论都因为这种左的政治氛围而失去了公正性。

从1957年到1980年的24年(包括十年监狱生活)间,金学铁被打成“反动分子”“现行反革命”,遭到了种种政治迫害。直到1980年12月方获无罪判决,24年的政治受难期终于划上终止符。因而对金学铁文学的研究到了1982年才重新开始,并逐渐步入正常轨道。

1982年延边文学艺术研究所编辑的《朝鲜族文学艺术概观》[11]填补了金学铁文学研究空白。该书对朝鲜族文学做了概括性的考察,在名为《繁荣发展的小说文学》的章节中,评论家金东勋论述了金学铁长篇小说《倾诉吧,海兰江!》的文学史意义。

1980年洗清了扣在头顶上24年的罪名,金学铁得以在自由的环境中重新开始创作活动。他相继出版了《激情时代》《抗战别曲》《金学铁短篇小说集》《金学铁作品集》等众多作品集。而学者对金学铁文学的研究也逐渐活跃起来。

这一时期引人瞩目的研究专著有任范松、权哲主编的《朝鲜族文学研究》。[12]该书由三部分构成:总论、本论、作家论。本论的《朝鲜族小说文学概观》和《金学铁论》中论述了金学铁及其文学。《金学铁论》由金虎雄执笔,在介绍金学铁生平之后,分析了金学铁主要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倾诉吧,海兰江!》和《激情时代》。概括了金学铁短篇小说的特点:“不管政治风云如何变幻,生活真谛和精神之美是他不变的追求。”[12]并按主题分类分析了作品的思想性。金虎雄还指出,《激情时代》艺术地再现了朝鲜义勇军的抗日斗争史,达到了诙谐和幽默的极致,对世界朝鲜语文坛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指出了金学铁文学作品的缺点。金学铁部分小说的主题不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矛盾和事件本身的发展来揭示的,有的是作者直白的抒情,有的则给人以硬性插入外国轶事进行说教的感觉。但瑕不掩瑜,金学铁“是革命斗士的良心和艺术家的才华最完美结合的现代朝鲜族文坛的老将”。[12]该文不仅首次在国内分析了金学铁的长篇小说,还分析了他的代表性短篇小说,而作为系统性的研究,该文在国内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当然,由于当时看不到金学铁的作品《二十世纪的神话》,所以也就无从论起。

金学铁一生留下了数百篇随笔、杂文,有关这些散文的研究令人瞩目的是张正一的《金学铁散文的幽默风格》。[13]该论文对金学铁代表性散文做了深入分析,并对其技法做了如下概括:“生动的形象性、机智的幽默、自然的口语体记叙手法是金学铁散文较为明显的技法特点。”[13]

《中国朝鲜族文学史》[14]首次从文学史角度论述了金学铁的文学。该书界定了金学铁及其长篇小说《激情时代》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在“革命斗士”“著名小说家”的前提下,也指出金学铁“拓宽了短篇小说素材空间”,是一位创作出解放后第一部长篇小说的朝鲜族作家。该书认为,《激情时代》作为金学铁创作才能和风格集大成的长篇小说,不仅填补了朝鲜族文学史的空白,也是朝鲜族文学的里程碑,以朝鲜半岛和中国的辽阔大地为背景多元化地塑造了人物性格。在文学史上对金学铁和《激情时代》进行这样的界定显然具有重要意义。不過,这本书虽然以超过10页的篇幅论及《激情时代》,但“没能建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实为憾事”。[15]与其他批评论著不同,该书分析了金学铁文学的艺术特点,这是其意义所在。第一,金学铁文学的艺术特点是素材的选择。金学铁主要是以真挚的感情、诙谐的笔触、明快的语调描写日常生活,并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赋予其时代意义。第二,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把心血倾注在发掘活跃在生活底层的普通人的心灵美上。第三,结构简洁,富有戏剧性。第四,幽默感强。

