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新媒体时代下财经记者能力素养

2018-07-18王琦

智富时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能力素养新媒体时代

王琦

【摘 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从边缘走向主流。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传播手段层出不穷,如何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做一名优秀的财经记者,个人具备高素养毋庸置疑。不仅要有专业的积累,还要有勤奋的精神、深度的思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财经记者;能力素养

一、财经记者“硬功夫”:新媒体运用能力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总的说来,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如数字报纸、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手机网络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的特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加速以及公共服务线上化步伐加快,成为网民规模增长推动力。互联网+更是深入到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超过5亿民众使用网购、用手机支付,网上外卖用户规模接近3亿,重度依赖网络、手机已成为消费人群画像基本特征。

今年年初,新华日报财经新闻客户端正式亮相,作为以推动官方媒体变革创新为己任的财经新媒体平台,新华日报财经通过资讯、活动、直播等多个板块,在短时间内从裂变创新中脱颖而出。一个新媒体平台要获取成功,所属的财经记者能力自然也不一般,用手机拍照、写稿、录视频这些当然是家常便饭。。

此外,视频直播也是一项亟需考验财经记者能力的课题。在今年的江苏两会上,新华日报财经全媒体的《财见》视频栏目受到广泛关注。走近一个个江苏企业家代表委员,通过视频专访,传递出这些行业领军人物的观点与声音。《财见》短视频栏目是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打造的一档财经对话访谈类节目,聚焦国内外经济学家、财经名人、企业决策者等财经人物,通过与财经人物的零距离对话,以多媒体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出不一样的财经世界。1月13日《财见》在新华高峰会上亮相,已经陆续推岀经济学家、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民、五星控股集团董事长汪建国等高端人士的财经短视频访谈,深得国内金融圈与企业界人士好评。据笔者了解,新华日报财经全媒体的记者是一群90后的年轻人,写文稿、拍照片、视频剪辑直播都是独立完成,每个全媒体记者都实现了“一专多能”。在平台初显成功的背后,财经记者新媒体运用能力所起的作用让人印象深刻。

据一些新媒体平台的财经记者介绍,新媒体时代,往往一个重要财经信息要获得足够点击量和转发率,最主要得在“快”字上下功夫,采编形式也变得多种多样,但唯快不破。要追求速度又要追求质量,就要求记者必须具备当场采写并快速回传、发布的能力。显然,电脑等笨重的装备已经不再适合如今的采编节奏,只有掌握用手机快速写稿的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财经记者“软实力”:人脉关系体现社交能力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变化迅速,媒体人才的流动也有所加快,很少有媒体能够做到让一名记者长时间守住一个固定的领域。但在笔者看来,要做好一名财经记者必须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只有经过前期知识与人脉的积累,再加上一定的实战经验的磨合,才算是真正做好“入戏”的准备。很多优秀的财经新闻作品都需要财经记者有深厚的专业、人脉和采访功底,都需要一定时间的前期积累才能实现。

在信息至上的财经领域,谁能早一点拿到信息、了解事情真相,谁就掌握了主动权。而财经记者若想消息灵通,在报道中领先于同行,就必须要拥有广泛的人脉关系。

除了线索源之外,社会关系也决定了采访过程顺利程度。有的财经记者发现一个好的选题后,发现采访对象找不到或是干脆不认识,在此情况下要写一篇有深度的高质量新闻难度可想而知,这就是财经缺乏人脉关系,社交能力不足造成的。

在新媒体时代,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除了正常传播渠道外,通过微博、微信扩大影响也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好酒也怕巷子深。社交面广的记者往往微信、微博有成千上万的粉丝,将重要文章一转载,点赞、评论跟风不绝。财经记者通过个人社交能力的二次传播,不仅可以受到各种反馈意见,同时又能起到密切社会关系的效果,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在当前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也遇到了阅读率不足、传播无效的瓶颈,通过手机客户端扩大新闻稿件影响力,活跃社交群显得非常有必要。如果新闻稿件涉及到在一些条线单位,财经记者第一时间通过手机微信进行链接传播,往往也起到了传播服务的效果。

在新媒体时代,财经记者的个人营销功能进一步放大,通过个人社交能力展现传播实力也成为一种营销渠道。例如,有的财经新闻客户端在草创初期,需要短时间扩大影响力,通过财经记者个人营销,扩大客户端粉丝量也是经常遇到的工作诉求。试想如果财经记者本身社交能力不足,微博微信的好友屈指可数,他又如何通过个人手段推销客户端呢?与社交能力不足的财经记者相比,有很多的财经新闻人已经在新媒体社交领域独步天下,《第一财经日报》原总编辑秦朔2015年打造了秦朔朋友圈,目前仅微博的粉丝量就接近400万,而微信的传播影响力就更为巨大。

三、财经记者“德力量”:站在正义的高度,善用采编权

财经报道中通常会面临各种职业伦理方面的问题和挑战。重要经济政策的解读,行业内幕的揭露,对上市企业经营现状和趋势的评估,可能会对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以及民众的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因此,财经记者在职业活动中,受到来自企业、资本等方面的压力和诱惑是难免的,有时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财经记者在进行相关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并得出结论过程中,能够坚持科学和伦理原则,不沦为隐瞒或故意忽视真相的资本意愿和利益集团的合谋者,常常需要当事记者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科学精神和道德勇气。在当前新媒体时代,财经记者的如何正确使用自己手中的采编权,是一个责任话题甚至更是一个道德话题。

2015年4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社会通报了对21世纪网、《理财周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新闻敲诈案件的行政处理情况,其中21世纪网被责令停办,《理财周报》被吊销出版许可证,《21世纪经济报道》被责令整顿。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1世纪网和《理财周报》主要负责人勾结公关公司,指使新闻采编人员以对上市公司和擬上市公司负面报道相要挟,迫使相关企业签订广告认刊书、服务协议,谋取不正当利益。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财经记者需要认识到报道中潜在的道德冲突。因为很多企业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记者可能会收到礼品或样品。这些礼品应该被婉转的拒绝,包括“公费旅游”——前往国外考察生产的旅行。接受礼品或恩惠可能引起利益的冲突,这些利益冲突可能让记者不愿意去报道任何负面的新闻。采访一个财经新闻,报道对象因为不愿意负面信息见报,往往会给相关记者以金钱贿赂。在金钱和利益的考验下,是坚守道德底线还是接受“好处”,丧失做记者最可贵的职业尊严。选择做财经记者,就要自觉面对更多的诱惑,抵御更多的职业道德风险,只有时时经受住各种考验,才能无愧于一名合格财经记者的光荣称号,对得起职业良心。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财经记者不仅需要克服本领恐慌,提升更多的适应时代要求的软硬实力,更要重回初心,学会抵御外界五光十色的诱惑,做一名有良知,有正义感的合格记者。财经是经济社会中最活跃的领域,选择了财经记者的职业就意味着要常常保持高度紧张,永远走在社会的最前沿。这条路并不轻松,但是当你真正进入角色,勤奋前行,路上的风景一定不会辜负你的付出。

【参考文献】

[1]黄晓耘.试论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改变与坚守.《视听》2016年第1期.

猜你喜欢

能力素养新媒体时代
通过课堂“一创三教”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浅谈企业政工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
企业政工师能力素养分析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