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的专业技能指标体系研究

2018-07-18毕玉江

对外经贸 2018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专业技能指标体系

毕玉江

[摘 要]在世界经济走势低迷、信息化技术革新在商务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新型商业模式、商业业态不断涌现,结合互联网发展的贸易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为例,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经贸人才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展开专门调研,在调研结果分析的基础上,从培养方案调整、实践科目设置、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经贸人才;专业技能;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4-0124-04

Abstract: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downward world econom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business become wider and wider, new business modes and formats continue to emerge. All of these changes put forward higher and newer requirements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pecialized skills needed for business talents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search result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rom aspects of training plan adjustment, practice subjects setting, and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Keywords: Applicati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alent Major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Professional Skills; Indexes System

侧重于本科层面人才培养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特别是在近年来世界经济走势低迷、信息化技术革新在商务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新型商业模式、商业业态不断涌现,结合互联网发展的贸易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对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国务院于2017年1月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特别强调“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例显著提高,人才培养结构更趋合理。”

上海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对应用型经贸人才的培养有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也要具有全球化视野以及与时俱进的商务技能。就目前我国本科层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目标来看,与现实商务领域的发展需要还有一定差距。通过对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各层次学生、校友、校外专业的问卷调研,分析经贸人才各技能指标的相对重要性,以及校内外师生对专业学习与专业技能掌握渠道的理解差异,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经贸人才的培养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思考。

一、关于应用型经贸人才培养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回顾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我国高校广泛开设的本科专业。由于外贸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外贸人才的培养也得到广泛重视。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贸易增长乏力,外贸增长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所降低,对外贸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人才面对的主要是外贸公司及其相关的报关、货代、航运等企业,同时,由于外贸交易还涉及商务谈判、市场开拓等内容,因此,对外贸人才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教育界同仁在这方面也有较多的探索與思考。唐平娟(2013)认为,高校在外贸人才的培养上没有结合市场的需要,过分注重理论教育,对业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还比较薄弱,导致毕业后能够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应用型人才非常紧缺。特别是在外贸实务操作人员方面出现了很大的缺口,国际贸易复合型人才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蔡志奇(2014)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育人的模式多样化策略和途径。郑准、程志宇(2014)认为,有效的实践教学是培养经贸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必经之路。他们在对经贸类人才培养供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就业、动态演进、持续深化的经贸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刘钊(2016)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转变为背景,分析了试点专业科学转型和示范性建设的内容。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平台+基地+实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努力推进“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朱丽萍等人(2017)阐述了互联网经济与供给侧改革对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了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在新形势下的定位。他们提出的贸易经济人才的能力素质包括:1.具备产销规划与对接供需的能力;2.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3.要自觉提高自身劳动力素质;4.要有提升创新意愿的素质。陈蓉、张惠萍(2017)认为,地方高校应当以企业对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等途径,构建更加高效和系统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他们认为,当前企业对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为:一是专业理论素养和实践操作技能;二是沟通协调能力;三是综合素质要求。翁梅(2017)概括的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基础能力包括跨文化交流能力、现代办公操作能力、国际营销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外贸业务操作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商情判断能力以及自我提高能力。董桂才(2017)认为,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就业市场主要是中小企业,这些毕业生要谋求的是所在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因此他们最需要的是管理学的知识体系。

由于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应用性比较明显,因而也有一些教育学者使用调研的方式了解外贸人才能力体系以及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专業人才能力的要求。王云凤(2010)以吉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为对象,调研人才素质需求的内容。调研发现,已经毕业的学生普遍认为经营与经商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而开发国内市场的能力也非常重要。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自信能力以及使用外语进行思考的能力是职业成功的重要支持条件。蔡小勇等人(2015)对国贸专业技能进行了分类,将其分为进出口业务操作能力和国际商务拓展能力,并使用调查问卷对企业进行了调研分析。调研表明,有53.75%的用人单位认为进出口业务操作能力和国际商务拓展能力同等重要,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国际商务拓展能力的满意度普遍较低。用人单位对进出口业务能力的选择方面,排序第一的是外语熟练、口语良好,其次是进出口各环节的操作能力。这表明,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而言,良好的外语能力是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熟练的外贸业务能力则是未来职业成功的关键。彭伟航等人(2017)以南京中医药大学国贸专业本科生为调研对象,发放调查问卷进行了调研信息采集。调研了学生关于本专业的兴趣、对专业课程的评价、对专业技能需求的理解等内容。调研发现,学生普遍比较关注外贸业务基本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实践经验等专业技能。