1990年12月,赵成日主导的延边文学艺术研究所最早出版了《金学铁论》。[15]这部论文集收录了赵成日、崔三龙、金成浩、李光一、方龙男、金虎雄、张正一、全盛浩、李相范以及韩国学者申庚林的论文,共10篇。论者对金学铁的生活、人格及文学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该论文集最集中论述的作品是《激情时代》。例如,赵成日认为,以激情的理念和素材为根基创作的《激情时代》是壮美的抒情诗,是英雄传奇,作品讴歌了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奋起、彰显民族精神和气概的朝鲜义勇军热血男儿。该论文集认为,《激情时代》开创了朝鲜族文学长篇小说的先河,起到了先驱作用,并一致认为该作品是朝鲜族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金学铁逝世后,2002年,金学铁文学研究会成立,迄今为止编辑了7卷金学铁文学研究论文集,出版了《金学铁全集》12卷。这项工程离不开金学铁的儿子金海洋的巨大努力。该论文集收入了首次公开的金学铁狱中书函、友人书函、遗作以及悼念文章、国内外论文、金学铁年谱,是有关金学铁研究最新成果和最高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继北京大学朝鲜文化研究所的《中国朝鲜民族文化史大系2·文学史》[16]、吴相顺的《中国朝鲜族文学史》[17]之后,2011年,金虎雄、金宽雄、赵成日的《中国朝鲜族文学通史》[18]出版。《通史》系统地介绍了金学铁及其文学。上卷第二编第九章《金学铁及其小说创作》由赵成日执笔,对金学铁的生涯和创作之路、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倾诉吧,海兰江!》、金学铁的潜在写作和长篇小说《二十世纪的神话》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论述。

《通史》中卷第三编第三章第八节《金学铁小说创作和长篇小说〈激情时代〉》由金宽雄执笔,对恢复政治权利后的金学铁小说及其长篇小说《激情时代》进行了系统地分析、论述。第四编第三章分析了改革开放后期金学铁的散文,深入概括了金学铁自传《最后的分队长》的历史、文化及文学价值。还将金学铁杂文的主题分为四种进行了考察:①对个人崇拜、一人独裁、官本位主义所做的批判;②对奴性的批判;③拥护民主主义和人权平等;④对文坛的低劣作态所做的批判和文坛论争等。

金虎雄、金海洋于2007年在韩国实践文学社出版了《金学铁评传》。[19]金宽雄、金虎雄编辑了20多年间的研究成果——集大成的论文集《与金学铁文学的对话》出版。[20]赵成日在《金学铁文学研究概观》和《开启金学铁文学研究新天地的批评书》的文章中认为,在中国与金学铁文学相关的批评家中,研究成果最突出并形成自己研究风格的批评家和研究家当属金虎雄和金宽雄。

金宽雄教授通过论文《20世纪50-60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背景与<20世纪的神话>》打破了金学铁文学研究的既有模式,在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背景”相关联下,从一个新视角对《二十世纪的神话》做了史学阐释和理论观照,将金学铁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最近发表的论文《金学铁<20世纪神话与外国文学艺术之间的“互文性”研究>》用比较文学的方法和后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比较、分析了金学铁文学和外国文学艺术之间的互文性,阐明了金学铁文学的外来源泉,为金学铁文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新历史主义视角看<金学铁评传>的价值》则是一篇以新的视角和方法论研究金学铁文学的论文。金宽雄的现场评论和研究论文的特点是理论基础扎实,思维开阔,学贯中西古今,实证资料丰富。金宽雄对金学铁文学的研究,特别是比较文学研究,可以说作为开拓者填补了空白。”[13]除上述评论家外,还有郑判龙、朴忠禄、全国权、山川(本名:林茂雄)、金万石、金京勋、禹尚烈、赵日男、柳燃山等人,以及新人批评家崔美玉、李海英、姜玉等20余人。

三、金学铁文学研究的方向和课题

经过坎坷曲折之后,对于金学铁及其文学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中国、韩国和日本等东亚三国很受关注。不过,还留有不少空白,有必要设定新的研究课题。

