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现状及对策

2018-07-18张忠玉

智富时代 2018年5期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经济管理现状

张忠玉

【摘 要】多年以来,我国一直被誉为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关键的支撑作用。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已经实现了较大的进步,然而,在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方面,我国农业前进步伐相对缓慢,与国际上先进的现代化农业水准存在一定差距。所以,相关部门及人员应当综合分析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现状,并积极优化解决对策,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因此,文章分析了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现状,并提出优化对策。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经济管理;现状;对策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空前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与水平得以提升,其中农业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我国人口数量激增和耕地面积减少这一突出矛盾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掣肘。不仅如此,农产品质量欠佳、农田过度开垦、农业管理模式落后等管理不当问题在我国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科学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已然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现状

(一)农产品质量欠佳

某些地区,为了提升农业经济指数,对农业生产管理较重视,利用各项机械技术、过度应用农药抑虫技术、积极使用新品种等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而未切实考虑到开荒种植是否根据当地的地域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经济作物种植以及这些增产增量的技术措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轻忽了质量控制,结果导致农业生产方式失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地污染荒漠化,食品农药残留过量。人们食用这些农产品以后,是否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同时一些不利因素也会遗传给后代,不仅不利于人类繁衍生息,还会影响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管理工作不到位

农业相关管理人员是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和措施的传达人和执行人,然而,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对农业现代化经济管理工作没有充分重视,对于经济管理制度没有贯彻落实,管理执行力度较差,造成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较缓慢。这主要归因于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与此同时,实际管理工作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理念,没有积极转化为先进的思想观念。这造成农业经济管理意识不强,管理制度没有切实落实,导致农业现代化经济发展受到了制约。

(三)信息化水平低下

信息技术的建立对现代生活的快速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不仅可以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减少的工作量。目前,农业经济管理也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但管理观念相对落后。由于广大基层工作者的农业经济管理观念落后,没有很好的认识到经济管理对农业现代化的促进作用,进而导致我国农业信息管理水平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不够显著。农业经济管理观念落后,会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农业生产中的技术以及农产品的深加工和销售。因此,相关农业人员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转变农业经济管理理念,提高农业管理水平,重视信息技术水平提升,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这是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优化对策

(一)提高农产品质量重视程度

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之前农产品生产一味追求的增产、增销的落后思维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须朝着全面、新颖的管理模式变革。用心分析可以发现,如今大部分国家关心的问题主要聚集在全球化知识产业中,最为热点的问题都是对于环境的保护问题。如今,各行各业基本上都要紧密围绕环境保护这个焦点来开展工作。农业是自然和经济的结合产业,是可以持续发展中的关键因素。随着环保及可持续发展意识开始渗入,人们不再用牺牲环境作为代价而追求片面的经济发展,而是要关注、重视环境,更要关注农业生产品的健康和安全。如今,有机绿色食品已经是大部分消费者的选择,农业生产需要保证有机食品的来源。高质量是当今人们最为关注的农业产后工作,应高度重视食品的加工问题,保证食品安全。

(二)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对于农业的推动作用越发明显,第一生产力的地位愈加突出。因此,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的发展;没有健全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农业现代化就无法正常推进。在农业经济管理建设中首先要大力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变革,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改变以往单纯追求产量)增长的错误方式,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生态农业、低碳农业、高效农业的引导力度,例如通过建设多元化、多产业链结合、纵向农业的新型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同时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中要注重农业现代化建设生态效益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生态农业应建立不同于传统农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以及评价体系。

(三)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农业由传统农业向信息化农业方向转变。我国想要提高农业的收益,就必须通过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中的各要素进行智能化、精确化、科学化控制,通过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经济管理。首先,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信息化的投入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前期的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通过加大政府资金的投入、加大社会资金募集等方式来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其次,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就目前情况而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工作做得还不到位,政府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很多农村地区的人们对信息技术化的应用还是非常盲目的,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普遍存在着农产品质量堪忧、管理人员执行力度不足、信息技术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这要求相关人员不能一味追求眼前经济效益,而忽略质量和农业持续性发展,需要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从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不断创新、借鉴先进的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吕创业.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问题与对策[J].南方农机,2017,48(12):108.

[2]袁淑敏.农业经济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0):268.

[3]崔玉蕾.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问题与对策思考[J].农业经济,2016(06):6-8.

猜你喜欢

农业现代化经济管理现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促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与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