关于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刘义杰(2017)的分析认为,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改革思路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于“应用型”,而且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加大实操类课程比重。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要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培养并重,构建“课、证、岗”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外贸企业的联系,推进产学研合作。王志蔚(2017)则认为课程体系的构建要适应产业转型发展和毕业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需要。

现有研究对于经贸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体系关注较多,虽然有基于学生调研的研究,但是结合应用型经贸人才专业技能指标体系的调研仍不多见。本文以校外专家与在校学生为调研对象,结合应用型经贸人才培养的能力指标体系进行专项调研,以期为应用型经贸人才的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设置、实践环节安排提供建议。

二、关于应用型经贸人才技能指标体系的调研及分析

(一)调研基本情况

2017年5月至8月间,笔者进行了“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技能指标体系调研”,通过对在校学生、校外专家两类样本进行专项调研,收回有效答卷269份,其中,校内学生问卷205份,校外专家问卷64份。

(二)校外专家调研结果分析

此次调研面对不同专业领域的校外专家展开。现就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1.专家行业领域

本次调研共有64位校外专家参与答题,来自教育行业的专家数量最多,为27人,其次是其他行业,共有21人,经贸商务领域的专家有10人,有2人来自生产制造行业,4人来自政府管理部门。

2.专家职务信息

校外专家所处岗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行业对经贸人才需求的能力差异。本次调研的校外专家共有25人是教育类行业,有19人是管理层,商务业务领域的专家有7人,其他类别12人,政府公务员1人。

3.关于应用型国际经贸本科人才需要掌握的经贸、商务、管理、经济分析等相关知识素养与技能评价。

本次调研共设计了14个问题,涉及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及交往能力、不同文化差异的感知力等,以期了解到不同行业领域的专家意见。在调研时,按照5级评分制,以专家评分的形式反映不同能力项的重要程度。

为了使分析更加简洁直观,我们选取了对每项能力评价分数为4分与5分的专家比例,作为各项能力重要性的判断比较基础。

图1显示了校外专家调研的主要结果。从调研结果来看,对14个问题的回答中,谈判沟通能力是校外专家认可度较高的经贸技能,92.19%的校外专家认为其非常重要。团队合作能力与英语交流的打分情况相近,超过89%的比率。其他较为重要的是数据处理能力、商贸实践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校外专家对小语种沟通能力、理科及自然科学知识、文化艺术修养能力的认可度较低,认为这三种能力非常重要的校外专家比例显著低于20%。

(三)在校学生调研结果分析

1.所在年级

在对校外专家进行调研的同时,本项目也对在校学生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对象主要是本校学生,调研的学生总数是205人。其中,四年级学生占比39.51%,三年级学生占比34.15%,二年级学生占比25.37%,在校生主要集中在经贸专业领域。

2.关于应用型国际经贸本科人才需要掌握的经贸、商务、管理、经济分析等相关知识素养与技能评价

从在校生调研结果可以看到,87.32%的学生认为团队合作能力最为重要,86.34%的学生认为商贸实践能力最为重要,其他比较重要的能力包括谈判沟通能力、英语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另外,贸易单证处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国际文化差异的感知能力也是学生较为关注的能力素养。与校外专家评价类似,也有相当一部分在校生认为小语种能力、文化艺术修养以及自然科学知识在应用型本科经贸人才能力体系中不占主要地位(见图2)。

3.关于应用型国际经贸本科人才能力素养的获得途径评价

对于经贸类专业在校生而言,可以通过课堂学习、校外实践、学科竞赛等多种途径进行能力锻炼与培养,因而,了解不同学习途径的相对重要性,对于改进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价值。