第一,延边人民出版社虽然出版了《金学铁全集》,但由于历史原因,还有一些散佚的作品需要继续发掘、整理,进一步完善全集。特别是在朝鲜创作、发表的《政治犯99》《选举万岁》《敌占区》《机灵鬼》《公社的儿子》《泛滥》等作品依然无法看到,金学铁的日记、信函也需要收集、整理和出版。在韩国出版的《二十世纪的神话》《金学铁自传——最后的分队长》还没有在中国出版。有传言说在韩国出版的《金日成秘书室长——高凤基遗书》[21]也是金学铁的作品,不过真伪不明,而且同样绝版,无法获得。

第二,吉林省图们市龙家美苑、河北省元氏县胡家庄、内蒙古师范大学校园内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馆内树立了金学铁文学碑和铜像。最近于雷用汉语创作的金学铁评传《铁拐下的足迹》[22]已经出版,翻译家陈兰玉正在翻译《激情时代》。但金学铁的大部分作品并没有译成汉文,特别是日语、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俄罗斯语等重要的语种都没有金学铁作品的译文。对于国内的金学铁研究来说,首先应抓紧汉译工作,让为数众多的中国读者广为了解,让金学铁文学成为朝鲜族文学与国内主流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对话、交流的重要窗口。另外,对金学铁的翻译作品,例如鲁迅的《风波》《祝福》《阿Q正传》、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山乡巨变》也要展开研究。

第三,金明仁、高明哲等人的论文中指出,通过对金学铁的人生及其文学做更深入地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把握其作为知识分子爱憎分明的感情世界、“东亚一体型”体验的宽度和深度、超越民族和国境的广博的爱及多元文化的视角、通过民众的统一战线谋求东亚的团结、对和平和自由的追求等。为此,学界需要加强对金学铁散文的研究。

第四,有关金学铁的文坛争论也有研究的必要。

参考文献:

[1]美玉:《韩国的金学铁研究》,《延边文学》,2014年第1期。

[2][韩]尹圭涉:《新文学》(创刊号),1946年。

[3]金允植:《抗日游击队文学的起源—金学铁论》,《实践文学》,1988年12月。

[4][韩]李相甲:《历史证言的欲求和形象化水平—金学铁论》,《韩国学研究》,高丽大学校韩国学研究所,1999年。

[5][韩]李东夏:《问题和信念之间》,民音社,1989年。

[6][韩]申庚林:《民众生活史的复原和革命浪漫主义的根源》,《创作与批评》,1988年秋。

[7][韩]金明仁:《一个革命悲观主义者的肖像—金学铁论》,《创作与批评》, 2002年春号。

[8][韩]崔元植:《光复军和朝鲜义勇队》,《文学和社会》, 1995年冬季号。

[9][韩]宋贤镐、崔炳宇等:《中国朝鲜族文学后殖民主义研究》第2卷,国学资料院,2009年。

[10]金学铁文学研究会:《金学铁文学研究第4集:朝鲜义勇军最后的分队长金学铁》,延边人民出版社,2007年。

[11]延边文学艺术研究所:《朝鲜族文学艺术概观》,延边人民出版社,1982年。

[12]任范松,权哲:《朝鲜族文学研究》,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9年。

[13]金学铁文学研究会:《金学铁文学研究第6集:少壮派评论家与金学铁的会面》,延边人民出版社,2009年。

[14]《中国朝鲜族文学史》,延吉: 延边人民出版社,1990年。

[15]延边文学艺术研究所:《金学铁论》,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0年。

[16]北京大学朝鲜文化研究所:《中国朝鲜民族文化史大系2·文学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

[17]吳相顺:《中国朝鲜族文学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18]金虎雄,金宽雄,赵成日:《中国朝鲜族文学通史》,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9年。

[19]金虎雄,金海洋:《金学铁评传》,实践文学社, 2007年。

[20]金宽雄,金虎雄:《与金学铁文学的对话》,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9年。

[21]《金日成秘书室长—高凤基遗书》,韩国天马,1989年。

[22]于雷:《铁拐下的足迹》,延吉:作家出版社、延边人民出版社,2013年。

[责任编辑全华民]

猜你喜欢

世界性开放性
小学低年级构建开放性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开放性手术与超声引导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肿瘤中的价值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论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传播
世界文学理论史建构的新突破
传统春节视觉意象设计理论问题思考
实培计划—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课程
如何开展好校园足球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