为了充分了解不同学习方式及途径对学生经贸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本次调研还设计了一个关于能力获取途径的问题(见表2)。该问题也使用5级评分制,要求学生按照重要性程度不同,对上述能力培养途径进行评分。与前述分析类似,本部分也取各培养途径评分在5分和4分的比例进行加总分析。

从各项能力获得途径的调研结果来看,超过80%的学生认为社会实习实践的培养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对专业的兴趣也是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从调研结果来看,学生对学校专业课程教育以及校内实验的能力培养作用期望值也较高(见图3)。

(四)交叉分析

为了对调研结果进行更详细的对比,本文还对一些问题进行了交叉分析。比如,对于谈判沟通能力、商贸实践能力和英语能力,有较高比例的校外专家和在校学生都给予了非常重要的评价。

但是在一些问题的判断上,校外专家与在校学生的感知仍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对于国际文化差异的感知能力,超过一半的校外专家认为非常重要,但是在校生中认为“非常重要”的比例仅为35.12%。

国际经贸专业的学生面对的商业环境是世界性的,因而,从教育角度来看,充分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市场的发展基础与文化传统,在商业活动中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应该成为经贸专业学生掌握的重要知识内容。

三、对策建议

本文的问卷调研表明,在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评价方面,总体而言,校外专家与在校学生的评价比较一致,谈判沟通能力、商贸实践能力和英语能力是普遍得到认可的专业能力。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国际商贸领域的业态变革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也不断革新,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以上分析,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面,本文提出以下一些对策建议。

(一)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征询业界专家的建议

用人单位在检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最具发言权。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否能够满足社会需求,还是要通过企业及用人单位的评价来实现。但是,在设置培养方案之前,需要充分征询用人单位的要求,在课程设置、实践环节、语言能力等方面做到有针对性和前瞻性。

(二)广泛建立实习基地,并安排学生定期进行专业实践

从本文调研结果也可以看到,无论是校外专家,还是在校学生,都比较重视实习实践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作用。57.8%的校外专家和55.6%的在校學生都认为商贸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53.2%的在校学生认为社会实习实践对应用型经贸人才专业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因而,高校可以广泛增加实习实践基地的数量,同时,在培养方案中对不同年级设置不同实践科目,比如,对二年级学生设置专业实践认知科目,让学生进入实习基地了解企业基本经营流程;对三年级学生设置社会实践科目,让学生深度接触专业业务领域;对四年级学生通过毕业实习项目,使学生在全面了解企业经营、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选择实习及就业企业,开始自己的职业发展。

(三)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面对的是与外贸业务有关的岗位,其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既要求专业人才掌握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因而,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当前商业模式不断革新的背景下,更加要求专业师资队伍具备一线实践知识,了解国际商务发展前沿,这样才能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指明专业发展方向,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训练与专业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蔡志奇.应用型本科协同育人模式多样化刍议[J].教学研究,2014(7):5-8.

[2]蔡小勇,陈辰,余子鹏.新常态经济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国际商务能力需求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0):124-128.

[3]陈蓉,张惠萍.需求导向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7(7):131-133.

[4]董桂才.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定位与人才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7(6):45-47.

[5]彭伟航,江萌,邹威,翟菲.应用型本科国贸学生技能需求和就业倾向[J].现代商贸工业,2017(4):165-167.

[6]刘义杰.应用型国际贸易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17(6):25-26.

[7]刘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示范性建设研究——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变背景下[J].现代商贸工业,2016(29):195-196.

[8]唐平娟.高校培养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优化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1):64-65.

[9]王志蔚.地方本科高校课程体系转型待解的五个问题[J].教育探索,2017(1):43-46.

[10]翁梅.国际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7(3):207-208.

[11]谢海燕.“互联网+外贸”背景下本科国贸专业转型与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研究[J].对外经贸,2017(11):122-124.

[12]郑准,程志宇.基于就业导向的经贸类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7):40-42.

[13]朱丽萍,程荣燕,杨兴夏.新形势下贸易经济专业人才的特色培养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39):28-29.

(责任编辑:乔虹 梁宏伟)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专业技能指标体系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模具专业技能水平综合测试探索